初高中期中考試陸續結束,你家孩子的成績如何呢?
學習再好的孩子,成績也會有波動。
有起伏很正常,關鍵是當成績退步后,要分析出問題所在。
先找到原因,再針對具體情況,制訂相應的計劃,這樣才對得起這次期中考試。
家長篇
期中考試公布成績之后,最氣人的家長是怎樣的?
把孩子劈頭蓋臉一通臭罵,或者冷嘲熱諷地表示自己早已料到這個結果。
家長自己發泄完情緒,照例把孩子晾在一邊,自己轉頭看手機或者忙家務。
這頓臭罵,除了讓孩子情緒沮喪或者憤怒,還能有什么用處?
教育部官網上有這么一段話:
它(雙減)更要考驗父母的擔當。
優秀的父母不在于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責任意識。
陪伴是責任,養育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
雙減之后,更拼父母的認知、規劃、監督,更拼家長的“軟實力”,更考驗家長的養育能力。
當孩子成績退步時,家長可以這樣去做:
1) 成績下滑有可能原因很多,比如基礎是否牢固,復習是否全面,心態是否平和,難度是否適中……推薦家長和孩子一起,從多個角度分析出成績下降的原因。
2)對于成績一直優秀的考生來說,偶爾一次考不好,家長應該多鼓勵,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他們能把自己的問題解決好。
對于成績上下浮動很大的孩子來講,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歸納一下考試中的得失,屬于自己優勢的地方應該保留下去,屬于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時發現、及時應對。
3)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分析問題,不能一味抱怨甚至推卸責任。并非所有的成績下滑都是因為不努力造成的。應該全面分析一下原因出在哪里,然后針對情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其實,和孩子一起分析考試失利的這個行為,并不需要多懂教學,多會做題。
考后總結分析——這是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不斷提升學習成效的方式之一。
除了引導孩子考后總結,家長日常還可以做些什么?
我想說,以“工作忙”為名不陪孩子,只是你自我開脫的借口。
中年人的工作再忙,也沒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一個人24個小時都搭進去。
如果你把孩子當成最重要的會議,再忙都能抽出時間參與日常陪伴。
出差在外是不是可以晚上和孩子視頻交流?
既和孩子聯絡感情,又可以讓孩子看到為工作奔波勞碌的你最真實的狀態?
白天沒做完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帶回家做?這樣既不耽誤工作,又有了足夠陪伴孩子的時間,還讓孩子看到了努力工作中的你。
我身邊就有一些家長,為了吃單位免費的工作晚餐,為了晚上可以享受打車報銷的福利,在單位拖到9、10點再走,卻在經年累月中,與孩子在情感上漸漸疏離。
還有那些晚上在家的家長,又有幾人能夠為了孩子的成長,做到不碰手機呢?
大多數家長,嘴里說著陪孩子,其實,只是人在孩子身邊,手里卻拿著手機。
孩子在家寫作業,有幾個家長舍得關電視呢?自己一邊看,一邊呵斥孩子快去寫作業。
還有更多的家長,孩子在家學習,自己忙著逛街、娛樂、購物,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為了孩子付出時間和精力呢?
事實上,大多數所謂陪在孩子身邊的家長,都是假陪。
只負責孩子的一日三餐,對孩子們的學業,基本袖手旁觀,還喊著自己付出好多好多。
而其實你付出的只是隔岸觀火式的焦慮和不懂裝懂的指手劃腳,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孩子而言,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其實比金錢更寶貴。一旦你付出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孩子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但如果天天和孩子呆在一起,孩子卻沒什么話跟你說,那一定是你陪的方式出了問題。
青春期的陪伴,就是要做好孩子的學習助手,給予他力量,而不是給他制造焦慮。
有遠見的家長,不為“學校減少作業”而竊喜,不為“周末還要在家帶孩子”而煩躁,他們想的是,這就可以有更多時間,真正參與到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中了。
既培養了孩子的綜合能力,也在高質量陪伴中建立起友好和諧的親子關系。
這不比一邊任由孩子玩手機、一邊又對孩子大呼小叫不學習強太多了嗎?
學生篇
如果你已經上高中,完全可以自己去做考試總結。具體可以這么做:
1)排名僅僅是參考,不能說明全部問題。
不要因為這次期中沒考好就情緒低落,甚至失去信心。你應該相信自己,并且你還有做出調整的時間和空間。
2)學會總結考試中暴露的問題。
多數學生拿到成績后的表現不是自我完善之后的那種靜心、理性、更有效率的學習,而是焦慮、急躁、甚至是不想學習。
“考后綜合癥”持續了幾天之后,他們又被裹挾進老師的節奏,盲目學習,隨波逐流,甚至迷失了自己。
如果你想脫胎換骨,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建議你考后分兩步來分析總結。
▼ 建立考試檔案
一份完整的《考試檔案》需要解決6大問題:
1)隨著考試時間的臨近,你的心態發生了哪些變化?
