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解讀作業管理的十條要求(下)
——第11周給教師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師們:
大家好!這周我們繼續圍繞“作業”這個話題來談談我對教育部提出的十條作業管理要求的認識和感想。
第五條要求是加強作業完成指導。要求指出,我們要利用課間和課后托管時間對學生進行作業輔導,盡量確保學生的書面作業在校內完成。許多老師都會讓學生在校內完成難度高的作業,而把一些讀讀背背和抄抄寫寫的作業帶回家完成。這是非常明智的安排,也是符合教育部的要求的。
我也經常發現一些學生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真正的原因是不會做,而家里又沒有人指導他。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鄉村學校,家長們把孩子送給到學校,就會全部依賴學校。因此,我們引導學生在學校里挑戰難的題目,回到家再做簡單的題目,或者回家就只有閱讀和其他簡單的作業。再或者,把學生組織成一個個小組,讓他們在家里也可以互相討論和幫忙。
第六條要求是認真批改反饋作業。這一點對于我們老師來說,應該是我們的底線。一個連作業都不批改的老師,根本就談不上師德。去年,我看了徐燕老師批改的作文,真覺得是值得大家學習。于是讓語文教研組內,互相交換了看他人的作業批改情況。一個認真對待作業的老師,學生也會認真對待作業的。
原來,我們發現口算不納入檢查,有的老師就疏忽了這項作業,于是學生寫起來一塌糊涂。后來,我們不僅增加了口算,還增加了學生抄寫和聽寫本。目的就是希望我們要認真對待作業,我們認真批改了,學生就會覺得這個事情很重要。
過去,我曾經提過要對學生的寫字要求高一點。這其實很好操作的,只需要在批改作業時,看著哪個學生的字跡潦草,就得讓他重新寫。重寫多了,要求多了,學生自然就會端正起來。
第七條要求是不給家長布置作業。這一點,對于我們學校而言,應該不是問題。但是對有一些學校來說,問題是挺嚴重的。他們的老師會布置學生家長批改口算作業,批改課堂作業本外的其他作業。這樣的做法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
其實,作業本應該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而不應該把家長拉進來。我們自己都是老師,當孩子老師給我們家長布置這樣的作業時,我們會有一種疑問:如果作業都是我們家長批改,那老師干什么?
我希望我們的老師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更希望我們的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會經常性思考:我布置這個作業到底是家長做的,還是真正讓學生做的?因為很多作業名義上是親子作業,其實就是家長作業。如果是這樣,就失去了作業對孩子的育人功能了。
后面還有三條要求分別是嚴禁校外培訓作業、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和納入督導考核評價。這三條對于我們老師關系不大,主要是針對管理層而言的。因此,我便不展開細說。
為什么教育部會對作業進行這么細致的要求呢?一定是我們在作業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問題就是機遇,我們每一個老師都可以在這幾條要求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或者找到自己努力想要去改變和實踐的點,去研究和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有自己的經驗,也請大家記錄下來,這一定非常有價值。
好了,關于作業就談到這吧。
祝大家工作愉快!
與大家同行 周國平
二〇二一年五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