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都能給人直觀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因為繪畫是一種再現的藝術,可以將現實世界中有意義的場景呈現給觀者,優秀的繪畫作品都具有神采意境,問題來了:作為藝術愛好者,你認為畫家是怎樣讓自己的油畫作品具有神采意境的?
一幅油畫作品中是否有“神采意境”,直接體現出畫家的繪畫藝術境界的高低,油畫是以“色彩”為載體、“素描”為基礎,所以,對素描的描繪,及色彩的把握和控制,有關畫家的技法和藝術修養,唯有卓越超凡的技法和崇高的藝術修養,這也才能創作出具有“神采意境”的油畫作品,
優秀的、具有“神采”的油畫藝術作品能將畫家的思想感情、精神氣質和美的感受表達出來,并使觀賞者產生某種情緒和美感;而“意境”是油畫藝術作品所表現的精神境界,是畫家以筆觸色彩技巧,表達對自然界和生活現象的觀察、思考、感受,通過作品抒發自己思想、意趣、情操,意境越高,越能顯示出美的魅力。
經過上段文字的簡單敘述,就容易理解了:畫家是通過實現對色彩的把握和控制,以及擅長“寫生”,從而讓自己的油畫作品具有神采意境,無論是具有透視效果的寫實油畫,還是沒有透視效果,只剩幾何結構的抽象油畫,都是依靠色彩來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烘托氛圍,主題鮮明的作品,才能進一步追求“神采意境”,
要讓畫作的“色彩”體現出它的生命力,及和諧統一的整體畫面效果,就要通過“寫生”來熟悉了解各種色彩的特性和視覺效果,現實世界中的萬物都有各自真實的色彩面貌,從而將現實的色彩場景反應在畫作中,深化畫面意境;還有就是,畫家經常通過欣賞優秀的藝術作品來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油畫作品中的神采,個人粗淺的理解是,藝術作品中的神韻風采,精神氣韻
比如一幅人物油畫,其畫家用畫筆,自己的構思和才華,繪畫功底展現的一個人物的精神風貌,精神氣韻。
油畫創作的題材是人物,風景,靜物畫
那么我們來聊一下油畫人物畫,如何用畫筆,構圖,色彩,造型,光影體現油畫人物的神采。
西方美術史上的人物油畫,頗具神采的油畫人物作品數不勝數,同時,畫家表達油畫中,畫中人物的神采的方式多種多樣
由于油畫風格豐富多彩,包括人物油畫,細分為寫實古典人物油畫,寫實人物,印象派人物油畫,寫意人物畫,抽象人物畫
我們就油畫寫實人物來說,如何表達寫實油畫人物的神采?
1選擇自己最熟悉最親近的模特創作
為什么西方美術史上,許多畫家創作人物,如畫家羅塞蒂,夏加爾,莫奈,莫里索,伊麗莎白勒布倫,倫勃朗等畫家,都喜歡以身邊人為模特創作,比如妻子,女兒
畫身邊最親近的人,因為你最了解身邊人的性格,氣質,精神氣韻,生平經歷
畫一個陌生人,你必須創作之前和模特交流,或者和模特相處一段時間,你才能了解一個陌生的模特,有助于你畫出人物的神采
如畫家莫里索的作品《做夢朱麗葉》,以自己的女兒為模特,生動描繪了一個十五歲女孩拖著下巴,心事重重做夢的年紀,包含母親對女兒的感情。
2如果畫肖像畫,胸像畫,面部表情刻畫一定多下功夫
如維米爾的作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少女回眸的含蓄雙眼,頗具神韻,畫家維米爾在眼睛的藝術化處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突出神采,眼睛的刻畫尤為重要
3畫自畫像系列
自己最了解自己,如果自己都畫不出自己的神采,精神氣韻,那么又怎么畫出別人的神采?
