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是自然界萬物封藏的季節,而腎臟在五行屬水,為陰藏,故在冬季正是養護腎臟最佳時期。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體陰陽之根”。所以,要順應自然界萬物封藏的規律和人體內陽氣潛藏的規律,育陰護陽,護好腎臟。
冬天養腎補腎,不僅能增強人體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還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緩衰老。
古語有云:是藥三分毒。平常人補腎首選當然是食補。中醫認為,黑色入腎,補腎首選黑色的食物。
功效:
滋陰,補腎
材料:
面粉500克,黑米面200克,鴨肉400克,芽菜200克。
調料:
泡打粉7克,酵母粉5克,鹽4克,雞精,胡椒粉,香油,水淀粉,姜末,蔥末,各少許。
做法:
1、鴨肉洗凈,切粒;芽菜洗凈,擠干水分;酵母粉用25克水拌勻。
2、油鍋燒熱,炒香姜末,蔥末,下鴨肉粒,芽菜翻炒,加鹽,雞精,雞精,胡椒粉,香油炒至入味,盛出。
3、面粉,黑米粉,泡打粉,酵母水放入盤中和勻,加水揉成面團,醒發至2倍大,搓成條,下劑子,壓扁,搟成面皮。
3、包入鴨肉餡,往中間收口,捏成包子,上籠蒸15分鐘即可。
功效:
補虛損,健脾胃。
材料:
黑豆,益智仁,桑螵蛸,金櫻子各20克,豬肚1個,面粉2大勺。
調料:
鹽適量。
做法:
1、豬肚用面粉揉搓后,用清水洗凈,去油膜,切塊。
2、將益智仁,桑螵蛸,金櫻子放入紗布袋中裝好;黑豆洗凈。
3、砂鍋洗凈,放入豬肚,黑豆和包好的材料,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燉2小時。
4、入鹽再燉10分鐘即可。
功效:
強腎,緩解尿頻
材料:
水發木耳50克,豬肚1個,面粉2大勺,枸杞10粒。
調料:
鹽,蔥段,姜片,油各適量。
做法:
1、豬肚用面粉揉搓后,用清水洗凈,去油膜,切塊。
2、水發木耳去蒂,洗凈,撕小朵。
3、熱油鍋,下入蔥段,姜片爆香,放入豬肚炒勻,淋入適量清水,沒過豬肚為好,轉小火燉至豬肚熟爛,加入鹽,枸杞再燉10分鐘即可。
功效:
補腎益精,潤臟腑。
材料:
黑芝麻50克,糯米粉250克。
調料:
熟豬油2大勺,白糖1勺。
做法:
1、黑芝麻洗凈,瀝干水分,放入無油的鍋中小火炒香。
2、炒好的黑芝麻放到案板上,壓碎成末。
3、將黑芝麻末,白糖,熟豬油一起拌勻成餡。
4、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團,下劑子,壓扁,搟成面皮。
5、包入黑芝麻餡,搓成球形。
6、鍋中加入清水燒開,下入湯圓煮至浮起即可。
功效:
益氣,補腎,暖身。
材料:
黑棗8顆,糯米60克。
做法:
1、糯米洗凈,用清水泡約6小時;黑棗去核,洗凈。
2、將全部材料放入自動豆醬機中,加水至上,下線水位線之間,按米糊鍵,煮至豆漿機提示做好即可。
功效:
補虛養身,壯腰健腎。
材料:
米飯1碗,熟羊肉150克,葡萄干、菠蘿各50克。
調料:
料酒、蔥汁,姜汁,鹽,油各適量。
做法:
1、菠蘿去皮,用鹽水泡一下,切丁;熟羊肉切丁。
2、熱油鍋,放入羊肉、料酒,蔥汁,姜汁翻炒均勻。
3、加入葡萄干、菠蘿再次炒勻,加入早已挑散的米飯炒勻,加鹽翻炒入味即可。
功效:
補腎虛,強筋骨。
材料:
黃豆200克。
調料:
蔥花10克,八角1個,花椒、干辣椒段各3克,鹽1小勺,白糖1勺,油1勺。
做法:
1、黃豆洗凈,用清水泡12小時。
2、炒鍋置火上,放入黃豆、八角、鹽、白糖和適量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30分鐘,關火燜2小時后,撈出,瀝水。
