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正說清朝十二臣-隆科多
正說清朝十二臣-隆科多
2013-01-02 14:56
來源:未知 作者:論劍歷史網
(轉自:論劍歷史網)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相稱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這個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之間撲朔迷離、明爭暗斗的皇位大戰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兩朝皇權交替之際最為關鍵的核心人物。這與他在雍正即位之后飛黃騰達、顯赫一時有著直接關系;他最終為雍正所猜忌,屢遭打擊,直至被圈禁而死,實際上其根源也在于此。
隆科多能夠躋身政壇,風云一時,與他的身世、他的眼光有絕大關系。在他起家發達乃至身敗名裂的過程中,步軍統領一職起著重要作用,而他的人生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和最倉皇潦倒的一幕都在皇家園林暢春園及其附近上演。
顯赫身世
隆科多的祖輩、父輩都為清廷建有很大功勛而封官晉爵:祖父佟圖賴,是順治帝孝康章皇后的父親,入關以后多次出征山東、山西、河南、湖廣等地,軍功卓著,歷任定南將軍、禮部侍郎,晉爵至三等子,死后又特贈為一等公,原因是“父以女貴”,是皇太后的父親。父親佟國維,又是康熙帝孝懿仁皇后的父親,所以佟國維既是康熙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父,地位自然尊崇。他又曾三次跟從康熙親征噶爾丹,立功頗多。因此,佟國維也是仕途一路暢達,歷任侍衛、內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晉爵一等公。佟國維還有一女做了康熙的貴妃。
因其祖父和父親的緣故,隆科多與康熙也有著雙層的親戚關系,既是康熙的表弟,也是康熙的內弟,自然受到重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隆科多開始任一等侍衛,不久就提拔為鑾儀使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四十四年(1705),康熙發現其部屬違法,下諭斥責隆科多不實心辦事,革去其副都統、鑾儀使之職。但到康熙五十年(1711),他又重新受到重用,得授步軍統領的重要職位。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負責維持京城防衛和治安,并統帥八旗步軍及巡捕營將弁,權責重大,由皇帝特簡滿洲親信大臣兼任。由此可見康熙對其親信程度。五十九年(1720)十一月,任理藩院尚書,仍管步軍統領事務。
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在演繹這一段歷史時,把康熙五十年隆科多的突然升遷、再受重用,歸因于康熙看到諸皇子你爭我斗、局勢混亂,為保證身后皇位平穩交接,國家不至于出現大的動蕩,而預先培養提拔隆科多作為關鍵時刻穩定大局的重臣。聯系到康熙末年的政局,以及佟佳氏家族與清朝皇室數代聯姻的特殊地位,康熙作出這樣的人事安排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要說康熙栽培隆科多,是為扶持皇四子胤禛登位則似乎并不確切。這要從隆科多的前任托合齊說起。
托合齊,自康熙四十一年(1702)始任步軍統領,康熙五十年離職。其間,憑恃康熙的寵信,多有欺罔不法之事,如出行必用親王儀仗等。托合齊的諸多不法行為引起參劾,康熙卻采取寬容態度,始終未予深入追究。但這種情形到康熙五十年發生了變化。這一年,康熙再次與太子胤礽發生矛盾,公開譴責太子,開始處理太子黨人,慢慢糾出托合齊。
