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師生,青春不散場》
張帆
如今奔赴中年的我們
已不再刻意追問
是風起云涌的時代選擇了我們
還是我們,詮釋了風起云涌的時代
1980—1990年代
一群18歲的肩膀
扛起過一個國家民族的命運
20世紀末
這群18歲的肩膀
扛起過改革開放初期
古老中國最沉重的百年大計
最迫切的求知若渴
最基層基礎的鄉村課堂……
大地深處,傳來經久不息的朗朗書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當18歲的家國和命運
牢牢地焊接在一起
牢牢地焊接了我們的青春與夢想
焊接了我們的成長與掙扎
焊接了我們的歡笑與淚水
青春的定義和生命的意義
再一次,從大海一樣的四面八方
重現我們山澗溪流一樣清澈的吟唱
在最好的年華
遇見最好的你
最好的師長,最好的同窗
最好的課堂,最好的操場
最好的興趣,最好的特長
最好的笛聲,最好的畫廊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緣分最美的模樣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八個大字
是對我們一生最清貧而又崇高的獎賞
如今,我們兩鬢斑白
守望的依然是三尺講臺,兩袖清風,一盞燭光
不同的時代
為不同的青春增加分量
而我們用奉獻和犧牲鑄就的擔當
永遠是青春最靚麗的形象
在人生永不老去的追光里
我們無怨無悔的青春
回聲四起,永不散場
2021年10月30日,參加廣漢師范學校88級4班“青春不散場,卅年再相聚”同學會有記,祝福所有老師同學青春常在,芳華永駐!
附:
中等師范學校簡稱中師,是培養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中等專業學校。
改革開放之初,初中畢業上中師,是不少優秀學生的選擇,成績優異的初中畢業生才能考入中等師范學校。中師學生學習非常扎實,“可以說'吹拉彈唱’什么都行”,在基礎教育領域大放異彩。
1980年教育部發出《關于辦好中等師范教育的意見》,1988年全國中師學校數量達到1065所,1995年有897所,在校學生人數高達80多萬。改革開放后的20余年間,中師培養了數以百萬計合格畢業生。2008年中等師范學校縮減至192所,高師院校則增至139所,中師學校在“撤并掛升”的轉型改制中逐漸退出教育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