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中國有機生產面積居世界第二位,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和東北三省;有機產品以植物類產品為主,動物類產品缺乏,以初級產品為主,缺少加工產品。預計未來10年,中國有機農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產品將趨向多元化,畜牧業和水產業產品比重將增加,中國有機農業產量將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消費地區。
關鍵詞:有機農業;發展
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生態環境保護和安全農產品生產為主要目的,有機農業在歐、美、日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得到快速發展。1990年以后,全球有機農業發展非常迅速,根據SOEL-FIBL2008年度調查最新統計,2006年。全球有138個國家和地區從事有機農業生產,有機農業面積達到3040萬hm2,有機農場超過70萬個。2005年有機農業面積最大的四個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1230萬hm2)、中國(230萬hm2)、阿根廷(220萬hm2)和美國(160萬hm2)。
中國有機農業始于90年代初期,前期主要為了有機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需要。過去10年,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迅速,2006年中國有機認證的農業面積達到230萬hm2,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還有200多萬hm2野生采集面積獲得認證,有機轉換農田為110萬hm2,預計2008年有機農業面積將超過300萬hm2。可見,在有機農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對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進行展望。
1 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中國有機農業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06年有機生產面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有機農業最初是由出口需求推動其產生和發展的,有機農業生產主要是根據日本、歐盟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市場需求生產的,95%以上的有機農產品出口到國際市場。在2000年前,中國國內可以說不存在有機農產品市場,此后,中國國內有機農產品市場開始啟動,尤其是在食品安全不斷得到重視的社會背景之下,近幾年國內有機農產品市場發展迅速。
1.1 中國有機農業的品種和空間分布
中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絕大多數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和東北各省區,西部地區利用西部大開發的優勢,近幾年有機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表1)。從數量和面積來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最大:從產品加工程度和質量控制方面來看,上海、北京、浙江、山東和江蘇等東部省份占較大優勢:從發展速度來看,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江西、云南、內蒙古等環境優勢省份近年來發展迅速:從產品種類來看,有機和有機轉換產品已經有越50大類,400-500個品種,主要為蔬菜、水果、豆類、水產品和野生采集產品;從有機產品結構來看,中國目前有機產品主要為初級原料,加工產品較少,以植物類產品為主,動物類產品相當缺乏,野生采集產品增長較快。
中國有機農業目前發展格局首先與有機產品生產的環境條件有關,其次與當地企業的市場超前與開拓意識有關,再次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相關。總體看,中國有機農業在布局上向發達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以及東三省集中趨勢明顯:有機產品多集中在植物類產品上,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有機茶、有機蔬菜、有機大豆和有機大米等所占比重較大,也是中國有機產品的主要出口品種。
1.2 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模式
“公司+農戶”是目前中國有機生產組織模式的主要形式。事實證明,這是一種比較適合在中國發展的有機農業生產模式,但具體的組織管理形式仍然需要不斷改進。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村人口眾多,人均耕地少,決定了其農業生產規模小、經營分散的主要特征,由于認證成本、市場準入以及市場風險等原因,單一農戶難以進行有機農業生產,以公司為龍頭,“公司+農戶”就成為有機農業生產的必然選擇。因而,由一個貿易公司,特別是兼有加工與貿易雙重職能的公司與小農戶集體簽訂有機生產合同,負責以議定的價格收購產品,并負責指導和監督小農戶集體的生產,直至采取由公司統一供應所有農用物資,派出公司人員常駐生產基地進行管理等等措施,從而確保生產的有機完整性和可靠性。
