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談三國(蜀漢篇)
之{武侯南征}
山水唐城 [
角落] [
飛語]
發表于:13-11-03 13:11
(轉自:西祠胡同)
南中,東漢以來,屬于益州轄區之內,分置建寧郡、牂牁郡、朱提郡、永昌郡四個行政區。223年,益州郡大姓趁蜀漢皇帝劉備在永安病逝之際,殺死太守正昂,綁架新任太守張裔到東吳,舉兵號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漢。三郡皆反,只有永昌郡在功曹呂凱、府丞王伉頑強堅守下沒有被叛軍攻破。而孟獲是當時南中地區的大姓豪強,深為當地土著和漢人的信服。而蜀漢的丞相諸葛亮為了能最終徹底平定南方叛亂,以便以后能全力發動北伐戰爭,于225年決定親自率領大軍前往平叛,自此,南中之戰拉開帷幕。
一。武侯南征的大致經過。
面對南方的叛亂,諸葛亮在223年并沒有立即派兵前往平息南方叛亂。因為他認為當務之急,國家君主剛逝去,決心先安定國內民眾、安定民心,積蓄糧食,讓這個國家先恢復勢氣。然后派鄧芝出使東吳,與東吳再結盟好。一邊派人到南中邊界上做準備,一邊派人直接去南行,查清事件。另一方面,又叫李嚴寫信給雍闿說以來利害。但是幾乎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為了徹底解除南方的后顧之憂,以便以后可以順利的北伐中原,蜀漢建興六年(225年)三月,諸葛亮親自率領數萬大軍出成都,兵分三路,前往南中平叛。自己率大軍主力,作為西路,從成都由水路出發,進軍越雟郡(今四川西昌),討伐高定;東路派遣馬忠由僰道(今四川宜賓)出發,進攻牂牁郡(今貴州福泉),攻擊朱褒;中路由李恢從平夷(今貴州畢節)進發,攻向建寧(今云南曲靖)。諸葛亮帶領李恢軍深入昆明,用計大破益州郡叛軍。而馬忠軍則順利在且蘭打敗朱褒,后與李恢軍回合。諸葛亮大軍到達南中后數戰皆勝,先斬殺高定,然后與其他兩路大軍匯合,三軍聲勢相連,準備迎戰南王孟獲。
諸葛亮知道孟獲乃當地部落首領,深為當地人所信服,便想將其生擒,迫使孟獲歸順朝廷,從而以達到收服南中百姓民心的目的。225年五月,諸葛亮大軍渡過瀘水,與孟獲交戰,成功將孟獲俘虜。因孟獲不肯真心歸降,所以將他放走。諸葛亮的重點是在北方,但是南中叛亂問題又比較嚴重,因此只有從心理上降服南中百姓,才能保證以后不再反叛。所以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之后,仍然還要繼續放孟獲走。最終孟獲及其土著首領終于對諸葛亮徹底信服,孟獲言:“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至此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
三。筆者獨家解析南中之戰。
為什么要說獨家解析南中之戰呢?首先我們要交代一下,在正史《三國志》里面,對諸葛亮的南征的描寫少之又少,至于諸葛亮帶了多少兵力、帶了哪些人,尤其是七擒七縱孟獲史書上是沒有明確記載的。因此我們去解讀南中之戰,是非常吃力的,也就是說能夠提供的正史資料很少。因此,只能憑借自己對蜀漢的認識和理解,再結合當時的情形去分析:
1.兵力差距。史書上雖沒有記載帶了多少兵力,但是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第一,諸葛亮此番親自率兵南征為了什么?是為了想徹底的解決掉南方的叛亂,為自己以后的北伐創造條件。既然是這樣的話,你帶的兵力就一定會非常的充足,最次不可能比叛軍少,要不然的話,實現徹底解決力量是不夠的;第二點,諸葛亮率軍南征,而且是兵分三路,聲勢浩大,而且到了南中以后,每一次戰爭都是蜀軍取得了勝利。這兩點都基本上可以看出蜀漢的兵力,相對于南中的叛軍,是占有絕對優勢的。那么對于兵力不對等的戰爭,勝負基本上就不言而喻。因為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兵力的多少對戰爭最后的勝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謀臣差距。蜀漢方面是由作為丞相的諸葛亮親自率兵前往,而諸葛亮我們大家都知道,在三國里面都算得上出類拔萃的謀略之士,在蜀漢里面那就是第一謀略之士。而且諸葛亮兵分三路南征,肯定還會帶一些出謀劃策的人。而在以孟獲叛軍的陣營里面,我們從諸葛亮到了南中以后,數次于叛軍交戰,每次都取得勝利,還有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這兩點來看,叛軍里面基本沒有什么謀略之士,說得難聽一點,就是一幫烏合之眾而已。在三國紛爭這樣一個時代,謀略是影響戰爭成敗很關鍵的一點。你比如說,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是靠謀略,最后取得戰爭勝利的。