原來,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一月,多羅安郡王去世,托合齊于其喪事期間,糾集部分滿族官員多次聚集在都統鄂善家宴飲,被人告發。此類宴飲本是禁止,但康熙起初認為宴飲可以寬宥。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參加宴飲人員除步軍統領托合齊外,還有刑部尚書齊世武、兵部尚書耿額和八旗的部分軍官。這些人掌握一定的軍事權力,尤其是步軍統領一職,直接負有保衛皇帝之責。這引起了康熙的警覺。他認為托合齊一伙會飲是為太子籠絡朋黨。這是可能的。太子早就厭煩了數十年的等待生活,曾多次向人抱怨。即使太子本人沒有異心的話,但誰能保證他的黨人不鼎力擁戴呢?經過調查,康熙越來越相信自己的判斷,托合齊等人極有可能不惜以武力逼迫自己傳位給皇太子。康熙憤怒地指責托合齊等人為“亂臣賊子”。
托合齊離職時,因會飲案正在調查中,所以其罷官理由是“以病乞假”。但隨著案情的清晰,康熙下令逮捕托合齊。康熙五十二年托合齊病死獄中后,康熙采取了頗為極端的處罰手段,下令“銼尸揚灰”,不許收葬。康熙又下令將涉及此案的八旗軍官全部革職。對于齊世武,在五十一年指責他“諂事”太子,用鐵釘將他釘在墻上,呼號數日而死。康熙對待大臣少有如此之殘酷,如對鰲拜,僅僅圈禁而已,對索額圖雖然處置較重,但也沒有施以極刑。鰲拜和索額圖雖然威脅皇權,但畢竟離紫禁城里的皇帝較遠,不易發難。而步軍統領托合齊就不同了,他就在皇帝身邊,如果刀兵相向,任憑康熙再有本事,也難以阻止。托合齊等人的行為可能也達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令康熙覺到有生命之虞,所以才如此重懲。據親歷康熙二廢太子現場的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記載,康熙廢黜太子的最大理由就是他有謀反的嫌疑。這當然與托合齊會飲一事有關聯。
托合齊之后,康熙選擇了隆科多接任步軍統領一職。康熙為何讓曾被斥為“不實心辦事”的隆科多接替這么重要的一個職務?分析起來,有如下原因。
首先,顯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任人唯親的因素起作用。隆科多生于身世顯赫之家,三代為清廷效忠,又有兩個姐姐是康熙的皇后和貴妃,在情理上不會逼迫康熙下臺。
康熙選擇隆科多的第二個原因是他相信隆科多不會參與皇子結黨之事。當然,隆科多絕對不是無黨的君子。此前他就與大阿哥相善,而大阿哥是皇八子胤禩集團中的人物,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首次被廢后曾積極為八弟謀取儲位。康熙發覺后,予以嚴懲。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特地就此事斥責隆科多,說你與大阿哥相好,人們都知道。那意思似乎是警告隆科多不要卷入皇子結黨。此后,隆科多表現得很安分。康熙五十五年(1716),皇八子病重,康熙讓平素與其關系密切者皆去看望,此中甚至包括極力與胤禩疏遠的胤禛,卻惟獨沒有隆科多。看來,隆科多的中立功夫做得很到家了,以致康熙不再將他看為胤禩的同黨。
當然,隆科多個人的才能也是康熙看重的。隆科多是康熙外戚中最有才能的一個人,曾被康熙稱贊為“能夠做將軍的人”。
總之,康熙認為隆科多不會對自己起異心,所以才選擇他。事實也是如此,隆科多成為康熙晚年最得力的大臣之一,經常秘密執行一些重要使命,如監視廢太子、大阿哥,掌握其他宗室王公的動向等,隨時將情報密報康熙。隆科多盡職盡責,表現出色,康熙生前多加贊賞。但在康熙身后,就不一樣了。隆科多正好在康熙逝世后才發揮步軍統領的關鍵作用,沒按康熙可能有的遺愿擁立新君,而是從自身的榮華富貴出發,當機立斷,就近擁立皇四子胤禛,遂成為雍正初年政壇上風云顯赫的人物。