西方美術史上,倫勃朗,伊麗莎白勒布倫,梵高的自畫像都很成功,畫出了畫家自己一生的經歷,一生繪畫風格的演變,通過自畫像畫出了自己對人生的深刻感悟,頗具神采。
不管怎么說,一幅油畫到底有沒有神采和意境,不是自己說了算的,還是要接受大眾和專家的評定。所以,藝術家要讓自己的作品具有神采和意境,也不是全由自己的創作思維來決定的。
藝術家在創作時,肯定會有自己的創作目的,到底是為了忠實表達自己的創作思維,還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想法,一幅畫的神采和意境也會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藝術家和普通大眾在欣賞一幅畫時,審美習慣和審美角度都是不一樣的。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還是習慣以畫得像不像來評判一幅畫畫得好不好,殊不知,這已經是兩個世紀前的評價標準了。
不再追求逼真的當代繪畫,才是更像藝術本身的繪畫。
在19世紀印象派之前,大工業時代還沒有到來,照相技術還沒有發明和普及,作為描繪和記錄作用的繪畫,總是在追求畫得越逼真越好。畢竟,民眾需要一幅逼真的肖像畫來瞻仰他們尊貴的國王與前人,需要一幅盡可能還原真實樣子的風景畫來聊以慰藉,需要一幅擁有高超寫實技法的作品來彰顯大師畫作的價值,需要把理想的美清晰描繪出來給自己的子民們看來維持統治。
古典藝術,是需要逼真的,因為它的目的,就是要讓所有看到的人都明白傳達出的內容。所以,那個時候的人評價一幅畫的標準主要就是畫得像與不像,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那些看上去生動而逼真的肖像畫,一般都是為皇室和貴族人士創作的,所以藝術家的創作目的主要就是滿足這些人的審美習慣和需求。
但是油畫藝術發展到今天,不再是貴族們獨享的東西,藝術家的創作思維更加自由了。在這樣的時代,如果一個藝術家的創作目的并不局限于養家糊口的話,他的創作目的也會變得越來越廣泛。這時候可能會在作品中變現出一些獨到的藝術內涵,這些東西可能一般人不太好理解,卻能表達出藝術家自己的訴求。
創作思維變了,審美習慣自然也會跟著改變。比如梵高的畫,當時根本無人問津,無論是專家還是普通大眾都很難接受。人們厭惡他狂放不羈的色彩和粗獷的線條,甚至覺得有些畫面不堪入目。但是幾百年后的今天,梵高的作品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讓無數人為之傾倒,會把他的《星空》印在畫冊的封面,也會把《烏鴉飛過麥田》掛在家里最顯眼的地方。
這個時候,無論是藝術家本人,還是欣賞作品的人,都對藝術作品的神采和意境有了新的理解。
就算是那些雅俗共賞的寫實風格或超寫實風格的作品,也與印象派出現之前的古典寫實主義風格有了質的飛躍。至少在色彩表現力方面,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何況,有了攝影技術的幫助,讓繪畫可以更加自由的表現情感與思想,創作起來也更為輕松。
由此可見,不同的繪畫風格,不同的創作思維,不同的創作目的,就會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不同的神采和意境。
作為藝術愛好者,你認為女畫家和男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各自都有什么優勢?
繪畫作品的風格的形成,與畫家的師承、家學、名家影響,及繼承傳承技巧有關外,又與畫家自身的個性、氣質、藝術素養、審美情趣、立意,以至人品等各方面都有密切關系,問題來了:作為藝術愛好者,你認為女畫家和男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各自都有什么優勢?
女畫家和男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各自的優勢
藝術一向以來都顯得那么神秘,讓人琢磨不透,就比如,在繪畫藝術史上,古今中外有名的女畫家極為少數,男畫家卻是很多,造成男女畫家人數比例相差甚大的原因,三兩句話是說不清楚的;我們言歸正傳,談論一下,女畫家和男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各自的優勢,
開篇已經簡單說明了,繪畫作品風格的形成的諸多因素,這和畫家是男是女無關緊要,所以說,要具體說明清楚,男畫家和女畫家在創作時,各自的優勢,也是一件復雜的一事情,只能這么說,各自的經歷、個性、藝術素養、審美情趣,都是男女畫家創作中的優勢優點,
又由于自古以來都是“男主外、女主外”的工作分配,也就是說,男畫家經常外出、交際應酬,領悟人心難測;女畫家長期在家、社交較少,所以,男畫家在創作時,表達的情感通常較為復雜,以反映社會的現實狀況為主;女畫家表達的情感較為單純,描繪的大多數是理想化的生活場景,
還有就是,男性顯得剛強粗獷、女性顯得細膩柔和,這也導致男畫家的作品畫面顯得氣勢磅礴,女畫家的作品畫面顯得更加柔美;如果是創作人體油畫,男畫家的作品則顯得更有情調,更容易刺激觀者的視覺感受,女畫家的作品則多了些含蓄,這都是因為男女畫家在面對人體模特時,心理生理不同的反應,所影響出來的畫面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