目前“公司+農戶”主要有三種具體模式:一是公司和農戶直接簽訂協議,由公司提供生產技術和統一供給主要投入物資,公司以一定價格回收產品,簡稱訂單式;二是公司通過合作社和農戶打交道,簡稱合作社式:三是公司把農民的土地租過來,吸收農民成為員工,進行有機農業的生產,簡稱反租倒包式,“公司+農戶”有機生產模式管理的難點是克服農戶在有機生產中的機會主義傾向。面對大量分散的農戶,公司不可能確切掌握每個農戶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有機農產品生產過程就是農戶自主組織生產的全過程,農戶可能憑借生產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來追求個體利益的最大化:為了提高產量,增加收益,有可能不完全按照有機生產方式生產,偷著施用化肥和農藥。公司(信息劣勢)無法事先確切知道農戶(信息優勢)是否會采取機會主義行為,因為信息甄別和監督農戶的成本太大。
不斷完善有機農業生產管理模式,兼顧公司和農民的利益,使有機生產管理規范化,確保有機產品質量,是中國有機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
1.3中國有機農產品的市場與貿易
中國有機農產品市場是先國際市場,后國內市場的發展過程。國際市場對有機農產品需求的持續高增長率,推動了中國有機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在1999年之前,中國有機農產品主要是根據日本、歐盟和美國等發達歸家的需求生產的,其中95%以上出口到國外。根據國家認監委統計數據,2004年中國有機農產品的生產總值為2億多美元,出口有機農產品總值1億多美元:2005年中國有機農產品出口創匯2億多美元:2006年。中國有機農產品出口值為3.5億美元,占中國食品出口總值的1.2%。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2000年中國有機農產品市場開始啟動,此后的幾年中,國內有機農產品市場的增長趨勢明顯。2006年國內市場有機食品銷售額達到56億人民幣,國內消費量超過了出口量。目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有機農產品主要是新鮮蔬菜、茶葉、大米、水果和蜂蜜等。在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城市的超市里人們可以比較方便地買到認證的有機蔬菜,在北京的馬連道茶葉一條街上,有數十家商店都在銷售經過認證的有機茶。中國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出口和國內市場都已初具規模,未來即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是中國有機農業面臨最大的挑戰。能否通過提高消費者認知和信任度以及擴大農場生產規模來降低單位有機產品生產成本,擴大國內有機市場,提高行業競爭能力,是中國有機農業能否進一步快速發展的關鍵。目前。中國有機生產企業普遍具有較強的生產能力,缺少市場開拓能力,這表現在大多數企業開始有機生產時并未制定市場開發計劃。
2 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2.1 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的機遇
首先,國際有機消費市場持續快速增長為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近年全球有機農產品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全球有機農產品銷售額2000年為180億美元,2006年根據OrganicMonitor的數據達到了386億美元,是2000年的兩倍。美國是有機農產品最主要的消費國,2006年美國市場銷售額達177億美元。與此同時,發達國家有機農業生產增幅趨緩,中國有機農產品出口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
其次,中國國內有機消費市場發展迅速,增長潛力巨大。國內市場自2000年啟動以來,增長迅速,2006年銷售額達到56億元,未來幾年,將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中國將會成為美國、歐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機農產品消費國。
再次,人們的環境和食品安全意識不斷增強,政府對有機農業日益重視。發展有機農業有利于保護和改善農村與農業生態環境。有效利用資源,提高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消費者健康和環保意識的增強促進了有機農業生產和有機農產品消費。許多地區編制了區域有機農業發展規劃,出臺了有機農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奠定了區域有機農業發展的基礎。
2.2 中國有機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2.2.1 公共認知和誠信體系的缺失
有機農業在中國仍然是一個新鮮事物,大多數普通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費者廣泛認識并接受有機產品還需要做大量的有機農業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消費者從直觀判斷上難以區分有機產品和常規產品,難免引起消費者的質疑,加上實際存在的質量隱患,使有機農業面臨公信挑戰。有機產品國家標準頒布以來,中國有機農業保持著每年20%-30%的發展速度。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也有可能是極少數認證機構只顧眼前利益,僅看重數量的增長,使消費者對有機產品認證的有效性產生懷疑。如果有機產品認證機構不嚴格按照標準開展檢查認證活動,就會導致不合格的有機產品進入市場,影響消費者的利益,導致消費者對有機產品失去信心Ⅻ。因而,從業人員的行業自律和誠信體系的建立是中國有機農業的基石,是市場發展的基礎。
2.2.2 部分有機農業企業重認證、輕貫標和咨詢
有些有機農業企業只重視有機認證結果,對有機農業生產標準的執行卻不夠重視,結果造成:寫的是一套,做的可能是另一套,導致真正的有機生產技術水平并不高。更有極少數企業受市場利益驅使,急于求成,不認真貫標,不積極提高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企圖走捷徑,甚至試圖直接花錢買認證。
2.2.3 有機農業生產技術研究滯后,服務體系不健全