果敢眼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在暢春園病重,隆科多奉命于御榻前侍疾。十三日,康熙駕崩。歷史將步軍統領隆科多推向了政治舞臺中心。當時在園內的皇子、后妃以及很多重要大臣都被封鎖在了康熙的
寢宮之外,康熙幾乎是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突然死去,而又未宣布繼承人。在暢春園內,布滿了隆科多的警衛部隊。首先接到侍候康熙的太監密報之人,顯然是康熙晚年親信、在附近駐守保衛的步軍統領隆科多。想必沒有一個太監敢有膽量闖過隆科多的士兵去通知園內的皇子。隆科多在仔細思考,決定如何把握這天賜良機:他將康熙猝死的消息首先通知哪位皇子,哪位皇子就可以抓住這一瞬即逝的機會,假造傳位遺旨,登上皇位,而他以重兵擁戴之功必將得寵于新朝。
該選擇誰呢?隆科多必然早已有了答案,但在康熙生前他是不可能有所表露的。在他未解開答案之前,他可能有三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就是皇十四子胤。這可能也是康熙能夠首肯的選擇。眾所周知,清朝秘密建儲制度始于雍正時期。不過,有學者研究指出:早在康熙,就因為兩次立儲失敗,在其晚年已經開始反思嫡長子
立儲制度的負面影響,并著手實施秘密建儲計劃。康熙晚年著意加以培養的秘密皇儲就是胤,這是很可能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準噶爾軍入侵西藏,次年殺西藏首領拉藏汗,控制全藏,有可能造成分裂的危險。康熙派胤以撫遠大將軍的身份西征,意圖是很明顯的:不僅是要維護邊疆,也是借機考察胤,讓他親歷軍務,鍛煉才干。康熙還特別選派一批皇孫以及親王子弟,跟隨胤出征,令胤時時加以調教。這個做法跟明太祖有點類似。明太祖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皇太子朱標撫軍陜西時,讓各處公侯跟隨太子身邊,其意圖正在鍛煉,培養太子威信。
由于準噶爾氣焰囂張,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廷上下,包括宗室王公,都有畏敵情緒。這年十二月,康熙召開全體大臣會議討論進藏事宜,竟得出“藏地遙遠,路途險惡”而緩進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四年前主張用兵撲滅準噶爾的胤禛等人這次有什么意見,在《清圣祖實錄》中竟然無錄,想必自然也是同意大臣們的意見。
這時,遠在千里之外的胤從駐地西寧上奏,請求“親自率兵安藏”,深得康熙之心。胤在康熙心目中的份量逐漸加重。但他顯然不是以媚語求寵,而是實實在在地指揮西征之役,最終取得了驅準保藏的勝利。胤禛即位后,竭力抹殺胤西征的功績,貶低胤的威信,如毀去宗人府中胤平藏功德碑,銷毀胤西征檔案中不利于己部分,等等。但從銷毀后殘存的檔案中,仍可以看到康熙與胤的關系極其融洽,父子感情篤厚。康熙曾將自己身上舊腰帶解下送給遠隔千山萬水的胤。這個舉動是意味深長的,此前康熙就曾經在親征途中讓皇太子送來幾件舊衣,以便自己思念太子時穿在身上。康熙告訴胤自己身體的變化,并要他保密:“朕的白頭發、白胡子有些變青了!你不要將此告訴別人。”他還在胤出征期間,親自為胤的子女舉辦婚事,并將胤的兒子帶到熱河,在自己身邊加以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自從康熙五十九年(1720)西征大獲全勝之后到康熙猝死前這段時間內,胤的奏折僅存留數件,并且上面的朱批都只是“知道了”一句,而朱諭竟然沒有一件留存下來。可以推測,在胤立下大功后,他與康熙之間的往來書信中有對雍正繼位不利的地方,所以被銷毀殆盡。
