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高考模式的不斷推進和落實,也讓不少的省份都進行了改革,就目前來說一共已經改革三批省份了,其中第四批也已經在2021年開始啟動,于2024年正式開始首屆新高考,而新高考模式帶來的不只是選科,同時在高考總成績上也是有著變化,比如說賦分制的跟進就成為了最大一個特征,那么高考賦分是什么意思呢?以及在這里也一起看下關于3+1+2高考模式怎么算總分吧!
高考賦分是什么意思
說起高考賦分其主要就是指近幾年非常熱門的等級賦分制,而作為新高考的規定,主要就是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簡單點來說,就是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后依據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間,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
3+1+2高考模式怎么算總分
比如說以【3+1+2】新高考模式來說,具體賦分情況如下:
“3”:語文、數學、外語3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1”:物理或歷史必選一科,滿分為10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2”: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任選2科,每科滿分均為100分,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綜上述,可發現涉及到“等級轉換賦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這4門要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總成績。
【等級賦分的規則】
其一,就是統一的語文、數學、外語等3個科目和首選的物理/歷史科目的分數是按照原始分計入總高考成績中,而再選的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等4選2的組合中每科原始成績為100分,是需要按照賦分比例進行轉換后計入總分。
而后在轉換時將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
其中各科目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時,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按照事先確定的比例,依照轉換公式,分別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賦分成績。注意的是轉換基數為實際參加該科目選擇考的人數(不含缺考及因違紀作弊已被取消該科成績的人數)。
因此,具體的賦分等級規則就包含了,如下所示:
【A】名次:前15%,賦分范圍:100-86;
【B】名次:15-50%,賦分范圍:85-71;
【C】名次:50-80%,賦分范圍:70-56;
【D】名次:80-98%,賦分范圍:55-41;
【E】名次:后2%, 賦分范圍:40-30。
舉例說明:如果某位同學政治學科原始分為78分,位列當年考生中前25%(在B等級內),查詢當年該學科B等級的原始分分布區間為82~61,而B等級的轉換分區間為85~71;那么該同學政治學科的轉換分為80分。
注: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