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亭謎霧》大結局,一切真相都浮出水面,謎霧散去,卻沒有讓人覺得如釋重負,反倒內心愈發沉重。
對于丁橈烈這個人,無論如何,傷害了別人總是可恨的。然而平心而論,他其實也是個可憐人,甚至可以說,他是整部劇中最大的“受害者”。
丁橈烈小時候便有異裝癖,如果是生在一個有著足夠認知和關心的家庭,給予他正確的引導和治療,是不會對他的生活有太大的影響的,至少也不會到了去危害他人的程度。
可是他沒有得到這些。當然,父母沒有足夠重視這件事,這很可能跟當時的環境、自身的文化層次和知識限制有關,并不是他們出于主觀意愿的行為,我們沒有資格過多指責。
但是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那種簡單粗暴的手段和冷漠嘲諷的態度,卻是任何一個合格的父母所難以接受和容忍的,這也是導致丁橈烈心理問題愈發嚴重的最根本原因。
丁橈烈的父親,每當看到丁橈烈穿姐姐的衣服,都會對他一頓拳打腳踢。丁橈烈的幾個姐姐,也都厭惡并譏諷他,稱他為“二刈子”,而姐姐們的這種行為,也并沒有得到父母的制止,以至于“二刈子”這個詞,成了丁橈烈心中不可碰觸的底線。
后來我們可以看到,玄珍和朱勝輝的死,都是因為對丁橈烈罵了這個詞。可見,童年時期遭受的心理創傷,才是丁橈烈貫穿一生的心魔。
如果當初他的父親不是那么暴力地對待他,如果他的姐姐不是那么冷漠地諷刺他,如果在他被人輕視和譏笑時父母能夠站出來阻止,能夠給予他足夠的關心和愛,丁橈烈完全可以不變成后來那個樣子。
誠然,他害了玄珍和朱勝輝,可他這一生,何嘗不是被這樣的家庭環境毀掉了?任何一個孩子,都沒有選擇父母和出身的權利,所以這種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才是對一個人最無辜的傷害。
原本丁橈烈的異裝癖是可以控制的,并沒有那么嚴重,可是當他見到了玄珍,在玄珍的刺激下他就開始分不清虛幻和現實,以至于導致了最終的悲劇。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那就是丁橈烈反復說的,他跟玄珍是一體的。我們可能很多人都想過,丁橈烈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很多異性,為什么唯獨玄珍能夠刺激到他?
沒錯,他覺得他跟玄珍是一體的,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那么他為什么會覺得自己跟玄珍是一體的呢?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事。
這首先是因為,他跟玄珍本質上是同一類人。其次,他跟玄珍,是脫離正常家庭狀態的兩個極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兩個都是活在自己世界里,不會愛別人的那種人。而玄珍的不會愛別人,是因為她承受了太多的溺愛,所有人都寵著她慣著她,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切的中心,大家都得圍著她轉,她并不需要為別人著想。
丁橈烈的不會愛別人,卻是因為他從未得到過愛。自己沒有愛的儲備,自然拿不出愛去愛別人。他自小到大承受的都是來自身邊人的苛刻、冷漠和嘲諷,他對世界的認知就是冰冷的,所以他注定成不了溫暖的人。
他們兩個,就像是從同一個原點背道而馳的一半人生,當他們終于相遇,似乎就實現了生命的完整。可他們又都是自私冷漠的,這也就注定了他們不會溫暖彼此,而只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從小缺愛的孩子,對愛的渴望自然是超乎常人的,甚至可以說是病態的。這就是丁橈烈成年以后的心理狀態。
而玄珍這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女孩,她身上的氣質與魅力,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可能沒有什么,可對于從小缺愛的丁橈烈來說,卻有著非比尋常的吸引力。再加上玄珍在溺愛中養成的自私霸道的性格,她跟丁橈烈是殊途同歸,丁橈烈覺得她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
但玄珍這樣的人,必然不會對丁橈烈產生憐憫和真心,她也就成了丁橈烈無法企及的夢。從另一方面來看,玄珍的成長環境,她在家庭中得到的注視和關愛,也都是丁橈烈所夢寐以求卻永遠無法得到的。
所以丁橈烈才對玄珍產生了執念,覺得沒有玄珍他就是不完整的。這就為玄珍的悲劇埋下了充分且必要的種子。
然而我們換一種思路來想,玄珍面對丁橈烈是受害者,丁橈烈面對玄珍又何嘗不是受害者呢?
如果玄珍不是想要搶走玄珠的一切,她便不會刻意接近丁橈烈,丁橈烈就不會受到刺激;又或者,如果玄珍不是這樣的玄珍,丁橈烈也不會覺得跟她是一體的。
如果說丁橈烈是被他的原生家庭毀掉的一個人,那么玄珍悲劇的根源,又何嘗不是來自她的原生家庭。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偏愛以及縱容,讓她成為了一個自私自我的女孩,她這樣的性格,即便不遇上丁橈烈,也總有一天會自嘗苦果。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父母家人對待自己的態度,對其心理和人格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原生家庭的創傷,往往會是貫穿一生的,也會成為很多不幸的根源。
所以,如果我們身為父母,一定要學會如何正確地去愛孩子。要對孩子多些關愛,多些包容,但又不要無緣由地去袒護他,讓他恃寵而驕,變得自我霸道。我們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而不是只關心他是否吃飽穿暖。
合格的父母,是不應該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哪怕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哪怕他很難被教化并改正,你也得再多些耐心,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里。那種通過暴力手段逼迫孩子改正的,孩子只是因為畏懼,不是因為懂得,這樣當有一天他不再畏懼你了,你也就奈何不了他了。
合格的父母,該是懂得維護孩子的自尊心的。哪怕你真的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你也不能縱容子女之間的互相傷害和嘲諷。你要知道,孩子心中無小事,在你看來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對于孩子,很可能就是一輩子的陰影。
同樣的,如果身為子女,我們也要多嘗試跟父母溝通并表達自己。我們要相信,有時候父母忽視我們,以錯誤的方式對待我們,并不是他們故意為之,而是他們本身的認知和文化水平決定的,或許我們說出來之后,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即便我們的父母很頑固,絲毫不因為我們的表達而改變自己的態度和方式,那么我們也要學會善待自己,學會放下,學會寬容,這樣,才能不讓自己鉆了牛角尖,從而誤入歧途。
成長,從來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愿每個人,都能慎重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