正是由于康熙晚年對胤超乎尋常的愛護和關心,使得胤在朝內外的威信大大增加,在諸皇子中首屈一指。當時,朝內外紛紛盛傳康熙將傳位于胤。在儲位未定的情況下,這種傳言一般是禁止的。但康熙似乎并沒有采取什么措施制止。隆科多身為康熙近臣,不會看不出胤在康熙心目中的份量。擁戴胤即位,可以算是體貼康熙心愿之舉。
隆科多的第二個選擇是皇八子胤禩。胤禩聰明能干,在大臣中聲譽甚佳。康熙在第一次廢太子后不久就生悔意,以推舉為名考察眾臣。眾臣在明知康熙意旨的情況下,堅決摒棄暴戾變態的胤礽,一致推舉胤禩為皇太子。這極大地觸怒了康熙。康熙不能容忍一個威信幾乎與己相等的皇太子存在,而且也不能容忍眾臣無視自己的意思來立皇太子,所以他寧可否定此次推舉,而將人心盡失的胤礽復位。胤禩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急劇下落。在康熙五十一年太子二次被廢后,胤禩一時被喜悅沖昏了頭腦,竟然愚蠢地密奏康熙,詢問自己現在應擔任什么職務,并表示為了避免眾臣再次推舉,情愿臥床在家。康熙十分敏感,認為他是在試探自己,但隱忍不發。最徹底的轉變出現在兩年后。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一月,康熙率部分皇子出巡塞外,胤禩由于未隨行,便派人去給康熙請安,并稱將于中途與皇父會合,扈駕回京。最令人吃驚的是,太監帶來的禮物居然是兩架奄奄一息的海東青。其喻意很容易被理解成譏刺康熙老弱多病,即將離世。康熙惱怒到極點,幾乎氣暈了過去。他痛罵胤禩,公開胤禩兩年前的妄奏,斥責他是大奸大惡之徒,并說出父子恩斷義絕的話來。照理來說,胤禩進物是邀寵,絕不敢故意如此捉弄皇帝。這應該是有人故意陷害。事情發生后,胤禩奏稱冤抑。但盛怒中的康熙已經對胤禩完全失望,嚴厲譴責。胤禩因此受到極大刺激,一度病危。胤禩病好后,康熙與他的關系有所緩和。胤禩雖幾遭打擊,但在朝臣中仍有較高威信。康熙五十六年,大學士李光地仍然認為諸王之中惟八王最賢。不過,此時胤聲望日著,胤禩轉而將自己無法實現的希冀寄托在胤身上,支持胤西征,并與胤保持密切的聯系。胤禩身邊的人甚至說:“十四爺若得立為皇太子,必然聽我幾分。”康熙也有意扶植胤禩作為胤的支持力量,重新交付他辦理政務。
第三個選擇是一直不起眼的皇四子胤禛。胤禛為人極具心計,在儲位之爭中保持獨行客身份,表面上對皇位繼承問題毫不關心,同政壇上敏感之人刻意保持距離,與文友談詩論文,給人以喜歡清閑的印象(自詡“天下第一閑人”),但暗地里卻聽取心腹戴鐸的奪位策略,打好父親、兄弟、朝臣等各個關節,一步一步朝皇位接近。在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里,有一個鄔思道,是胤禛的家塾教師,但其實是給胤禛出謀劃策的軍師,被胤禛尊稱為“鄔先生”。這個鄔先生在野史里也是實有其人。胤禛在謀臣的建議下,對康熙偽裝誠孝,適當展露才華,這樣既不讓人覺得無能,又不會鋒芒畢露引起康熙嫉恨;對兄弟表示友愛,容忍為上,這樣就使有才的人不嫉妒,無才的人把自己當靠山。最關鍵的步驟是拉攏對他爭奪儲位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人,比如川陜總督年羹堯和步軍統領隆科多。通過如此策略,胤禛在當時表面上不顯山不露水,連康熙也覺得他誠實可用,不結黨,根本沒有料到他可能已經把自己的墻腳挖走了。
至于其他的皇子,都不成勢力,所以隆科多不會考慮。康熙臨死前正在靜養齋戒之中,王公大臣一律不準接見,而宮眷也被阻止入內。誰料皇帝就在這種情況下無聲無息地死去。在他身邊的只有近侍太監。康熙晚年經常在其身邊傳旨的總管太監魏珠可能是陪伴康熙臨終的少數目擊者之一。也許正是魏珠將康熙猝死的訊息在第一時間告訴了隆科多。在這種千鈞一發之際,按照常理,隆科多應該告知當朝大臣,然后共同遵照康熙遺詔(如果康熙生前沒有旨意,那么應該遵照康熙的心意共同擬定)擁立新君。歷史上多有這種情況,如明成祖病逝行軍途中,就是太監馬云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商議,以錫棺收殮成祖,照常進膳,同時封鎖消息,派人密報太子,使得朱高熾能夠在第一時間防止突發事件,順利即位。康熙重臣有領侍衛內大臣6人和大學士5人,但隆科多顯然沒有跟他們通氣。隆科多此刻顯出包天大膽,撇開了宗室王公,撇開了當朝大臣,一個人擁立了新君胤禛,這就是雍正。隆科多雖然是康熙寵臣,但如果以一人之力操縱新君嗣位,自然是不合制度,要冒極大的風險。后來隆科多自比諸葛亮,有“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一語,反映了當時隆科多的壓力。
