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回顧了一下去年年初整理的我的知行思維模型,更新了一部分,添加了一部分。
『正文』
人生目標
其中的一句由“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改為“堅持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并且后面加了括弧,寫作和騎行。
之所以添加“堅持”二字,是考慮到如果不添加,會成為一個遙遙無期的空想,倒不如現在就開始做著。
騎車一直是我每天做的事情,上下班,帶棉棉出去玩。去年年底,又重溫了一遍《不去就死》,越發喜歡騎車了。今年要將騎行的范圍擴大,教棉棉學會自己騎車上路。以后,可能會有更多的想法,也需要有更多的準備。
寫作雖說是堅持,目前卻淪落到半月打魚,半月曬網的地步。原因很多,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動力不足。對自己鼓勵一下,至少沒有徹底放棄;那么,下一步該怎么做呢?
價值觀
核心由創造、公平更新為創造、和諧,公平的本質仍是和諧。創造包括收集、思維、學習和美,和諧包括公平、承諾和分享。
人生基調
其中的“生命的意義”更新為“尋找生命的意義”,后面括弧內為“成為自己”。
底層邏輯沒有變化,兩個模式沒有變化。
家庭原則之群體原則中,添加了預警等項。
底層邏輯
量變不充分來源于沒有足夠的復盤。
三種情緒
對三種情緒的分區管理,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
三種情緒分別為潛意識情緒、昨日情緒和當下情緒。
潛意識情緒是從出生到現在所積累的各種經歷性記憶的所呈現的情緒總和。我們通過五感獲得當下事件,通過分類,獲得所需的潛意識情緒事件,大腦預測,身體預算,最終完成一起新的情緒事件。
昨日情緒是在當下情緒之前的較短時期內的情緒,可以是早上發生的,昨晚發生的,也可能還要再早幾天。這個情緒背后的情緒事件可能陰魂不散,一直濃霧般包圍著我們,甚至對當下情緒事件虎視眈眈,當然昨日情緒事件的背后還有著潛意識情緒事件的支持或慫恿。
當下情緒即由當下事件所建構的預測體驗,可能聚集了昨日情緒事件與潛意識情緒事件的分類而產生了一個新的情緒怪物。
所有以前發生的事情,有可能再次發生。
這里的三種情緒通常是指以憤怒為表象所呈現的我們當下的身體失控狀態,而憤怒之下暗藏著我們所未覺察的其他情緒,悲憤、恐懼、厭惡。。。
那么如何處理這三種情緒呢?
我們可以記住3S這個簡化的表達,即弱化(soften)潛意識情緒、分離(separate)昨日情緒、簡化(simple)當下情緒。
平時,針對經歷性記憶識別觸發事件和動機,管理或改寫不良事件的表述,進而弱化不良事件的預測傾向。
警惕昨日情緒與當下情緒疊加效應。將昨日情緒關進籠子,就事論事,不計較,不記仇,先解決當下情緒。
面對當下情緒,清晰表達,合理訴求,不壓抑,不夸大,不關聯,簡化表達,簡短交流。
評估
內在評估和外界評估。
內在評估關注的是這件事對我有多大影響,即MET(金錢、經歷和時間)。
外界評估是我與這個世界的互動。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的擔心是什么?我可以怎么做?
我可以放棄什么?我能留下什么?
無論內在評估,還是外界評估,都可以采取斷舍離的方式。
斷舍離
這里又不得不提出如何平衡買書與看書。
為什么要買這本書?
是看到了某個評論,還是看到了群里推薦,還是我現階段的需求,還是為了看而看。。。
也買了一些書,是很久以前看過的,就想買回來。
買了能馬上看嗎?
當時不管因為什么原因買的,如果一次買了好幾本,總剩下一兩本一直沒有翻,熱鼓勁過去了,就被冷落了。一盤菜熱了才好吃,可也有的菜放涼了還是很好吃。
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在微信讀書里去找,如果看下去很好看或不好看,看完了再決定要不要買。
去年也買了一些二手書來看,當然也賣掉了一些書。
那么,哪些書,不看了或者不看卻不想扔?
比如可能買不到了的,比如《北方的空地》,當時喜歡得不得了,就買來看了。現在想要買,卻很難買到了。
也有剛才說過的,那是年輕時的回憶啊。我甚至有些想法,一些書不要處理掉,留給棉棉。
憤怒
有沖突就可能有憤怒。
事有大有小,憤怒也有強有弱。
如何處理沖突,降低憤怒,關鍵在于我們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
解決沖突絕不是一個完美收官的項目,而是能夠降低損失的應急處置,核心在于止損。
憤怒的起點是無助、無力、無法掌控。憤怒的錯誤邏輯來自于大腦偷懶,表面概況,掩蓋真相。憤怒具有“優越情結”,即我對你錯;給周圍人帶來壓力和傷害,卻忽略了彼此想要的和真正需要的。
“這對你我,或者我們有什么好處呢?”
解決沖突,解除憤怒,降溫的本質是找到雙方或三方各自的需求,并畫出交集。
需要智慧,更需要練習。避免表達上“貼標簽”;一次只表達一個觀點,提出一個問題,解決一件事再解決下一件事。
不可接納線
棉棉的成長,也帶來了我的接納線的移動,我刪除了一年前不主動早晚刷牙和拒絕上英語課兩項。
『寫在后面的話』
很多問題可以采取斷舍離的方法來處理,本質是無處不在的必要條件(待詳述)。
『題外話』
周末學游泳。
棉棉正在自己練習換氣。
隔壁泳道的一個老奶奶問她幾歲了。
她回答說六歲了,又跟了一句,我上課呢。
『日有所思』
任何事情都可以從戰略角度和戰術角度來看,包括契約精神。
一END一
*** 第二百五十三篇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