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中醫稱為頑癬,松皮癬。現代醫學稱為銀屑病,筆者管見,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所認為的牛皮癬,初發者以血熱風燥型為多,日久則血虛風燥者多見。而有局限性與泛發性之別。局限性者單純外用或加用西藥維生素尚可,泛發性或日久之癥則須內外結合,中西并用為好。臨床所見,只要辨證施治,中西結合,治愈并非難事。本病第一位醫生非常重要,如果診斷明確,恰當用藥,配合適當忌口,收效很快。而有的患者,病初不在意,病久治之,則需論持久戰方可。目前有些醫生濫用激素,使患者屢次復發,越發越重,更有甚者,用白血寧等抗腫瘤藥物暫時收效,以致患者常期應用,每有致命之報道,殊為可惜。有鑒于此,筆者每向患者說明此理,勸其忌口,西藥服維生素類,最好服用中藥。多數患者均感煎服中藥費事費力很不方便,故多年來,用自制之消風散,令患者溫開水送服,藥簡價廉,適用于銀屑病、神經性皮炎患者,每收佳效。癥重者加用西藥維生素類或胸腺肽針劑療效更為滿意。
筆者將本病大致分為血熱風盛型與血虛風燥型,病初以血熱風盛型為多見,病久頑固者多見于血虛風燥型。血熱風盛型皮損多為紅色及發展迅速,舌紅紫苔白膩或黃,脈弦滑數;血虛風燥型皮損多色淡暗皮損增厚干燥。多年來應用自制之活血消風散治療本病,服用方便,結合西藥維生素類及免疫增強劑每收佳效。
血消風散1號:黃芩5克 白鮮皮5克 生大黃2克 共為細末。
視其體質強弱,每服6--9克,每日二至三次。溫開水送下。或用開水泡服亦可,但量需稍大,初服大便次數增多無妨。用于銀屑病之風血熱風盛型療效較為理想。
活血消風散2號:烏蛇4克 胡麻4克 全蟲2克 熟大黃2克 防風2克 靈仙2克 石菖蒲2克 白附子2克 獨活2克 甘草1克 共為細末。
視其體質,每服9--15克,日服三次,可服至每日50克,溫水送下,或制成丸劑服之。用于血虛風燥型銀屑病,療效滿意。
二十年來,治療數百例銀屑病患者,初發用消風散1號,服用西維生素類,不用激素類與抗腫瘤藥物。舌紅苔薄黃或薄白而干,每服6克,日二次,體壯則服至9克,每日三次。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雞、魚、蝦、牛、羊肉類,七至十天即可收效,癥輕服用原方即可,收效后仍需鞏固之,療效方易穩定。病久癥重之銀屑病,用消風2號方,量可用至每日50克,如癥狀有風熱之征則需加用消風1號暫服之。日久頑重者還需加用外用藥物,經驗認為中西醫并用,內服外用并用之綜合療法較好。有是癥用是藥,中醫辨證診為血熱風燥則用1號方,血虛風燥則用2號方,或1號、2號交替服用,病情復雜者1、2、號并用,隨證加減劑量,靈活運用,藥簡效宏,服用方便。兩月為一療程 ,輕者一療程,重者則需二三個療程方可根治。
方中 白鮮皮,苦咸寒,祛風、燥濕、清熱、解毒。
治風熱瘡毒,疥癬,癢疹,風濕痹痛,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適用于風熱濕瘡毒,忌用于虛寒證。生大黃,苦寒,入血分,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氣香入氣分,少用亦能調氣,推陳出新,忌用于血虛氣弱,脾胃虛寒諸虛癥狀。
烏蛇,甘咸平,祛風濕,通經絡。風濕頑痹,風疹疥癬。酒浸焙干研粉。全蟲咸辛平有毒,功用祛風止痙,通絡解毒,乃治風要藥。焙干研粉。大黃酒制后瀉熱之功銳減,化瘀行血之功仍存。
三藥合用以達活血通絡,定風潤燥之功。臨證體會,癥久頑重之神經性皮炎,銀屑病,蟲類藥必用且需重用方可建功。且又以散劑服之為好,煎服則差。曾治多例頑重患者,有加服湯劑者,有用消風1號泡水飲送服消風2號者。甚有神經性皮炎患者服用消風1號每次服9克日三次,服至十天大便方始通暢,服至三月余方痊愈者。均為風濕熱并重之癥。曾治一重癥銀屑病患者,病程已近二十年,給服消風2號方,日三次服,三月方始收效,服至半年漸愈,囑減量續服。以竟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