盛傳一時的說法是7位皇子與隆科多一起覲見康熙,聆聽康熙遺詔。這個說法主要見于《大義覺迷錄》和《清圣祖實錄》。有學者考證認為,此說經歷了一個不斷修改補充的偽造過程。早在雍正元年、二年,雍正在解釋即位原由時并未提到7位皇子和隆科多聆聽遺詔,只是說皇考(康熙)經過慎選,倉猝之間一言而定大計,選定自己,而自己事先并不知道。當時朝野傳言雍正矯詔即位,但面對胤禩等反對派勢力,他還不敢貿然編造7位皇子聆聽遺詔之事。而在雍正四年的一次上諭中開始說諸兄弟以及隆科多入見,康熙面降傳位諭旨。其時,雍正已經清除胤禩集團,并開始對付隆科多。到雍正七年(1729),胤禛在《大義覺迷錄》中詳列7位皇子之名。那時胤禩等人或死,或圈禁,或迭遭打擊,或是胤禛的親信,隆科多已經死去,沒有誰會對此段偽造提出異議了。
隆科多為什么選擇了胤禛?除了胤禛的竭力拉攏的因素之外,可能還有下面幾點原因:
第一,跟胤禛幼年經歷有關系。胤禛生母吳雅氏,起先只是宮人,后來才封了德嬪。胤禛的外祖父威武是護軍參領。胤禛雖然生母和外祖父家世并不顯赫,但他幼年時曾由孝懿仁皇后撫養。孝懿仁皇后恰恰是隆科多的姐姐。由于這層關系,隆科多很容易親近胤禛。
第二,由于胤禩、胤的支持者很多,其間權位在隆科多之上者大有人在。這樣,即使他擁立胤禩或胤即位,也很難因此取得首屈一指的地位。而擁立胤禛則大為不同。胤禛集團相對較弱,顯赫官僚不多,一旦擁立成功,則隆科多必為“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希有大臣”,所得恩寵必多。這種情形跟當年李斯協助趙高立秦二世而摒棄扶蘇一樣,正是因為扶蘇那里有蒙恬在而不易居首功。
第三,他了解胤的劣勢和胤禛的優勢。胤雖然握有重兵,大有人望,但遠在千里之外,不易順利抵京。如果自己投向胤禛,則胤禛內有部隊控制京城局勢,外有川陜總督年羹堯截斷胤與京城的聯系,大有可成之機。年羹堯是胤禛藩邸舊人,自然替主子賣命。一旦胤揮兵東向,年羹堯定會攔截,使其無成。
第四,暢春園內人員雜多,既有大臣,也有宗室,還有嬪妃,人們都對康熙病況極為關心,不易保密。這點不如秦始皇和明成祖崩逝時的情形。他們都是在出巡或行軍途中死去,只有貼身太監和近臣知曉,易于采取措施封鎖消息。
所以,隆科多就近不就遠,顧不得康熙心愿了,利用步軍統領的關鍵地位,假傳康熙遺旨,擁立皇四子胤禛即位。種種權衡考慮,關鍵時刻當機立斷,隆科多不愧有果敢眼光,一躍而成為新朝寵臣。
隆科多成功了。雍正對他極為尊崇,親口稱呼他為“舅舅隆科多”,贊譽為“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希有大臣”。雍正并非隆科多姐姐所生,僅僅有甥舅名份而已,皇帝承認不承認又是一回事。但雍正如此公開稱呼隆科多,自然是一種極大的優待。雍正還給隆科多及其兒子加官晉爵。
然而,隆科多選擇的新主子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猜忌多疑的皇帝之一。史家公認,雍正善于耍兩面派,性格強硬,心胸狹隘,喜怒不定。在這樣的主子下過活,廉潔慎重,自守尚且不易,何況居功自傲的步軍統領隆科多?果然,不到兩年時間,隆科多與胤禛的蜜月期就到頭了。那時,胤禛的皇位已經坐得穩當了。
罪狀四十一條
胤禛剛登基,對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許多事情上都咨詢他的意見,一派君臣和睦相協、同舟共濟的景象。
