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諸多美好之中,回響之美一定動人心弦。
教育的諸多美好之中,回響之美一定是師生共同彈奏的美妙旋律。
如果,有一個孩子,對老師的關注、期望沒有回應,在課堂上沒有興趣沒有反饋,游離在外,老師會是什么感覺?我的感覺是老師和學生之間豎起了一道厚厚的墻,沒有縫隙,光透不進去,風吹不過去,香飄不過去。讓人忍不住想鑿出一個洞,哪怕只有針尖大小,哪怕只能透過一點點的光,都是好的。
我一直在努力鑿著,想要在小瑞前面的那道墻上鑿出一個洞。
一個學期過去了,小瑞好像沒有什么變化。對她說什么,她都笑瞇瞇地回答“好”,但是,這個“好”完全沒有意義,因為她的行為并沒有什么改變。她常常莫名其妙地笑個不停,或者像和誰說悄悄話那樣壓著嗓子自言自語,你完全聽不清她在說什么。上課沒一會兒,就會趴在桌子上,臉埋進胳膊里,不看不聽不動。若是你不理她,過一會兒她就會自己格格格地笑,或者和看不見的人說“悄悄話”。
為了吸引孩子,我努力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根據學習內容插入視頻音頻;把課文編成簡單的動作,一邊讀一邊表演;給課文畫插圖;給詞語畫插圖;制作生字構件,玩找朋友的游戲……別的孩子興致勃勃,對課堂活動躍躍欲試,小瑞好像生出一點興趣,但這一點興趣很快又會消散。
有一次,我讓小瑞認“一”這個字。我制作了字卡,貼在黑板上。又讓小瑞看了“一”字的識字小視頻。天天上課前,都要讀一讀“一”。一周過去,我指著“一”問小瑞,這個字念什么。她不知道。旁邊的孩子連聲說“一”“一”,她還是茫然地看著我。我只好安慰自己,時間還是不夠,再認一星期吧。同時我覺得,這道墻實在是太堅固了。
我們不知道在哪個轉角會有變化。有時,完全難以預料。
有一節課,我們一起看《字從遇見你》,每集5分鐘,每集認識1個字。我們看了3集,學了“舟、虎、馬”3個字。我讓小瑞從3個字里指一個自己認識的字。盡管視頻很有趣,但我不確定小瑞能不能記住。小瑞認識了“馬”這個字!
學《操場上》這一課,我給課文中出現的運動項目都配了圖。我們玩游戲:聽詞語指圖、看圖做動作、拿圖找詞語、拿詞語找圖,我們還把詞語編成兒歌,配上動作。每個孩子都可以參與到游戲中。小瑞很興奮,這個游戲她可以參加,并且完成得很好。
課文除了詞語,還有一首兒歌。兒歌最后一句是“天天鍛煉身體好”。因為孩子們很喜歡在生活中識字,平時我總是走哪兒拍哪兒,然后上課時讓學生找照片中認識的字,所以下課的時候,布置了一個小任務:在走廊墻壁上找“身體”這個詞語。
下課沒一會兒,小瑞就沖進教室:“老師,我找到了。”嗯?這么快?真的假的?小瑞迫不及待,過來拉著我的手,把我拉出教室,一直往西邊拉,到對著樓梯口的地方停下來,彎腰指著墻上宣傳畫旁邊的字,大聲讀“身體”。“對,身體。”我伸出大拇指夸獎她。隨后,她又找到了墻壁上另一個“身體”。
或許,過幾天小瑞會忘了“身體”這兩個字。但在這一刻,我聽見“嗒”的一聲按動開關的聲音;我看見墻上出現一個洞,有光透進去,也有光透出來;我聽見有風吹過群山,樹木搖曳林濤陣陣發出回響。
李叔同在《晚晴集》中說:世界是個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你大聲喊唱,山谷雷鳴,音傳千里,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
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若這回響來得很晚很晚,那么,我們需要記得“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等待回響的過程,也是諸多美好中的一種。
作者:李冬麗
單位:舞鋼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