3.武將差距。在當時的蜀漢陣營里面的武將還是人才濟濟:趙云、魏延、王平、馬岱、關興、張苞等等,很多。前面講了,徹底平定南中是諸葛亮親自率兵前往的核心目的。換句話說,也就是這一次南征對蜀漢政權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因為這樣,諸葛亮肯定會帶上蜀漢陣營里面的一些能征慣戰的重要將領,來協助完成平定南中。具體是帶了那些,因為史書上沒有記載,我們也不能亂說。但是從邏輯上來分析的話,肯定是帶了。而叛軍陣營里面呢?從雙方多次的交戰就能看明顯的看出叛軍軍營里面,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武將,可以與蜀將打斗不相上下的。
4.戰力差距。諸葛亮治軍是非常嚴格的,要求特別高,這一點是人所共知的,因此蜀軍的戰斗力是非常強的。在此僅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后來的北伐,曹魏國力那么強大,兵力充足,占盡優勢,但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相互對壘的時候,蜀軍多次挑戰,司馬懿皆堅守不出,都不敢與諸葛亮的軍隊正面對抗,一較高下。只能用拖延戰術來逼退諸葛亮,由此可以看出蜀軍的戰斗力有多強。但是南中的叛軍呢?諸葛亮沒有到之前,猖狂得很、可是諸葛亮的軍隊一到南中,叛軍是每戰皆敗,根本不是蜀軍的對手,戰斗力那就不是一個層級的。在這我們要交代一句:北伐戰爭中,如果蜀漢和曹魏的軍隊正面對抗,曹魏不用拖延戰術,諸葛亮克復中原的政治愿望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5.攻心為上。蜀漢方面占盡優勢,要想很快平息叛亂應該說不困難,但是從225年三月諸葛亮從成都出兵到班師回都,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這是為什么呢?諸葛亮出征前,馬謖在為諸葛亮送行的時候,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當然了,筆者覺得,即便馬謖不這樣說,以諸葛亮的智慧,他也會這樣做。所以諸葛亮在得知孟獲深受當地土著人信服的時候,采用了七擒七縱的方式,最終感化孟獲,使他帶領了南中百姓最終歸附于蜀漢王朝。自此后,南中再也沒有發生大的叛亂,諸葛亮也可以投入全部精力去北伐。
三。南中平定以后,諸葛亮的政治安排。
南中平定以后,諸葛亮分南中四郡為六郡,讓當地人或將領統領。有人勸諫諸葛亮留兵鎮守,諸葛亮認為有三個不易:如果留下外人,則要留兵駐守,留下士兵則需要糧食,這是第一個不易;加上南中的人剛剛被打敗,死傷的人很多,有的是父死兄喪,如果留外人但沒有士兵駐守,日后必定成為禍患,這是第二個不易;南中人擔憂害怕有廢殺的罪名,自己害怕過失過重,如果留下外人,終究不會得到信任,這是第三個不易。
最后,諸葛亮平衡各方面的條件,決定采用'不留兵,不運糧’的政策,任命李恢為建寧太守,呂凱為云南太守,又收降南中其他部落領袖,與孟獲一起授予官職,以此來籠絡南人之心。諸葛亮安排完畢以后就班師回成都,準備擇機開始北伐中原。自此以后,南中雖然小規模的叛變雖然沒有停止,但相較東漢時期,南中卻相對的平穩,而多次小規模的叛亂都被蜀將馬忠、李恢、呂凱等快速平定。