但到雍正二年下半年,雍正已經對他有所責難,并開始有步驟地打擊隆科多。為什么在短短兩年時間內,雍正的態度就轉了一個大彎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權結黨,已對雍正的皇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比如,自比諸葛亮,奏稱“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一語,又稱康熙死日他曾身帶匕首以防不測。這雖是在他快倒臺的時候說的,但難保在平日不會有此類話語流露。還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門提督(步軍統領)權力很大,一聲令下就可以聚集兩萬兵馬。這些話語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擁立胤禛的真相,自然為雍正所忌諱。實際上,當日暢春園的氣氛必然是非常緊張的,步軍統領所統轄的兵力也確實約有兩萬名官兵,而隆科多說他帶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這些話語后來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狀。在罪狀中,胤禛認為康熙去世當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身邊,也沒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時重提這些話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沒有顧及此前不久他還因為隆科多的擁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興的話可以恩賞,但不允許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挾,就是說明主上無能或者無德,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邏輯。
隆科多同年羹堯一樣,都對其他官員的任命予以干涉,稱“佟選”和“年選”。雖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徑,他任吏部尚書,但選官這種事情一向是皇權所為,你一個臣子居然選起官來了,不僅是擅權,而且有結黨之罪。
隆科多對雍正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于雍正二年底主動提出辭去步軍統領一職。這一招正中雍正下懷,他早就不想把這個要職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準備讓與隆科多不甚親密的鞏泰來接手這個職位。以準許隆科多辭去步軍統領一職為契機,雍正開始公開打擊隆科多。
雍正五年(1727),諸王大臣會議定隆科多四十一條大罪。以上這些都列其中。四十一條中有一些奇怪的罪行。比如,交結、庇護年羹堯之罪。其實說起來,要說交接年羹堯之罪,是首倡于胤禛自己。當初,年大將軍以雍正藩邸舊人,是很瞧不上隆科多的,認為“舅舅”只不過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人而已。但雍正出于穩固自身統治的考慮,不愿自己的左膀右臂鬧僵,竭力表明隆科多對年的尊重,說舅舅隆科多說有些事必須要等你進京一起商量(年在西北),又表示自己以前也不知道隆科多的才能,后來才明白自己大錯,隆科多真正是父親康熙的忠臣、朕的功臣和國家的良臣,真正是“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希有大臣”。雍正希望年跟隆要好好共事。雍正甚至自作主張把年羹堯的長子過繼給隆科多做兒子,以此來糅合兩人為自己效命。隆科多本來就對年無惡意,又經過這樣的拉皮條,他能不跟年羹堯交結嗎?雍正在這里不惜自相矛盾,原因在于此時年羹堯已經倒臺,雍正正是要讓隆科多背上“奸黨”惡名,為年羹堯陪葬。
