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十八)

        (緊接上期)在諸葛亮病重至死的不利局面前,(蜀)漢能全軍而退,本來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成功撤回的(蜀)漢軍內部卻發生了內訌。此時的軍中頭號人物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魏延慘死于這場內訌之中,釀成(蜀)漢最大冤案。

        魏延,字文長,豫州義陽人(今河南桐柏縣)。估計魏延也是漢末時普遍出現“輕俠”“游俠”一類人物,自己帶著一支部隊四處闖蕩。劉備得荊州時,魏延帶著這支部隊投靠并跟隨劉備入蜀。

        在入蜀過程中屢立戰功,升任牙門將軍。主帥行營稱為牙門,牙門將軍就是保護主帥行營的,類似于警衛團團長。從這個職務安排上可以看出劉備對魏延的信任。

        后面發生的事情更加證實了這點。219年,劉備拿下漢中,就地稱(漢中)王。回成都前,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這個任命讓全軍將士都大為驚訝。

        (蜀)漢軍中有兩個“萬人敵”,關羽、張飛,天下聞名,并且都是劉備的密友,從劉備出道時就一直緊緊跟隨,不離左右。

        二人擔任的職務幾乎一直并列,劉備在公孫瓚時,二人同為別部司馬。

        劉備任荊州牧時,二人同為雜號將軍、太守(關羽為蕩寇將軍、襄陽太守;張飛為征虜將軍,宜都太守);關羽投降曹操后,被封為漢壽亭侯,因此,劉備特封張飛為新亭侯,與關羽同等。

        在劉備稱漢中王時,兩人的地位略有差異。雖然關羽的前將軍和張飛的右將軍檔次是一樣的,但關羽董督荊州,是鎮守一州的方面大員,封疆大吏,張飛則只是鎮守一郡(巴西郡)的地區官員。類似于二人都是將軍,而關羽是大軍區司令員,張飛是小軍區司令員。

        漢中太守雖然也是個小軍區司令員,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是北拒曹操的大門,相當于荊州是東拒孫權的大門一樣,因此,大家都得應該是張飛出任,張飛自己也這么想。

        這就是魏延的任命一出,全軍震驚的原因。順帶說一句,沒有看到張飛對這個任命有任何抱怨,不像關羽那樣,對任命黃忠為后將軍一事暴跳如雷橫加干涉,說明張飛的大局觀、紀律性比關羽強。

        劉備還特地大會群臣,其實就是為魏延舉行了一個就職儀式,問魏延:“今天我委你重任,你有什么計劃?”魏延回答:“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魏延氣壯山河的回答得到劉備和眾人的稱贊。

        劉備此時就兩個邊防重鎮,一個是荊州,一個是漢中。有趣的是,駐守荊州的關羽和駐守漢中的魏延幾乎是一個模子出來的人,魏延就像關羽的縮小版,或者說關羽是魏延的升級版。

        外形上,二人都是紅臉,美髯;性情上,二人都愛護士兵,都有些狂妄自負,都和同僚搞不好關系。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關羽偏向于驕橫,干涉劉備用人,欺凌同僚;魏延偏向于粗暴,難以和同僚協作共事。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同,關羽因驕橫丟失了荊州,損失巨大;魏延因粗暴得罪了同僚,累及自身。

        其實魏延之死也給(蜀)漢帶來較大的損失,但這不是他造成的,是那幫陷害他的人造成的。這個損失不能算在魏延的頭上。

        從219年算起,到234年,魏延鎮守漢中長達十五年,沒出任何差錯,算得上盡職盡責,居功至偉。

        為什么最后卻落了個投降謀反的罪名呢?

        這就牽扯出另一個當事人來,丞相長史,綏軍將軍楊儀。

        楊儀,字威公,是襄陽豪族楊氏家族子弟。本來是曹魏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叛傅群投靠了駐守荊州的關羽。關羽任命其為功曹,有次派其到成都向劉備匯報工作,得到劉備賞識,留在身邊任左將軍兵曹掾。劉備為漢中王,升為尚書。

        此人很有才華,辦事能力極強,但性情古怪,心胸狹隘,也不是個好相處的人。夷陵之戰時,就與頂頭上司尚書令劉巴不和。劉巴是天下名士,連劉備都要禮讓三分,楊儀如此不恭,劉備將其貶為遙署弘農太守,就是個虛銜,一邊呆著涼快。

        諸葛亮執政后,征討南中時,啟用其為參軍,署理丞相府事。從此后一直跟隨諸葛亮,后升任為丞相長史,加綏軍將軍。

        前面提到過,此人有才有能力,跟隨諸葛亮期間,常常參與軍事規劃,籌度糧谷,處理軍中事務,做任何事情都效率奇高,很快辦成,深得諸葛亮信任和賞識。

        魏延也深得諸葛亮的信任和賞識。223年,劉禪繼位,諸葛亮秉政,立即封魏延為都亭侯。227年,提升魏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230年,又升遷其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并直接由亭侯破格晉封為縣侯(南鄭侯)。