有機農業生產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規的生產技術作為保障的,有機農業生產面臨著病蟲害防治、土壤培肥、品種選育、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益等諸多難題,中國有機農業生產研究和科研開發缺少項目與經費,國內專門從事有機農業科研和教學的機構較少,特別缺乏對有機農業生產技術、生產資料的研究、開發和咨詢。影響有機農業持續發展和水品的提高。
2.2.4 有機農業生產規模小,成本高,生產和市場需求脫節
中國有機農業生產規模普遍較小,導致單位生產成本高,加上市場發育還不夠完善。服務體系不健全,銷售成本更高,致使中國國內市場有機農產品價格偏高,影響有機農產品的普及和市場容量的擴大。中國目前有機農業主要集中在種植類產品上,多初級產品,缺少市場需求量大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最為關注的畜牧和水產品,更缺乏有機加工品,生產結構和消費需求結構嚴重脫節,生產不足和過剩同時存在,根據國家認監委數據推算,2005年有超過30%經過認證的有機農產品沒有按照有機農產品賣。有機農業生產只有通過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才能實現其價值,離開市場,有機農業就沒有了發展基礎,因而,有機農業生產必須適應市場需求,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2.2.5 市場不夠規范,假冒有機產品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
國內有機食品市場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市場監管的手段不夠完善,力度不夠大。沒有形成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由于有機農產品很難直觀判斷其真偽,消費者消費后也難以感覺其和常規農產品的區別,這給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機。市場問題對有機事業的發展來說是最為關鍵的問題之一,只有有機產品在市場上體現了其真正價值,才能從根本上調動起從事有機事業的生產者、加工者和貿易者的積極性,只有規范了有機產品的市場,才能防止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和泛濫,也才能使消費者信任有機產品,離不開有機產品。如果有機產品長期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如果有機產品的市場得不到消費者的信任,則有機事業不但不會發展,反而會逐步萎縮,直至消失。
2.2.6 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各級政府對開發有機農業還缺乏明確的政策、資金扶持。有機農業的環境和社會效益內有得到應有的認識和重視。而多數發達國家為了鼓勵有機農業,制定對本國有機農業的補貼政策,對獲得認證的生產、加工企業等給予補貼,對有機農業的科研、咨詢機構每年都提供相當數額的資金支持,其依據就是發展有機農業有利于生態環境。
3 中國有機農業前景展望
中國有機農業發展雖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地域遼闊,傳統農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又有生態農業、生態建設的基礎,發展有機農業具有較低的成本優勢和品種豐富的優勢,面臨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和已經開始啟動、有巨大潛力的國內市場,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前景光明。未來將呈現下面幾個趨勢:
3.1 有機農業生產逐步規范有序,發展速度加快
隨著中國有機農業生產標準、認證標準和管理措施的不斷在完善和發展,政府和社會的監管、監督力度不斷增強,有機農業生產企業行業自律意識在增強,中國有機農業生產進入規范發展時期。在國內外市場巨大需求的推動下,中國有機農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06年,中國有機農業面積為230萬hm2,位居世界第二,2008年將超過300萬hm2,預計未來十年,中國有機農業面積將可能達到600萬~1000萬hm2,保持作有機農業面積世界第二的地位,由于澳大利亞主要是有機牧場,中國將成為有機農業產量世界第一大國。
3.2 有機農業產品將向多元化發展,滿足消費者多層次需求
中國將逐步改變種植業獨大有機農業格局,特別是有機畜牧業和有機水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2005年后,中國有機畜牧業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新疆、貴州、云南、吉林、青海、江蘇、浙江等地先后開展了有機畜牧業的生產和加工。目前。通過認證的有機畜禽包括雞、羊、豬、牛、馬、駱駝、驢、鴨和兔等。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未來十年,將是中國有機畜牧業快速發展的時期。2006年,中國有機水產總產量接近11000t,占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22%,預計未來十年,這一比重將超過2%。
3.3 國內市場走向規范,消費群體不斷壯大
市場規范化是未來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中國有機農產品國內市場即將進入快速成長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和接受有機農產品,預計未來十年,中國有機農產品銷售將達到農產品消費總量的1%~3%,將成為美國、歐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機農產品消費市場。有機農產品出口有望達到10億~13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