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之物
永不凋零
NO. 41
2019 / 2 /18
流浪可以是
仗劍天涯看世界繁華
單槍匹馬去四海為家
流浪可以是
云水漂泊間笑靨如花
淡若清風處自在瀟灑
流浪地球是
天地混沌尋希望之法
山崩海裂等倫理作答
境與景
都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片很好的開始。對于科幻片而言,超高的邏輯建構、絕美的畫面設計、非凡的技術指導等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最讓我震撼的是從遠處看地球的場景,行星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在后面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噴著火的發動機有規律地布局在半球上,像極了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星星。可以說,這是影片中最精妙獨到的地方,因為一直以來,我們更加習慣于暢想發明超速的飛行器、發現別的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必要的時候將人類運送出去。沒有記錯的話,《三體》里也刻畫過全世界的人瘋狂爭奪飛行器、拼命逃離火海的失控局面。跳出三界外,將地球變為我們的飛行器載著人類一邊在逃跑、一邊在尋找,豈不快哉?
地面上被冰封的熟悉的大城市也讓我眼前一亮。試想,在山崩海裂、天昏地暗的生死存亡之際,當曾經高聳入云的東方明珠塔淹沒在冰凍的洪流之時,高樓大廈的繁華、黃金地段的身價、上下求索的發達,又何足掛齒呢?不由得驚嘆:滄海變桑田的自然力量遠勝過是非成敗轉頭空、浪花淘盡英雄的悲壯!生在人世間,少不了煩惱,此時,我們不妨想一想人類的渺小與自然的偉大、地球的微弱與星際的浩渺。
還有就是救援隊集中所有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射流企圖引爆木星的場景。集中所有力量于一點真的是足夠震撼人心,看著萬丈光芒一飛沖天,怎么也不會想到它還是夠不到木星的大氣層...進而引出了更加慷慨激昂的壯歌。
情與意
大概想了一下,好像沒有涉及愛情吧,更多的是親情、友情、愛國情與人類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自我犧牲精神和大局意識、未來意識......
早些時候,劉培強帶著小劉啟在海邊沙灘上遙望天際,他耐心地講述著星際間的原理,極具溫情的力量。而后又要割舍下孩子去執行一項很可能一去就回不來的任務。長路輾轉,離合悲歡,揪動人心。
當老師在教室里提問希望是什么的時候,青春洋溢的學生回答道:“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像鉆石一般閃亮的東西,是回家是方向。”老實說,最先看到這里的時候忍不住笑了,一是因為小女孩的聲音太有特點了,再就是因為聯想到了自己小時候也經常這樣在語文課上憑著自己的理解去回答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韓朵朵極其敷衍的回答與最后在生與死、血與淚的遭遇中明白了希望的含義形成了異常鮮明的反差。事非經過不知難,永遠都要用心去體驗生活、永遠不要輕易給別的人下定論。
在僅剩下的能啟動杭州發動機的火石和一名司機之間,CN171-11救援隊選擇了能夠拯救數十萬人生命的火石,可劉啟和韓朵朵就覺得不應該呀;在完成任務和保存隊友之間,周倩放棄了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才拖來的火石。
還有劉啟邀請CN171-11救援隊協助完成任務、救援隊分工合作生死與共、各國救援隊半路折返齊心協力拯救地球、“火種計劃”、劉培強駕著空間站沖去加強沖擊波引爆木星等也頗具情意色彩。
白雪少年
如煙如風
若水若塵
文學的情懷,使我在很年少的時代,就感到鄉《詩經》古詩那樣的深情,相信世上有永恒的情感。
文學的情懷,使我養成了純粹的心靈,像司馬相如一樣,無視庸俗與豪奢,無忌流言與蜚語,勇于追尋,一往無悔。
文學的情懷,使我能立志,志在千里、壯心不已,從青年到老年,一直向往森林、海洋、云彩、天空與遠方!
文學創作是我生命的寶藏,使我敢于與眾不同,常抱感動的的心!回觀我寫作的四十年,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個作家,以愛為犁、以美為耙、以智慧為種子、以思想為養料,耕耘了一片又一片的田地。那隱藏著的艱難、汗水與血淚,是很少人知悉的。
——林清玄【總序·乃敢與君絕】二零一一年
我時常懷念少年時代的一些舊事,那是因為我的少年時代雖然貧窮,卻十分快樂;雖然生活在偏遠的農村,并不曾失去理想的壯懷;雖然花果飄零,卻不曾忘記自己是大國文化的孩子;雖然看到父母辛勤耕耘才能溫飽,卻不厭惡艱苦的農作;雖然活在升學的壓力和社會的限制中,卻總還知道人最起碼的尊嚴;雖然羨慕富貴人家的生活,卻不至于嫉恨和自棄。
而且,在鄉村中、在農田里、在荒野外、在生活的淚光中,總知道生命的可貴價值。我看過許許多多大人在挫敗、落空、貧困中度過了一生,但他們并不違背生命最根本的基礎,那是因為從小努力中有小的慰安,在大奮斗里有大的喜悅——我們這片肥沃土地的生機,永遠提供給我們啟示的場景。
我們的孩子什么都沒有,有的只是純潔。我們小的時候,什么都沒有,有的是時間。
——林清玄【自序】一九八四年
作者 | 清淼
排版 | 若水
圖源 | 網絡
云海,星光
頭頂的星空
腳下的道德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