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中堂智救左宗棠
時間:2011-11-10 來源:總第101期 作者:高中華
(本文轉自文史天地網)
在清王朝的歷史中,像肅順這樣超越民族界限,大膽使用漢人的滿族權臣確實是不多的。正是肅順智救了左宗棠,之后又力薦左宗棠,才使得左宗棠并列“湘中三杰”。因此,在談到清王朝的名臣時,對肅順不可不大書一筆。
清朝咸豐年間,肅順官至協辦大學士,授命贊襄政務,輔佐幼帝,權高位重;左宗棠也曾授協辦大學士,光緒年間位及軍機大臣。這兩位晚清重臣,都為維護清王朝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關于兩位中堂“神交”、肅順智救左宗棠的故事,則為人罕知。
肅順(1816—1861)是滿洲鑲藍旗人,愛新覺羅氏,字雨亭。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濟爾哈朗的七世孫,其兄端華襲鄭親王爵位。在兄弟中排行第六,人稱“肅老六”。肅順其母為其父的側媵,正因為庶出,他成為了閑散宗室,早年多閑散無事,整日游蕩街頭,“好為狹邪游,惟酒食鷹犬是務”。嚴冬時節,肅順盤辮于脖頸,反披羊皮褂,牽狗漫步街頭。肅順早年的這種市井經歷,使他能夠熟習京師五城街坊的利弊情形。加上他記性很好,見人一面,終生都能“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年能舉其詞。”步軍統領額恒倭、墨裕等人都慧眼識才,認為肅順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肅順既然是宗室后裔,作為“天潢貴胄”,就享有了清王朝的各種政治特權和優厚待遇。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病死,咸豐帝即位。七月肅順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咸豐四年三月賞御前侍衛,接受皇帝直接管理,由此與咸豐帝接觸頻繁,以后幾月連得升遷。“肅公才識開朗,文宗信任之”。據傳,肅順初次被咸豐帝召見時,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皆當上意,遂獲心簡”,“入贊密勿,所言蔑不見聽”。于是大受咸豐帝賞識,一再破格擢用。到咸豐七年正月時,肅順授都察院左都副御史,七月授正紅旗漢軍都統,八月晉理藩院尚書,九月遷禮部尚書管理理藩院事務。隨著肅順、載垣、端華相互盤結,及軍機大臣祁寯藻、文慶、柏葰、彭蘊章等相繼罷職或病死,肅順權勢炙手可熱,盛極一時,人稱“肅中堂”。到咸豐九年時基本形成了以他為核心包括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和軍機大臣穆蔭、杜翰、焦佑瀛、匡源及尚書陳孚恩等在內的政治集團。
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肅順力主破除滿漢觀念,重用漢人,并施以對內重典治國、對外強硬等政策,使清王朝暫度危局。而極力營救左宗棠一事,曾在晚清時局中傳為佳話。
