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不是為了結婚的,而是為了判斷對方適不適合結婚。你哪能保證一次戀愛就命中,然后兩個人就愉快地結婚呢?
很多人的想法是,你不打算跟我結婚的話,我怎么可能跟你談戀愛呢。可事實上,人家不跟你談戀愛,又怎么知道你適不適合結婚呢?
結婚不是談戀愛的目的,而是談戀愛的結果。就像拿高分也不是模擬考試的目的,而是模擬考試之后的結果。
模擬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檢驗你還有哪些盲點沒有復習到位,輔助你去查漏補缺。
同樣地,談戀愛也不是為了結婚,而是為了看你們有沒有能力去解決相處時會產生的矛盾。
談戀愛就是一個培養【發現矛盾,解決矛盾】這種能力的過程,當你有了這種能力后,你才有底氣去結婚。
你跟一個人談戀愛,你發現時間久了就不舒服,對方好像變得不愛自己了,溝通變得好難了,甚至變成了假性親密關系。
這些都是關系矛盾的外在表現,你們要是沒能力處理掉這些矛盾,矛盾就會慢慢發酵,直到最后兩個人分手,關系沒了,關系矛盾自然也就消失了。
你跟一個人談戀愛,你發現好舒服。你以為他是你的靈魂伴侶嗎?兩個人不舒服,無非就是關系中產生了矛盾,這個矛盾可能是溝通不暢,可能是權力斗爭。
覺得舒服,是因為你,或者對方,有能力去處理掉這些矛盾。甚至你們兩個人找到了一種大家都舒服,又能處理掉矛盾的方式而已。
而這種能力,幾乎不存在天生就有的。有的人需要談幾次戀愛才會覺醒這一層能力,有的關系需要磨合一兩年才會挖掘到雙方都接受的方式。
戀愛可以用來試錯,但是婚姻不行。戀愛只是你們兩個人之間的事情,發現不行了,反悔的成本很小,婚姻的成本就太大了。
當一個人以結婚為目的去談戀愛,會發生什么?
因為太渴望結婚了,目的性很強,目的性很強帶來的外在表現就是,需求感很強,強到會選擇忽視關系中存在的矛盾。
我有一位讀者,30歲了還沒結婚。朋友們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自己還在相親,環境的影響加上父母的催婚。
導致她對結婚這件事特別渴望。這份渴望帶來的影響就是,只要在相親中遇到一個感覺還不錯的男生,就會急于訂婚。
擔心再不抓住這個人,就會錯過了。其實她所謂的感覺不錯,也僅僅只是這個人眼緣不錯,工作不錯。其他的細節一概不知。
用她的話說,這些都可以等結婚后再慢慢去磨合就好。而她這份渴望,也被男生覺察到了。
這個男生就利用她這份渴望,進行殺價行為。提各種要求,說自己沒錢,不想辦婚禮,簡單領個證,雙方吃個飯就好。
她其實很希望有一個美好的婚禮,但是因為太過于渴望結婚,又害怕失去這個“感覺不錯”的男生,就妥協了。
到了這里,其實結婚就已經成為了她的一種執念,用她朋友的話說,人都魔怔了。
你可以為了結婚這個目的去犧牲自己,覺得自己很偉大,為愛情犧牲了這么多。但這些只是自我感動。
你能為了這段感情去犧牲自己在意的東西,并不代表著你就具備了解決關系矛盾的能力和經營親密關系的能力。
就算真的能結婚了,決定兩個人能否走下去的不是結婚證,也不是自己為了關系付出的程度。
真正決定兩個人能否走下去的是,兩個人經營關系的能力和解決矛盾的能力。
如果沒有婚前談戀愛這段經歷來檢驗你們是否有這種能力,也沒有刻意去鍛煉這份能力。
那么婚后,你拿什么去維持一段親密關系呢?
有情飲水飽嗎?飲水它只是飽而已啊,還是會餓的,餓個七天人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