3、凈鍋,倒油燒至七成熱,下入花椒、干辣椒段炒香,放入煮好的黃豆翻炒均勻,撒上蔥花即可出鍋。
功效:
補腎,行氣,緩解腎虛。
材料:
韭菜150克,雞蛋3個
調料:
鹽,油各適量。
做法:
1、韭菜洗凈,切碎。
2、雞蛋打入碗中,撒入韭菜碎,加鹽和油拌勻。
3、炒鍋置火上,倒油燒到五成熱,倒入蛋液攤平。
4、待蛋餅凝固翹起,翻面煎到黃金即可。
功效:
健脾固精,烏須黑發
材料:
山藥片100克;胡蘿卜片,水發木耳片各50克。
調料:
蔥末,姜末各3克,鹽,香菜段,油各適量。
做法:
1、將山藥片焯水,撈出。
2、油鍋燒熱,下蔥末、姜末爆香,倒入胡蘿卜、水發木耳片快速翻炒至熟。
3、鹽和少量水翻炒入味,撒上香菜碎即可。
功效:
增強性功能。
材料:
胡蘿卜200克,水發木耳50克。
調料:
蔥末,姜末各3克,白糖半勺,生抽1勺,鹽和油,香油各適量。
做法:
1、熱油鍋,燒至六成熱,放入蔥末,姜末爆香,下入胡蘿卜和水發木耳翻炒至斷生。
2、淋入生抽,加鹽、白糖翻炒至熟,淋入香油即可。
功效:
補虛益氣,護肝補腎
材料:
老小南瓜1個,雞胸肉丁50克,胡蘿卜丁,芹菜丁,香菇丁,洋蔥丁,豌豆,玉米粒,豆腐丁各30克。
調料:
蔥末,姜末各3克,料酒,生抽,鹽,淀粉各適量。
做法:
1、南瓜1/4處切開,挖出內瓢;雞胸肉用淀粉和生抽腌制;玉米、豌豆、豆腐丁焯熟。
2、熱油鍋,下入蔥末,姜末炒香,倒入雞丁,胡蘿卜丁,芹菜丁,香菇丁,洋蔥丁炒勻,加鹽,醬油,白糖,適量水翻炒均勻,倒入玉米、豌豆、豆腐丁炒勻。
3、將炒好的材料全部倒入南瓜盅內,蓋上瓜蓋,入鍋,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后,蒸約20分鐘,至南瓜熟透即可。
功效:
補氣益腎,開胃生津
材料:
鴨肉400克,芋頭1個(約100克)。
調料:
蔥段,姜片,蒜片各10克,料酒,白糖各1勺,八角1個,老抽1勺,鹽,油、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1、鴨肉洗凈,剁塊,放入冷水鍋中,放入姜和料酒,大火燒開后,撈出,洗凈。
2、芋頭洗凈,蒸熟后去皮,切大塊。
3、鍋內放油,燒到五成熱,入下蔥段,蒜片,八角爆香。
4、倒入鴨肉,加老抽,料酒,胡椒粉、白糖和鹽炒勻,倒水燒開后,轉小火燉30分鐘。
5、加入芋頭塊,小火燜至入味即可出鍋。
功效:
補肝益腎,補血明目。
材料:
香菇8朵,油菜1小把,鹽,白糖,姜末,蔥花,香油,高湯,油,水淀粉各適量。
做法:
1、香菇泡好,去蒂,洗凈,切兩半。
2、油菜洗凈,從中間切成兩半,入沸鹽水焯燙至熟,撈出瀝水,擺入盤3、熱油鍋,放入蔥花,姜末爆香,加入香菇、白糖煸炒。
4、加入高湯和鹽炒勻,用水淀粉勾芡,盛出裝在油菜盤上,淋入香油和鍋中的芡汁。
功效:
益腎強精,排毒。
材料:
腔骨500克,海帶段50克。
調料:
枸杞子10粒,紅棗2個,水發香菇3朵,姜片3片,料酒1勺,醋半勺,鹽和香油各適量。
做法:
1、腔骨洗凈,剁塊,汆去血水;水發香菇去蒂,洗凈,切片;枸杞子,紅棗洗凈;海帶段泡發,洗凈。
2、砂鍋中放入腔骨、海帶段、水發香菇,姜片、紅棗,加入適量水,姜片,鹽,大火煮開。
3、轉小火再煲40分鐘后,加入料酒,枸杞子,醋再煲10分鐘,淋入香油調味即可。
功效:
利水消腫。
材料:
干紫菜2克,瘦豬肉25克。
調料:
蔥花、姜末、鹽,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干紫菜泡發,洗凈,瀝水;瘦豬肉洗凈,剁成肉末。
2、鍋內倒入適量水,放入豬肉末,鹽煮開,放入紫菜,蔥花,姜末,再次煮開,淋入香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