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幾百年蔬菜,
土豆終于要翻身變主糧了。2月23日,農業部正式發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記者昨日采訪了解到,目前青島的土豆年產量達到100萬噸,而膠州的膠西鎮更是被譽為“山東省馬鈴薯第一鎮”,土豆的種植和消費占據較重的地位。
對于土豆變身主食,青島的土豆種植戶表示,雖然種植面積擴大的空間很小,但變為主食后,對土豆的需求可能會有拉動,期盼土豆單價提高,自己收入更高。相關專家也表示,土豆耐儲存、好種植、營養好、可防慢性病,作為主食非常適合。
■政策解讀
青島年產土豆100萬噸
繼1月底
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出臺之后,2月23日,農業部正式發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糧食安全。
土豆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推廣,這一政策的出臺,對青島目前的農業產業狀況而言,影響幾何?昨日,記者采訪到青島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史躍林,他表示,目前在我國已經有一些適合作為主食的土豆投入市場,但在
青島地區土豆仍主要作為蔬菜食用。“目前青島地區土豆種植面積達40萬畝,年產量為100萬噸,將土豆作為蔬菜食用是島城市民長期以來的飲食習慣。”史躍林說。
史躍林表示,目前島城共有耕地面積790萬畝,其中有400多萬畝用來種植糧食作物,去年小麥最高單產更是達到786.6公斤,主要糧食作物在滿足島城自身供給的同時,還可以銷售到其他地區。此外,目前島城土豆零售價格,根據品質不同每斤在2-3元左右,對商販和菜農來說,土豆的收益較為可觀。因此,短期我市擴種糧食土豆的可行性不高。
“一般適合做主食的土豆品種淀粉含量高,而目前島城種植的土豆品種存在差異。”史躍林說,由于目前島城種植的土豆以菜用為主,淀粉含量不高,單價比淀粉含量高的主食品種高,若要向主食土豆傾斜,則需要從品種上加以轉變。
■田間探訪
種植戶盼土豆提身價
土豆變身主糧,意味著消費量將大幅提升。這對種植戶來說自然是利好。昨日,記者趕到膠州市膠西鎮,這里被譽為“山東省馬鈴薯第一鎮”,土豆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占整個青島土豆種植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這里的農戶對土豆的感情格外深厚。
“土豆可是好東西,尤其是咱膠西土豆,質量好品相佳,價格也比別的地方高。要是以后變成主糧,市場需求更可觀了,說不定咱的土豆身價還能漲一漲。”青島百興源土豆專業合作社社長石祖元在膠西種了20多年的土豆,他告訴記者,膠西鎮有大批農戶靠種土豆過活。他的合作社就有180戶農戶,800畝地都種土豆,年產量2400噸,一年下來,合作社的土豆銷售額能達到400多萬元。石祖元掰著指頭給記者算賬:大田土豆一年兩季,種一畝去掉各項成本能凈賺3000元左右,一般小的種植戶能種三五畝,大的能種30多畝,算下來大戶一年光種土豆就能賺10萬元;大棚土豆的收益就更高了,一畝凈利能達到4000多元。
石祖元表示,膠西土豆的身價一直比較高,去年半斤以上的特大土豆收購價達到了每斤1.2元-1.4元。“膠西的土豆比周邊其他地區的土豆一斤能貴兩三毛錢,但是這些年土豆的身價整體上升幅度其實很小,希望變成主食以后,需求提升了,土豆的身價能跟著漲一漲。”石祖元這樣說。
土豆成主糧利好全鎮
昨日,記者在膠西鎮竇家河崖村的田間地頭看到,大棚土豆已經冒出新鮮的綠芽。“4月底就能收獲大棚土豆,而3月份種的大田土豆6月中下旬可以收獲。另外,大田秋土豆11月中下旬可收獲。”膠西鎮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王玉鵬告訴記者,一般土豆在恒溫庫里可以儲存5個多月,這樣一來,膠西土豆可實現全年供應,這也是土豆作為主糧的優勢之一。
據了解,目前膠西鎮有14萬畝耕地,土豆占到了10萬畝以上。“無論土豆的種植面積還是產值,都是膠西鎮最主導的農產品品種。”王玉鵬表示,土豆已經成為膠西鎮的一大特色品牌,每年有超過50%的產量出口東南亞地區,并帶動周邊平度、高密等地的土豆種植產業。國家將土豆作為主糧進行產業開發,對整個膠西鎮來說是利好,雖然種植面積再擴大的空間有限,但需求增大,包括儲備政策對土豆的傾斜等,都會讓土豆的身價更好。
初審編輯:王曉亮
責任編輯:劉美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