湖南名士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陰人。咸豐年間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供職時,掌握實權,包括刑名、錢谷、征兵、練勇與厘金、捐輸等事,他都布置得井井有序,洞中機要。他大力整頓湖南一地的吏治和財政,增加了賦稅收入,并使湖南成為供應湘軍糧草兵員的重要基地,所以有人稱湖南巡撫駱秉章之功就是左宗棠之功。咸豐五年,御史宗稷辰曾上奏咸豐帝,稱左宗棠能通權達變,為疆吏所倚重,若使獨當一面,必不下于胡林翼、羅澤南。后來郭嵩燾、胡林翼、曾國藩也都向咸豐帝極力推薦,稱贊左宗棠是難得人才。咸豐六年曾國藩克復武昌,為左宗棠請功稱他有濟師、濟餉之功,咸豐帝遂下詔以兵部郎中起用,不久加授四品卿官銜。
左宗棠為人直達,多恃才自傲,曾幾乎引來殺身之禍。咸豐九年下半年湖南省永州鎮總兵樊燮因不向其行禮,他以禮節之故,將樊燮以驕倨罪革職。樊燮不服,遂勾結當時的湖廣總督官文。官文,滿洲正白旗人,為咸豐帝所寵信,是清政府派往江南牽制和控制湘軍的重要人物。湖南布政使、滿洲正黃旗人文格也對左宗棠心存忌恨,暗中幫助樊燮,決心借此案將左宗棠除去。官文為了打擊湘軍勢力,也借機上疏彈劾,并召左宗棠對簿武昌。湖南巡撫駱秉章為保左宗棠,上疏力爭。遂引發了當時震驚朝野的左宗棠彈劾案。由于左宗棠在鎮壓太平軍、興辦洋務、西平邊戍中都立下赫赫功績,成為與曾國藩、胡林翼并列的“湘中三杰”。關于樊燮案,在徐珂《清稗類鈔》和薛福成《庸盦筆記》,以及《清代野史》等野史筆記中都有記載,只是情節詳略不一、略有出入而已。
官文彈劾左宗棠的奏折呈進后,咸豐帝下令官文密查,“如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肅順早從幕府門客中聽說過關于左宗棠的為人及才華,當聞知欲將左宗棠“就地正法”的密令,大吃一驚,連忙將此消息輾轉透露出去。肅順首先告訴其門客高心夔,高又告訴另一門客王闿運,王再告之翰林院編修郭嵩燾。郭嵩燾也是湖南湘陰人,與左宗棠是老鄉,他素來佩服左宗棠的才能,可謂傾倒備至。郭嵩燾聽到消息后大驚,他請王闿運求肅順設法營救左宗棠。郭嵩燾因才華出眾,也受肅順賞識,多次向朝廷薦舉。
肅順對王闿運說,論道理,自當鼎立相救,但要等有朝外的漢族官僚上疏保舉左宗棠時,咸豐帝問及,我就方能盡力相助。否則,如果我憑空陳奏,恐怕會招致皇帝疑心。因為按照清朝規制,滿族宗室、旗人官員不許交結外朝漢族官員。肅順這就為王闿運授以營救之策,務必先有外朝漢族官員上奏保舉左宗棠。
王闿運立即將這策轉告郭嵩燾后,郭嵩燾就立即撰寫了奏折,并懷中揣上三百兩黃金前往尋找好友潘祖蔭。潘祖蔭,江蘇吳縣人,也出身名門望族,年少有為,時年三十歲,位及大理寺少卿。兩人相見后,郭嵩燾突然問潘祖蔭:“為何老是不在蓮芬家宴請我呢?”蓮芬,即朱蓮芬,當時京師一名伶,長于小生和花旦劇,為潘祖蔭眷戀。潘祖蔭答道:“近來手頭上不寬松,哪里還有空去呢。”郭嵩燾便強拉他一起來到朱蓮芬家。接著,郭嵩燾問他:“現在要具折保舉人,你肯為之幫個忙嗎?”潘祖蔭便詢問要保舉何人。郭嵩燾說:“暫且不要問,奏折我已代你寫好,等你上奏后,當以三百金答謝。”說完,就從懷中拿出三百金置于潘祖蔭面前,并連問道:“如何?如何?”潘祖蔭素來信任郭嵩燾,又見到這么多黃金,足可應付急用,心為之動,就取了三百黃金,說:“吾輩姑且飲酒,等會再商議。”就命朱蓮芬擺上酒宴,相與痛飲。宴畢,郭嵩燾要潘祖蔭同往朝中遞折,在去的路上,潘祖蔭再次問及要保舉何人,郭嵩燾擔心他知后變卦,仍支吾不說。到了奏事處后,潘祖蔭說:“事已至此,必無悔理。只是要保何人,折中寫了什么,必先告訴我知道,否則萬一皇帝召見,我將以何應對呢?”郭嵩燾才拿出奏折與他觀看,潘祖蔭也沒有多言語就將奏折呈上了。咸豐帝閱折后,果然召見潘祖蔭。咸豐帝問潘祖蔭:你是如何認識左宗棠,并知道其為人的呢?潘祖蔭倉促之下隨口回答:左宗棠是我的老師。咸豐帝聽后,只是笑著點了點頭。
