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天星
在中國古代人眼里,日月星辰的運行,風云雷電的出現,都不僅是自然現象,而是和人間事物密切相關的,天道和人事有著緊密的聯系。中國人對天象的觀察有著悠久的歷史,保存了大量的天文資料,體現了人對天道的關注。
古代風水學家從天象中選出了二十四個星官,與二十四山相配合,于是就有了二十四天星盤。天星有兇吉之分,二十四山也就有了兇吉之向。二十四天星傳說中是宋朝的賴文俊創立的,他的著作《催官篇》就是由二十四天星論龍、穴、砂、水吉兇的。
二十四天星的盤式
二十四天星由于流傳的不同,有多種不同的名稱,不同的羅盤也有不同的盤式。
賴文俊《催官篇》的二十四天星為:天帝、陽光、天道、天廚、天市、天掊、天苑、天命、天官、天罡、太乙、天屏、天微、天馬、天柱、天常、天鉞、天關、天漢、少微、天乙、天魁、天廄、天皇。
徽盤的二十四天星為:天輔、天壘、天漢、天廚、天市、天掊、天苑、天衡、天官、天罡、太乙、天屏、太微、天馬、南極、天常、天鉞、天關、天潢、少微、天乙、天魁、天廄、天皇。
臺灣、香港生產的羅盤上的二十四天星為:龍樓、玉葉、八武、帝座、鑾駕、天吊、鳳閣、金箱、鬼劫、將軍、功曹、天罡、寶殿、金枝、炎烈、龍墀、帝輦、天殺、寶蓋、玉印、劫殺、華蓋、直符、地殺。
當運二十四天星
二十四天星的次序有一定規律,以龍樓為坐星之首,帶著諸星按順序隨著元運而行,比如說現今是八運,元運八白艮卦當令,而龍樓就跟隨在艮卦身旁,其它二十三星都隨著龍樓之后按次序往下排。說白了,元運就是當運之皇帝,龍樓就是宰相,它帶著諸大臣隨在皇帝一個一個按順序坐在自已的位置進行工作。二十四山配天星又有一種不同的配法,按元運的推法,在2004-2023年之間當下元八運,天星跟元運轉變,例如以龍樓為主運的天星,在八運時,龍樓排布在艮山。
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土星與木星每隔20年就要相會一次,處于同一直線;每隔60年,土星、木星、水星就要相會一次;每隔180年,九大行星就會處于太陽的同一側,分布在一個小的扇面中,形成"九星連珠"。因這種天體運行規律永不改變,所以天文學家根據這種規律劃定"三元九運"的時間體系,以180年為一正元,每一正元又分上、中、下三元,每元60年,每元分三運,即一至九運。同時,北斗七星加左輔星和右弼星的運行規律與地球上自然現象和人事吉兇之間存在某種暗合關系,在每運20年都有其中一顆星起主導作用?,F在是八運,二十四天星分布圖如上,在2024--2043年是九運了,九運天星的吉兇旺衰也用圖例表示出來,以供大家方便使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