        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以魏延為主力,一有軍功,立即升遷,沒有像有些人說的那樣不重用魏延。(當時一流的將軍就魏延一人,其他的如吳懿、王平、張翼等都是二流將軍)

        一文一武,左膀右臂都能干,這本來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偏偏這二人素來不和,形同水火,見面就吵。前面說過,魏延脾氣暴躁,同僚都有些怕他,不愿意和他相處,想方設法回避他,只有楊儀不怕,見面就頂撞魏延。魏延對楊儀非常痛恨,有次甚至當眾拔刀要殺楊儀。

        二人關系不光(蜀)漢人知道,連孫權都知道。在費祎、董恢等人出使吳國時,孫權曾經說過:“楊儀、魏延,都是小人。雖然有可用之才,但一旦任用得勢以后,只要諸葛亮一死,這二人必定要引起禍亂。”還真給孫權說準了。

        諸葛亮對二人都看重,從不偏廢,只是對二人勢如水火的關系深感頭痛,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來化解,多次調和勸解也沒能成功。

        諸葛亮是個力求公平公正的人,在理性認識上能夠做到對二人公平對待,但個人情感和習慣上,應該是偏向于楊儀。

        楊儀是文人,又能干,長期呆在諸葛亮身邊,屬于諸葛亮核心圈子里的人。魏延是武將,并且身份特殊,是自帶部曲追隨劉備,深得劉備信任,不是諸葛亮核心圈子里的人。而魏延的性格也是諸葛亮不喜歡的。

        有關諸葛亮病重撤軍的事情,說法不一,很多人傾向于諸葛亮將兵權交給了楊儀,并且在研究撤軍的會議上沒有邀請魏延參加,還決定如果魏延不愿意斷后撤軍,就不管他了。

        由于史書在記敘這件事情時含糊不清,導致了以上那些說法,仔細想想,不可能那樣的。

        魏延是軍中第二號人物,也是除諸葛亮以外唯一的有“假節”特權的將軍,一旦諸葛亮去世,軍權一定會交到魏延手里,其他任何人都名不正言不順,沒有資格統領軍隊。

        皇權體制下有一個特有的現象,皇帝或者像諸葛亮這樣的權臣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其權力都是絕對的,權威是無法撼動的。諸葛亮沒死前,可以指定楊儀或其他人來代表自己統領撤軍事宜,而一旦確定死亡,楊儀或其他人就沒法越級去指揮上級官員,他要敢這么做的話,魏延就敢憑假節的特權制裁他,甚至殺了他。

        諸葛亮不會不知道其中的厲害關系,以諸葛亮公正執法的風格也不會做出這種違法的行為,他只能將兵權交給魏延。

        正因為魏延兵權在手,楊儀才又恨又怕,恨的是魏延掌權,怕的是魏延報復。于是楊儀上表誣陷魏延要投敵叛國。魏延也針鋒相對地上表說楊儀要投敵叛國。

        雙方不斷上表指責對方,劉禪召集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研判這件事。蔣琬、董允全都保楊儀而懷疑魏延。這二人也是諸葛亮核心圈子里的人,自然不會保魏延。這也是為他們自己考慮,保魏延的話,以魏延的性格,今后不會把這二人放在眼里,朝中大事就會被握有軍權的魏延所掌控,這二人的利益會受到損害。

        既然朝廷定了調,就會追究魏延的罪責,楊儀才能以此發動政變討伐魏延,不然就憑楊儀一個文人,官階又沒魏延高,手中又無兵權,不可能挑戰魏延。

        也正因為有了朝廷的支持,楊儀討伐魏延時才會得到軍隊的支持。魏延失去軍隊支持,只好帶著兒子和一些親兵逃往漢中。

        楊儀派馬岱追上將其斬首,把首級帶回來交給楊儀。楊儀的小人嘴臉于此暴露無遺,起身用腳踏著魏延的首級說:“狗奴才,還能作惡不?”

        討伐魏延時,蔣琬擔心楊儀力量不夠,還親自帶領禁軍宿衛各營一起趕赴前方。走了幾十里地后,傳來魏延已死的消息,蔣琬才帶隊回宮。

        殺了魏延還不夠,朝廷還殘忍地滅魏延三族。

        魏延謀反,是(蜀)漢最大的冤案。這件謀反案幾乎不值得一駁。

        兩大漏洞:第一,魏延要投降魏國。如果魏延要投降,不會往南走回(蜀)漢,而是往北走,前線與司馬懿咫尺之遙,很容易就去了。

        第二,魏延燒毀棧道。魏延是在大軍安全撤出后,為阻止司馬懿追擊,燒毀了赤岸的棧道。如果像史書所記,魏延搶在楊儀前面回蜀,燒毀長達百余里的閣道,楊儀所帶的數萬(蜀)漢將士插翅也難飛越閣道,回到蜀中和魏延相對。

        史書記載說楊儀帶領士兵“槎山通道”,就是砍伐樹木搭建道路,一百多里山道,談何容易啊,不知道要費多長時間才能完成?何況后面還有司馬懿的追兵!