有的學生越臨近考試越緊張,甚至考試前夜還熬夜看書,心理不斷地暗示自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有的考生考試之前盲目士氣高漲,覺得“我這次考試肯定能打翻身仗”。
還有的指望通過一次考試證明自己,也有人覺得這次沒有復習好,考試肯定完了,考試之后再好好努力吧.....
仔細回憶,你是哪一種心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一面,不妨把你的考前心態記錄下來,再把幾次考試的日志放在一起比較一下,你會收獲更多。
2)考試時,你對各科試卷的感覺如何?
考試時對試卷的認知最為重要,是不是你考試中對某科,某個題目的判斷出現紕漏,導致你考試出現了一些遺憾?
不管每科成績怎樣,你在考試中肯定對每科都有不同的認識,考試之后就應該把這些認識記錄下來,看看在接下來的復習中,你能發現些什么?
3)考試結束后,你感覺如何?
大型考試結束之后,學校一般都會放兩天假,那么在這兩天的時間里,你是否忘記了考試?如果沒有忘記,你最擔心的是什么?為什么會擔心?如果你能忘記考試給你帶來的不快樂,是哪些方面給了你力量?
不管你是否忘記這次考試,你肯定有屬于自己的感覺。為了下次考試有更多的收獲,你應該把考試結束后的感覺寫下來。
有人心里沒有底氣,有人怕第一時間見到分數,也有人盼望著早點知道成績,更有人對成績抱有幻想......
4)拿到分數時,你的感覺如何?
拿到各科成績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感覺肯定不一樣。
考好的往往春風得意,眼里一切盡是美好,考不好的對自己灰心失意,不知如何面對。
還是說你對自己不滿意,發誓學習,結果沒有堅持幾天,就忘記了這事情,下次考試照舊很慘?
拿到分數之后,記錄下你的情感和想法,有助于讓你直面真實的自己,進而督促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5)在備考中,你做哪些事情對你這次考試有了很大的幫助?
你做了哪些事情,阻礙了這次考試的發揮?
這一條很重要,學習過程中,最摧殘人的就是做了很多無用功,并且找不到做有用功的方法。
例如很多學生都把時間留給作業,把自己折騰得身心疲憊,結果學的東西考試沒有考,考的東西沒有學到。
還有自己備考時的一些資料,可能有些篇或者老舊,那么這次考后,你就要總結什么學習資料適合自己,作業的優先級是什么,平時做哪些事情才能有益于學知識和適應考試。
6)對下一次考試有什么期待?
很多人都期待下一次考多少多少分,而不去想下一次考試前需要怎么修正錯誤。
現實中不少學生眼高手低,制定的學習計劃,還有下一步的目標很不合理,到頭來什么愿望都沒有實現。
你對下次考試有什么期待?
在這次考試之后詳細寫下來,下次考試驗證一下,看看你制定的計劃和目標是否合理,這能折射出你備考過程是否合理。
▼ 調整學習策略
1)認識上的改變
別總認為留給你的時間還很多。
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月考能讓更多的學生清醒,認識一下什么是高三的考試,離高考的差距有多遠,離目標學校有多遠,等等。
2)想法上的改變
通過考試檔案,你會發現你的實際做法,與你本來的設想并不一致。
無論是學習心態、還是學習習慣,你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先有改變的想法和愿望,改變才可能切實發生。
3)做法上的改變
開始要改變后,恐怕你的學習計劃、復習方向、時間分配都得做一定的調整。
調變的前提,就是要充分認識自己。
我每年都會遇見一些學生,問的問題很大,例如:數學怎么學?英語怎么學?等等。
他們看到的僅僅是數學或者英語不好的狀態,要想解決問題,是不是應該先靜心全面思考一下,你的現狀是如何造成的?
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有什么資源可以利用,想達到什么程度等等。
找到自己問題所在,明確方向,并且在一定的時間內努力實踐,最后結果不盡人意,那個時候再求助別人。
此時你的問題會更具體,老師給你的解答也會更有針對性。
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就是在浪費時間,只有找準問題,針對你的弱項精準補救,你提升的空間才會更大。
文章源自網絡,轉自初中歷史,歡迎收藏及轉發到朋友圈,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