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首先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本周閱讀了金潔老師推薦的易中天老師——《我是一個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體會到為人父母,如何教養好孩子是多么重要。
一、幫孩子找到興趣并堅持。
易中天老師說他女兒開始識字時,是通過一封封書信,從簡單的、溫暖的文字中培養了閱讀的習慣和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會過的人都知道,可是要讓孩子找到一個興趣卻是難題。這時候,我們家長就得“擦亮”眼睛,多多關注孩子,找到他們會主動去做的事情,幫助他找到興趣愛好,只要“頭”開好了,堅持做下去,相信接下來的事情就會水到渠成。曾經我覺得我家的寶寶是不喜閱讀的,買的書都是翻一翻然后撕著玩,沒幾天就面目全非了。后來發現他喜愛我們夸張的肢體動作,我們就從“表演式”閱讀開始,開啟了閱讀的新篇章,一直到現在,基本每晚堅持給他繪聲繪色的朗讀故事,他也很享受。所以,幫孩子找到興趣并堅持,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一個孩子之所以成為一個“熊孩子”,除了自身的調皮,更多的是背后有一個“熊家長”。有些家長對于犯錯的孩子問都不問,直接開罵甚至動手,長此以往,孩子有逆反心理,親子關系惡劣,家長再怎么打罵,其教育也無法起作用,這就是“熊孩子一直是熊孩子”。除了這種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我想教育孩子還有別的好方法。孫瑞雪老師有一本書,叫做《愛和自由》,良好的親子關系就是愛和自由。愛其實就是作為家長的釋出你的善意,無條件理解和接受孩子,在家庭中營造一種民主的氛圍,讓孩子相信你。凡事先聽一聽,別直接下判斷,多多照顧孩子的自尊,給他們自信。自由就是不要當一個“指揮官”,不要用自己的意念去命令孩子,像易中天老師所說,“一個'指令’,一個'指導’,一字之差,但折射出來的教育思想卻是天壤之別,在倡導民主、尊重孩子天性的今天,其意義不言而喻”。
三、成才先成人
中國的大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因此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拼命地給報各種補習班。家長縮衣節食的以付出了全部感動自己,孩子卻失去了本該無憂玩樂的童年苦不堪言。成才固然重要,人生漫漫,是金子總會發光,在此之前,教育孩子成為一個真實、善良、健康(身體和心理)、快樂的人更為緊要。社會這么復雜,不要讓“馬加爵事件”再一次進入我們的視線。
最好的教育先從良好的家庭教育開始,作為家長的我們,教養孩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