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那就好了。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心愿。
是的,可以幫到別人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心情很愉悅,可以幫到別人總感覺自己的存在就充滿了意義。
那么幫忙該如何幫呢?
從前,總覺得,別人只要有需要就去幫,搭把手的事情。
這個觀點真的沒錯。
可是,有時候,我們卻沒有想過,幫忙有時候反而不如不幫。
為什么這么說呢?不是幫倒忙,無心之過,倒不會有人怪罪你。
怕得是,你的幫忙是否有意義?
第一、 如果本來就是別人應該做的,但是沒有做,你恰好在現(xiàn)場,你可以選擇去幫忙。這種情況,一般來說,當事人應該因自己的疏忽而感到內(nèi)疚,趕緊去彌補,但是你義無反顧地去做掉了。似乎,你很仗義,但是,從某方面來講,你無形中助長了他人的懶惰和心底滋生依賴他人的習慣。
第二、 別人正在琢磨這個事情如何去做呢,也許思路正在一點點打開,你的出現(xiàn),熱情又主動,別人一想,既然這樣,那么就讓你來幫忙吧,總之結果是好的。可是無形中,你又讓別人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第三、 你幫助別人是否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一個總是能努力啟發(fā)他人的人也是一個善于思考和總是愛主動去克服困難的人,不怕麻煩,內(nèi)心充滿了對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一切的關愛;一個總是自己動手去幫別人解決問題的人,一般是花錢雇來的服務員,要不就是做啥都怕麻煩,想趕緊解決完就跑的人,所以,我們大部分人喜歡那些授之以漁,不怕麻煩,認真又同時教會你很多東西的人,他們用他們歷經(jīng)歲月的積淀,厚重的德行,文化,經(jīng)驗,和你聊一會,你就會感覺讀過一本書一般。
第四、 還有一種幫忙,就是父母和孩子,通常呢,小朋友很多事情需要爸爸媽媽協(xié)助,有的爸爸媽媽一邊安撫孩子的情緒,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一邊解決問題,同時很機智幽默地將困難化掉成了一次有趣的經(jīng)歷。如此一來,困難反而成了一種財富和機遇,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慢慢懂得如何去適應環(huán)境,并在各種環(huán)境里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面對各種壓力也比較輕松。
幫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當然,在你看到老人需要過馬路扶一把(雖然現(xiàn)在很多人覺得有詐騙,但是我們依然相信有老人需要過馬路,肯定有人會扶上前的),你自然就要去扶,看到有人拎東西費勁,就去幫著別人抬一下,等等類似的,人間處處有溫暖,就是這樣傳遞的。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要去幫助別人,還需要留下一定的空間,比如,幫助一個有能力去做好自己事情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他勇敢地實現(xiàn)自己的成長,而不是你去大包大攬,讓他只是在生存的空間里迷茫地活著。
有些時候,不是你的冷漠,或者狠心,而是因為你的真心和誠心,所以不去幫忙;或者說,你為了幫助他,而不是給他幫忙。
想想,你在平時是怎么幫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