還有一條罪狀,說隆科多交結阿靈阿、揆敘。阿靈阿卒于康熙五十五年,揆敘卒于康熙五十六年,他們都不是雍正一朝的人,這條罪狀從何說起?原來,雍正這是在算舊賬。早在康熙四十七年,群臣推舉皇太子時,阿靈阿和揆敘是推舉皇八子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那時似乎并沒有什么能量,他只是一個一等侍衛而已。早在四十四年,他的副都統、鑾儀使之職已被康熙罷去。他是大阿哥的人,雖然大阿哥積極參與謀立八弟,但隆科多畢竟跟胤禩隔了一層。事實的隱情還在于隆科多的父親佟國維。佟國維在四十七年大臣推舉之前搶先上奏,提醒康熙對立儲之事要謹慎考慮。當時,佟國維已經退休了,但這個上奏的意味還是很明顯,等于告訴眾臣國舅兼國丈佟國維不贊成復立廢太子胤礽,而是意圖支持皇八子。當后來康熙追究主謀時,眾臣舉出大學士馬齊,但康熙表示肯定是佟國維,予以斥責,只是沒有重罰。畢竟佟國維是皇親國戚,父皇都沒有加罪,雍正也不好說什么。但對阿靈阿和揆敘,雍正在他們死后也不放過,斥之為不忠不孝暴戾陰險之人,儼然是本朝最無恥的大臣。雍正借此張開了清除胤禩集團的大幕。
陳年舊賬,嫉恨如此之深,說明雍正是一個多么刻薄陰險的人。雍正為了避免給人濫殺功臣的譏刺,所以沒有將隆科多處以死刑,而是在暢春園附近建房圈禁。圈禁隆科多的地點頗富意味:隆科多位極人臣以此始,身敗名裂以此終。一年后,失勢的“舅舅”死于禁所。
隆科多并非一無是處。雍正五年,隆科多被派往邊境主持同俄國的劃界談判。當時,盡管他的地位搖搖欲墜,但他恪盡職守,仔細進行實地調查,態度堅決地要求俄國歸還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許他有討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應該值得肯定。可惜,那時雍正已經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為其他問題把他逮捕回京受審。人們只記得一代權臣隆科多如何擅權結黨,卻對此間一段事跡略過不談,不知隆科多逝去的魂靈該如何苦笑?
相關閱讀書目推薦
(1)趙爾巽等:《清史稿?隆科多傳》,中華書局,1976年
(2)《清史列傳.隆科多傳》,中華書局,1987年
(3)[法]加斯東加恩:《彼得大帝時期的俄中關系史》,商務印書館,1980年
轉自:論劍歷史網[http://www.ljhis.com]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康熙諸子的繼位之爭
雍正繼位疑點重重,是承襲還是篡位,看過這些明白了
雍正皇帝胤禛簡介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壽皇帝,最終被刺殺,成為清朝一大謎團
康熙駕崩前,為何點名要求隆科多陪葬?雍正稱帝后才知父親深意
還原一個真實的康熙帝舅舅,推舉八阿哥胤禩為太子的佟國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江县| 宿州市| 商洛市| 陇西县| 麦盖提县| 华安县| 库尔勒市| 疏附县| 会同县| 泉州市| 嵊州市| 中方县| 治多县| 沁源县| 乐陵市| 夏河县| 长岭县| 招远市| 马关县| 阿合奇县| 阿图什市| 石屏县| 共和县| 喜德县| 略阳县| 乌什县| 太保市| 稻城县| 丘北县| 肇庆市| 驻马店市| 襄樊市| 潢川县| 巴东县| 洪湖市| 肇庆市| 江都市| 绥江县| 西林县| 民县|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