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愿你做個低調的人
原創于: 2012-07-17 10:14:00
(轉自人民網·劉國昌的博客)
愿你做個低調的人
兩個青年同一年到工廠上班,在不太長的時間里,A青年就獲得了贊揚聲,有人說他“說話利索”、“反映快”等;而B青年則沒獲此殊榮,人們對他的印象是“不愛說話”、“還有點小架子”。可在年底一次技術考核時,B青年得了優秀,A青年卻沒及格。消息傳開了,人們開始對B青年刮目相看,說他“悶頭學習”、“不錯啊”。對A青年有的人開玩笑說:“你怎么搞的?說得挺好,關鍵時掉鏈子!”
原來B青年表面上不大愛說話,可實際上干活很勤快,特別是在師傅講技術時用心聽,仔細記,下班后還勤于琢磨。而那個A青年在師傅講課時他愛搭個下茬兒,顯得他“多知多懂”;在班組會上每次都搶著發言,還愛表個決心什么的,但對技術的掌握、鉆研則下得功夫不夠。
以上事例涉及到了工作中的“高低調”問題。顯然,A青年屬于那“高調”類型,B青年是那“低調型”。像他們倆的情形,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并不少見。一般說來,人們都傾向于“低調型”,低調做人、低調做事,不那么張揚,把事情做好做實比什么都強。但也有些人喜歡“高調”,事情還沒干或還沒干好就先“吹”出去了;見了領導喜歡表個“保證完成”之類的態度;對朋友也愛說個大話:“這事兒包在我身上,您就放心吧”等等,可實際效果如何呢?往往是大打折扣,讓人失望。
筆者并不一般地反對“高調”,但要看是什么樣的高調。在人沮喪、悲觀的時候,說一些激揚的高調話,能給人以勇氣和力量;面對困難、艱險的處境,講出“一定能沖出險境”話語,能激發出人的斗志和干勁。然像上面所說的那些“高調”則與此大相徑庭,那是在說大話、空話。
實際上,提倡低調做人、做事,是人生應有的一種態度、一種境界。低調體現的是腳踏實地,是埋頭苦干,是兢兢業業。低調做人做事,并不是沒有或缺少激情,只不過是將這激情融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這些人看重的是自己實際本領的提高,講求的是做事成功的效果。這樣的人在我們周圍不少,比如筆者所在的人民日報就有幾位老編輯,他們常年上夜班,“為他人作嫁衣”付出了自己多年心血。雖然在報紙很少見到他們的名字,但報社同志都知道他們的真本事:本是一篇“合格件”的稿子,經他們的修改潤色,能躍升到“好稿”之列;已遭“槍斃”的稿子,在他們指點、修改下,居然能呈“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這其中的奧秘何在?無它,皆由這些老編輯多年來所練就的編稿本事使然。
而那種喜歡高調的人,一到關鍵時刻就“露餡”,這是因為他們平時沒把心思用在提高自己的實際本事上,相反對名利看得很重,喜歡表面熱鬧,熱衷一時風光。低調的人則對這些沒興趣,注重把精力和時間用在積蓄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方面。以上是工作、生活中的高低調,就個人而言,是高調還是低調,那是自己的選擇。但就整個社會來說,還是低調的人越多越好!
木柳書屋歡迎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