        整個事件都是諸葛亮核心圈子里的人為了這個小集團的利益制造出來的,其目的就是去掉魏延這個桀驁不馴的人。

        楊儀很是得意,既泄了私憤,報了私仇,又立下平叛的功勞,自以為會得到朝廷重用了。其實他是被蔣琬、費祎、董允等人當槍使。這些人與魏延不和,害怕魏延接替諸葛亮執政,并不是魏延有背叛行為。

        楊儀并不是諸葛亮最信任的人,他根本不知道諸葛亮在其他心腹親信那里是怎樣評價自己的。諸葛亮一直認為楊儀性格古怪狹隘,不如蔣琬。

        諸葛亮去世前,劉禪曾派尚書仆射李福到前方問候,同時詢問國家大事。諸葛亮此時估計已經病重,親口指定的接班人是蔣琬,蔣琬以后是費祎,根本就沒楊儀什么事。

        果然,回到成都后,楊儀自以為功勛卓著,應該接替諸葛亮秉政,還專門叫都尉趙正來卜了一卦,結果卜出個下下卦,楊儀心里十分不快。

        緊接著,朝廷的任命出來了,以左將軍吳懿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接替魏延);以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接替諸葛亮),而楊儀僅為中軍師,不統領一兵一卒,整天閑逛而已。

        楊儀資格比蔣琬老,楊儀為尚書時,蔣琬只是個尚書郎,后來雖然一起任丞相參軍長史,但楊儀每次都跟隨諸葛亮出征,承擔了許多辛勞的差事。

        楊儀自認為資歷、能力都超過蔣琬,應該排在蔣琬前,接替諸葛亮,現在居然成了一個閑職人員,落差太大,心里十分怨憤,精神都有些分裂了,整天胡言亂語。

        同僚們害怕受到他言語沒有節制的牽連,都不愿意和他來往,只有后軍師費祎經常去看望安慰他。楊儀就對費祎大發牢騷,說的話確實有些瘋癲不智,說:“當時丞相死了后,我如果舉軍投降魏國,還會落魄到現在這樣子嗎?真是令人追悔莫及。”

        沒想到費祎是個告密者,把楊儀的話告訴了劉禪。楊儀回到成都還沒有半年,就被廢為庶民,舉家遷往漢嘉郡看管(今四川蘆山縣)。

        楊儀不服氣,不斷地上書誹謗,言辭激烈,朝廷下令郡里將其下獄,楊儀在獄中自殺。楊儀此時幾乎已經瘋了,是否是自殺,很難說。

        可惜了對(蜀)漢忠心耿耿、功勛卓著的魏延。魏延死后,(蜀)漢再無能夠獨當一面的軍事統帥。蔣琬等人的所作所為,無異于自毀長城。這也是家天下的弊端,在這種體制下,利益集團首先是保護自身利益,其次才是國家利益。

        這件冤案發生在諸葛亮死后,似乎和諸葛亮沒多大關系,其實不然,有關系的,正因為諸葛亮生前沒能消除魏延、楊儀二人的矛盾,才導致了冤案的發生。

        這件冤案最能體現前面多次提到過的諸葛亮的一個短處,就是找不到有效的辦法來管理和制服個性張揚能力出眾的文臣武將,也找不到有效的辦法來協調這類人與其他大臣的矛盾關系。

        陳壽在《三國志》里認為劉封、彭羕、廖立、李嚴、劉琰、魏延、楊儀這幾個人都有才干,最終沒得到好的結果,都是自找,所謂“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有學者對此有不同看法,認為:“諸人皆有超拔之才,而同致廢除,蓋無器識以將之,則才多反以致患也。”

        這個說法很有意思,不是這些人要自取其禍,而是沒有一個器量大識見高的人來有效地管束這些人,導致這些人反而因為能力強給自己帶來禍患。

        這個觀點不無道理。

        諸葛亮去世,本文也該結束了。按照傳統,人死了得蓋棺論定,所以還不能結束。雖然要給諸葛亮下一個結論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也得盡力地勉為其難地去做,合理與否,交由各位自行評判。

        諸葛亮的北伐之謎,集權、專權之謎,有哪些是非功過,下期再聊。

(未完待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魏延真是腦后長反骨的忤逆小人嗎?
三國蜀漢排名第二的大將,不是張飛,卻被夷滅三族,三國第一悲將
忠臣魏延的血淚:不怕被遺忘只怕被冤枉
忠骨還是反骨——蜀漢最悲催的武將魏延
劉備稱王后,唯一可以接近他的武將,卻不是關羽和張飛
諸葛亮最重用的其實是魏延 要不是諸葛亮魏延早死十八次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手游| 来宾市| 连南| 彭阳县| 顺昌县| 囊谦县| 新余市| 南投市| 宿松县| 阆中市| 望都县| 汝州市| 岑巩县| 土默特右旗| 长武县| 阿城市| 屯留县| 麻城市| 姚安县| 东丽区| 临海市| 泌阳县| 内江市| 彭阳县| 麻江县| 西青区| 沙湾县| 抚远县| 大余县| 江永县| 潮安县| 灌阳县| 泰顺县| 广昌县| 黑龙江省| 神池县| 建平县| 丹阳市| 海林市| 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