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世界上最高貴的動物,那么孔雀興許會高票當選。原因是當孔雀開屏時,那些帶眼狀斑紋、高聳綺麗彩扇似的尾羽,展開在人們面前,可以說是艷麗無比,人們無不拍手稱奇。但是,孔雀為什么要開屏呢?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個問題幼稚可笑,還有人會戲謔的回答說,孔雀開屏是為了向人們顯示自己艷麗的羽毛,或是為了和穿漂亮衣服的人媲美。其實,孔雀開屏的原因是動物專家們一直沒有解開的謎團。
孔雀為什么開屏的問題,在19世紀似乎就有了答案,舉世聞名的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就對此作出過解釋,他認為在實行“一夫多妻制”的鳥類社會中,每只雄鳥所交配的雌鳥越多,所繁衍的后代也就越多。因此,任何能使雄鳥與更多雌鳥交配的特征,都會被雄鳥們展現出來。而雄孔雀色彩艷麗奪目的尾羽,就能起到吸引雌孔雀的作用。
因此,雄孔雀似乎非常樂意在雌孔雀的面前展示自己華美的服飾,而雌孔雀也確實更樂意與裝束華麗的雄孔雀交配。這就是達爾文著名的“性選擇”假說,這種說法曾被廣泛接受和流傳。但是隨著人們對孔雀研究的逐漸深入,“性選擇”的觀點漸漸遇到了挑戰。
英國兩所大學的研究專家提出了一種與達爾文截然相反的觀點,并通過實驗作出驗證。實驗者將歐洲和北非的500多種鳥類根據顯目程度分成5個等級,然后再根據身體大小、攝食方式和婚配方式分成不同的等級。最后應用統計學的方法來研究這些特性與顯目程度之間關系,結果得出一個重大的結論:性情安靜沉穩的鳥類,顏色都偏于灰暗。而幾乎所有活潑的鳥類,都有鮮艷的色彩。
當遇到危險或是天敵的時候,不具備鮮艷顏色的鳥類,最后只能借助于他物來隱藏自己,而幾乎所有活潑的鳥類都會利用自己鮮艷的顏色來顯示自己的長處以此來擺脫危機,它告訴來犯者:“我別具一番身手,你不必枉費心機,應該打消捕捉我的念頭。
所以反對“性選擇”說的學者認為,孔雀尾羽色彩艷麗奪目而且有許多“眼點”,當遇到敵害時,它的敵人確實很容易被同時呈現于眼前的眼花繚亂而又活動著的形象所迷惑。就在敵害因疑惑而舉棋不定之時,孔雀就可趁機逃脫,擺脫敵人的危害。這種假說被稱為“不易被捕”說。
但是,現在無論是“性選擇”說還是“不易捕捉”假說,都不能使人們完全信服。我們期待科學家的進一步研究,早日解開孔雀開屏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