此時湖北巡撫胡林翼保舉左宗棠的奏折也星夜呈進宮中,在這篇《敬舉賢才力圖補救》的上疏中,胡林翼力薦舉左宗棠有大才、可大用,還說左宗棠遭到誹謗,乃是“名滿天下,謗亦隨之”之因。接著咸豐帝拿著這兩個奏折,向諸位中樞大臣詢問,此案應如何處理。肅順首先回奏:“潘祖蔭是國家重臣,所保必可信,請姑且寬容左宗棠,以觀其后效。”咸豐帝便問肅順:“官文彈劾左宗棠,潘祖蔭、胡林翼又保舉左宗棠。方今多事,用人之際,人才難得,左宗棠果為不法,固應嚴懲,如果左宗棠擅長于軍旅,自當棄瑕錄用。不知你認為究竟如何?”肅順立即答對:聽說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中,贊畫軍謀,迭著成效。駱秉章之功,都是左宗棠的功勞。駱秉章在湖南功績昭著,從中足見左宗棠的才能。人才難得,自當愛惜。至于官文彈劾左宗棠,大概是因為他太攬權了吧。咸豐帝聽后也恍然大悟,這不正與胡林翼所奏“名滿天下,謗亦隨之”相符嗎?!肅順乘機說現在滿族將帥腐敗無能,不足依靠,非重用漢臣不可,他請求咸豐帝再密寄湖廣總督官文,收錄中外保薦的奏疏,令其察酌情形辦理。咸豐帝認為有道理,命官文再行核實后上奏。官文接旨后,心知肚明,知道朝廷有意起用左宗棠,遂與下屬商議后具奏結案。清政府為洗左宗棠蒙不白之冤,授命以三品京卿用。咸豐十年四月二十日,曾國藩授命署理兩江總督的第二天,清政府就以兵部郎中左宗棠為四品京堂候補,襄辦曾國藩軍務。此后,曾國藩多次保薦,加上肅順在朝中護佑,左宗棠遂得升遷。十一年五月清廷授左宗棠太常寺卿,襄辦江南軍務。咸豐十一年七月湖南巡撫毛鴻賓上疏朝廷稱左宗棠識略過人,其才力不在曾國藩、胡林翼之下,如果只是使他帶勇打仗,還不足以發揮其特長,如果能給他封疆重任,必能保境安民,兼顧大局。 這場官司,前后持續一年有余,其間屢有波折,肅順遇事不驚,先授計于他人,內外合力營救,并適時對咸豐帝啟發誘導,終使左宗棠逃出死劫。肅順在政治斗爭中的高度靈巧性,在此表現得可謂是淋漓盡致。肅順不僅智救左宗棠,而且借機規勸咸豐帝開始接受了他提出的重用漢臣、以漢制漢的方針,在用人上應不分滿漢,唯賢是尚。咸豐帝對湘軍也從最初的限制,開始轉向大力使用,肅順襄辦之功最大,“曾國藩、胡林翼每有陳奏,多得報可,長江上游以次收復”。可以說,從左宗棠得救、旋受重用,到其他湘軍將領先后受到提拔,“帷幄之謀,皆由肅順主持之”。為此,王闿運評論道:“肅順之學術經濟,迥非時人之倫,軍書旁午時,廟謨廣運時,皆肅順一人之策,故能成中興之功。”
左宗棠參革樊燮,反招致彈劾,以致引火燒身,幾乎招來“就地正法”的殺身之禍。但最終因禍得福,不僅保全了生命,而且聲望日高,與曾國藩、胡林翼并稱“楚中三杰”,成為曾國藩集團的重要大員,后來他扶梓出關、平定回疆,為清王朝立下大功。至于左宗棠是否事后知曉肅順為營救他,先傳出從宮中風聲、由郭嵩燾請潘祖蔭上奏具保、然后肅順盡力相保,才免其尸首分離,但后來肅順盡力護佑湘軍,左宗棠是知曉的。至于后來左宗棠興辦福州船政局、平定新疆叛亂,則是肅順難以知曉的了。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