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有一首歌《永遠是朋友》,歌詞里寫道: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誠相見心誠相待,讓我們從此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長留,以心相許心靈相通。讓我們永遠是朋友。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變成老朋友。天高地也厚,山高水長流。愿我們到處都有好朋友。
真正的朋友理解你、包容你、支持你,他是你的良師,可以指引你走在正確的路上,他是你的益友,可以幫助你克服遇到的困難。真正的朋友不必錦上添花,而是會雪中送炭。
歷代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講述朋友、描寫友誼的詩詞,筆者精心選取了十二首關于友誼的著名詩篇,這些詩都出自名家之手,每一首都寫的情深義厚、真摯感人,都有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值得每一個詩詞愛好者收藏、品讀、體會。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來拱衛,透過風云煙霧遙望著那五津。與君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是宦海中的浮沉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即使遠在天涯也感覺在比鄰??刹灰诓砺房谏戏质种畷r,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王勃(649—676),唐朝初期的杰出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并稱為“初唐四杰”。著名的《滕王閣序》是他的代表作。王勃在長安送一位姓杜的朋友,他將要到四川去做少府(官名,即縣尉),臨別時,寫了這首詩贈給他。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該詩的名句,傳誦千古。記得在我的畢業留念薄上,這句詩出現的頻率最高。
二、《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唐: 王昌齡
冒著寒雨,我們連夜趕到了鎮江的芙蓉樓,第二天清晨送走你,我面對楚山孤獨離愁。
洛陽的親朋好友們,如果問起我的情況來,告訴他們,我心如玉壺的冰一樣純潔堅守!
天寶元年(742年),被譽為“詩家夫子”的王昌齡出任江寧(今南京)縣丞,王昌齡的朋友辛漸,準備由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一路,陪他從南京冒雨連夜趕到鎮江的芙蓉樓,第二天要分手告別時,王昌齡作了二首送別詩,這是其一?!?/span>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該詩的名句,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王昌齡性格豪爽,極重情義,他交游廣范,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當時的著名詩人都有深厚的友誼。他留下的詩共有181首,而送別詩就有52首。王昌齡的贈別詩在同類詩作之中別具一格,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烙印。
當朋友有事的時候,二話不說,傾力相陪,這樣的人最夠朋友。
三、《渭城曲 》唐: 王維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旅舍干干凈凈,兩旁的垂柳嫩芽吐新。
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再也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元二,姓元,名字不詳,排行第二,是王維的朋友。他要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城,今天的新疆庫車市)。王維在渭城(今陜西咸陽)的驛館折柳(折柳,是古代送行習俗,柳者,留也,諧音之意。)為他送行,作了這首送別詩,這首詩還有一個題目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被稱為詩佛,在當時的詩壇是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他和孟浩然、裴迪等人保持了深厚的友誼。詩佛出手,自是不凡,這首詩的問世,立刻引起了轟動,被樂工編入樂府,取名《陽關曲》,或名《陽關三疊》,成為當時最流行、傳唱最久的餞別的名曲?!?/span>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該詩的名句,傳承千年而不衰。
俗話說,酒是陳的好,友是老的真,真正的朋友,時間越長越有味。
四、《別董大》二首其一唐 :高適
在夕陽的照耀下,天空中黃云千里,凄厲的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落下。
不要憂愁前路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人不認識老朋友您呢?
高適,字達夫,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唐代著名詩人。歷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被稱為詩之達者,意思是官做得最大。他的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與著名詩人岑參齊名,并稱為“高岑”。
董大就是當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天寶六年冬,高適與董庭蘭會于睢陽(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分手之際,高適寫了兩首送別詩,這是其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該詩的名句,歷來為人們稱道。
孔子說過:“勿友不如己者”,這句話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我想說一點,打鐵還得自身硬,自己沒有本事,沒有互相幫助的能力,交朋友,談何容易。
五、《重別夢得》唐:柳宗元
二十年來我們歷經滄桑、患難相同,今天忽然在歧路分別,就要各自西東。
如果皇恩浩蕩允許我回家種地,晚年我們就日夕相處,做一對鄰居老翁。
柳宗元與劉禹錫在公元793年(貞元九年)一起高中進士,進入仕途。那一年,柳宗元二十一歲,與大他一歲的劉禹錫一見傾心,從此兩人結下一輩子的友誼。由于柳宗元只有兩個妹妹,所以柳宗元始終將劉禹錫作為大哥對待。二十多年來,兩人肝膽相照,取長補短,患難與共,互幫互助,人稱“劉柳”,是中唐文壇上閃亮的“雙星”。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三月,柳宗元被貶任柳州刺史,劉禹錫被貶任連州刺史,兩人一起結伴走到衡陽后,就要分開各奔前程了。柳宗元似乎已經預感到這次分別后,很難再有重逢的機會,便強忍悲痛,掩藏了這種隱約的不祥預感,而以安慰的口氣與劉禹錫相約:“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如果有一天皇帝開恩,準許他們歸田隱居,那么他們一定要比鄰而居,白發相守,度過晚年。
六、《贈李白》唐:杜甫
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手有丹砂卻沒煉成仙藥,不禁感到愧對葛洪。
痛快飲酒,狂放歌唱,歡快地度過美好時光,像您這樣的意氣豪邁,到底是為誰這般逞強?