三。南中平定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1.解除后顧之憂。我們知道諸葛亮最終的目的是傾盡全力,克復中原,興復漢室。因為這樣,諸葛亮才親自率兵南征,采用了攻心策略,七擒七縱孟獲以后,最終使得孟獲心服口服,臣服于蜀漢朝廷。這樣以來,諸葛亮基本徹底的解除了對南中的擔憂,是他可以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物力去發動北伐戰爭,完成先帝遺愿和自己最終的政治理想。相反,如果南中問題不能徹底解決,一直處于不穩定的狀態之下,諸葛亮的北伐軍事行動不但不能全部展開,而且還會分散出很多的精力去應對。另外還有一點,諸葛亮連年北伐,基本上都呆在蜀漢的邊防重鎮—漢中,除非有緊急國務,其他時間諸葛亮是很少回都城—成都。這些都能看出徹底解決南中問題的深遠意義。
2.提供作戰物質。南中平定以后,諸葛亮對南中采用了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運糧。這樣一來,既籠絡了地方首領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銀、耕牛、戰馬等等,使得軍資充足,國家也變得更加富饒,具備了發動對曹魏戰爭的條件。出師表有言:“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從這里我們看出,南中的徹底平息,各種資源的擴充,使得蜀漢的國力得到了加強,戰爭資源的增多,對諸葛亮后來發動的北伐戰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1.趁虛而入。其實這一次蜀漢南方發生的大規模叛亂的根本性原因,是因為劉備在221年成都稱帝以后,本應該養精蓄銳,安定百姓,精心治理蜀中之事,待內部和諧,天下有變,在伺機發動北伐戰爭。而他呢?卻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東吳的戰爭,最后導致兵敗幾乎全軍覆沒,自己也因又氣又恨死于白帝城,致使蜀漢連續的衰弱,才使得南方幾郡趁著蜀主病逝,蜀漢朝廷內部虛弱的情形下接連發生叛亂。
2.掃清障礙。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南征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他后來的北伐掃除最大的障礙。因為南方不平,后顧之憂不能解除,諸葛亮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北伐的軍事行動中去。換句話說,諸葛亮之所以能傾盡全力五出祁山,和徹底平定南中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以看出,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政治抱負,就得消除掉影響自己實現自己理想的障礙,只要徹底的清除這些障礙,才能讓我們把所有的精力用來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3.顧全大局。其實蜀國南方發生的叛亂是在劉備死后,也就是223年的時候,而諸葛亮是225年春才親自率領大軍前去平叛。期間間隔了兩年,諸葛亮只是簡單了做了一些政治工作。這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諸葛亮考慮國家剛剛經歷了猇亭之戰的大敗,先主劉備剛剛病故,此時應當先穩定內部,安頓民心,積攢力量。再有蜀漢和東吳孫權之間的盟友關系也因兩家兵戎相見而破裂了,即需要重新修復。在這樣的情形下,雖然南方的叛亂是一定要平息的,否則以后的北伐就不好做,但是目前還不便派兵前去平息叛亂。這里反映了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顧全大局的務實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
南方平定以后,不但解除了蜀漢的后顧之憂,而且各種資源得到了擴充,為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創造了條件。建興七年,諸葛亮上表后主劉禪,開始了第一次的北伐戰爭。那么這次北伐戰爭最后是以什么樣的方式而結束的呢?又發生了哪些難以預料的事情?我們能從中看出武侯哪些高貴的品質呢?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