公元745年秋,李白、杜甫、高適這三個唐朝詩壇超重量級人物(高適能少差點,畢竟高適后來官越來越大,事越來越多,寫作越來越少),一起結伴漫游齊魯,他們同行共眠,白日放歌須縱酒,夜間幽夢同被窩,歡快地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在分別的時候,作為李白的小迷弟(杜甫一共為李白寫詩15首,李白僅回二首),杜甫作此詩贈別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是該詩的名句,描寫李白的形象非常傳神。
七、《贈汪倫》唐:李白
這首詩有一個故事: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涇縣(今安徽宣城)漫游。涇縣的桃花潭村有一位豪士,名叫汪倫,他得知這個消息后,就熱情地寫信邀請:“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p>
于是,李白欣然來到了桃花潭村,汪倫見了李白,就實話實說了:“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叭f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李白大笑,認為汪倫心誠,就在這里住了一段時間。
汪倫以村中特產桃花潭米酒盛情款待李白,幾天下來,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贈送給李白名馬八匹、官錦十段,并親自帶領村人以隆重的踏歌(唐代民間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為李白送行。
李白非常感動,當即作了《贈汪倫》這首詩,向汪倫表示感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斗酒詩百篇”,他詩才敏捷,用旁邊的桃花潭水即興發揮:桃花潭水已經深千尺了,但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啊。
八、《送柴侍御》唐:王昌齡
沅江的水路四通八達連接武岡,為君送行不覺得有離別的憂傷。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一輪明月又何曾是分別兩鄉?
開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齡被貶到龍標(今湖南省洪江市)任縣尉,所以后世稱“王龍標”。柴侍御(名字不詳,侍御,是官名)是王昌齡的朋友,在去武岡(今湖南省武岡市)赴任之前,先到龍標去探望王昌齡,二人分別之際,王昌齡寫下這首詩。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是該詩的名句,這可是咱唐朝“詩家夫子王龍標”的作品,在抗疫期間被經常引用。
九、《南浦別》唐:白居易
在南浦凄涼愁苦之地分別,這正是西風蕭瑟的深秋。
回頭一看,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不要再回頭。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他的詩語言質樸通俗,直白顯露,貼近生活。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是該詩的名句,傳神的描寫出臨別時的無奈,哀嘆與祝福。
十、《淮上喜會梁川故友》唐:韋應物
十年未見的老朋友突然相逢,多么令人欣喜,怎能不回憶起以前的美好時光?離別后如浮云飄流不定,歲月如流水一晃過十年。
我們歡笑如舊,可惜兩人已經鬢發蒼蒼,開始逐漸老去。你邀請我一同歸去?不行啊,江淮這一代有秀美的山川風景,有勤勞、樸實的百姓,我這個刺史還得為民作主啊。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是該詩的名句。在這人世間,最痛苦的,莫過于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最珍貴的,是我們的友情不變,依然猶如當年。
十一、《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王建出身寒微,大歷年間,考中進士,最后官至陜州司馬,后世稱為“王司馬”。他擅寫樂府詩,他的詩作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后人把他與大詩人張籍齊名,一起被稱為”張王樂府”。
在一年的中秋佳節,王建與朋友把酒言歡,共賞明月,他想起了老朋友杜元穎,就寫下這首委婉動人的詩寄給他。
這是一首別致的秋思之歌,“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是該詩的名句。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卻偏偏說“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顯示出詩人思念的癡情,手法的高妙。在煉字上,一個“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給人以動的形象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
這首詩意境優美,王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真摯感人。
十二、《寄黃幾復》宋:黃庭堅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大詩人、大書法家,想必您肯定知道,他還是一位大孝子,二十四孝里的“滌親溺器”,說得就是黃庭堅,他數十年如一日,每天親自傾倒并清洗母親所使用的馬桶的故事。
黃庭堅一生為官清正廉潔,他少年時期的好友黃幾復也是這樣的一位官員,兩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互相唱和,黃庭堅為黃幾復寫過不少詩,如《留幾復飲》、《贈別幾復》等。
1085年,四十歲的黃庭堅在山東德州擔任德平鎮監,黃幾復在廣州四會(今廣東四會縣)擔任縣令的,兩人分處天南海北,黃庭堅遙相思念老朋友,就寫了這首著名的詩寄給黃幾復。抒發了對老朋友的殷殷思念,贊美了他的清廉、好學,全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是該詩的名句,意境清新雋永,深受人們的喜愛。
百善孝為先,一位孝順父母的人,對別人又能差到哪里去呢?所以遇到這樣的人,和他交朋友,是正確的選擇。
以上就是筆者精心選出的十二首關于友誼著名詩篇,深情地講述了詩人各自的友誼,每一首都有感人至深的千古名句。您喜歡哪一首呢?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討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