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全球電商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整體國民經濟實力。而跨境電商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改善了我國外貿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降低對外貿易成本及提高企業利潤、促進了我國服務和信息貿易的發展等方面。
2019年5月,由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專家曹磊、張周平主編的《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時代:政策紅利下迎機遇期》,由中國海關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國內首部系統的提出、論述跨境電商全產業鏈發展的專著,該書系統的介紹了跨境電商的理論框架,以及目前發展現狀趨勢。
據悉,全書共分為上下兩篇,共10個章節。全面、深入的呈現了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涉及的包括:進出口電商、物流、支付、政策、運營、人才、金融、園區等各個環節發展概況,書中共有35個典型案例深入解剖企業發展。一是首次提出了跨境電子商務全產業鏈的概念,并圍繞各個環節給予了系統的梳理。二是詳解跨境電商理論框架及現狀,指出痛點幫助企業更好“突圍”。三是全書35個跨境電商產業鏈相關的典型案例,詳細了解發展概況。現本書正在各電商平臺火爆銷售中,粉絲們可通過京東、當當、蘇寧、拼多多、天貓、淘寶等各電商平臺及線下書店直接購買。出口電商領域:阿里巴巴國際站、生意寶、敦煌網、大龍網、外貿公社、eBay、全球速賣通、蘭亭集勢、跨境通、一達通、思億歐外貿快車、飛書互動、卓志;進口電商領域:淘寶全球購、天貓國際、京東海囤全球、網易考拉、蘇寧國際、洋碼頭、亞馬遜海外購、蜜芽、55海淘、聚美優品、唯品國際;跨境電商服務商領域:中郵速遞、UPS、俄速通、出口易、遞四方、外運發展、順豐、PayPal、中國銀聯等。
以下是本書精選內容搶先試讀:
我國的外貿企業以前主要依賴經銷商、代理商和專業的進出口公司進行國家間的產品買賣,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在利用互聯網傳播產品的同時,也進行在線的營銷、交易、支付、物流等環節,改變了以往低成本的營銷和經營模式。在傳傳統國際貿易中,尋找客戶、談判、合同訂立、合同履行、售后服務等環節手續復雜,交易雙方溝通交流費時費力,成本較高。而跨境電商利用互聯網的低成本、溝通無國界等優勢,大大降低了交易雙方的成本,這給中國外貿企業帶來了極好,使企業提高利潤。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與信息產品及服務有關的貿易已從服務貿易中分離出來,以一種獨立的新的貿易形式出現。無論是服務貿易還是信息貿易都可以通過信息網絡的“運送服務”方式進行。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促進了我國服務和信息貿易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出口外貿承受較大的下行壓力,但跨境電商正成為驅動我國外貿發展的新活力。從外部環境來看,出口跨境電商的誕生和發展主要源于幾個驅動因素:中國制造低成本紅利;中國政府鼓勵出口、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海外網購普及度提高;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全球機遇;國際物流/支付體系日趨成熟以及出口貿易鏈條扁平化趨勢。中國制造具有低成本優勢,但由于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漲,土地成本和環境污染的機會成本上升,中國制造的優勢正在不斷的被弱化。從2013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鼓勵和規范跨境電商的政策,從監管、支付、稅收等方面支持出口電商的發展。特別是2014年1月,
財政部、國稅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自建跨境電商銷售平臺的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和利用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開展電子商務出口的企業適用于該政策。明確了跨境電商零售出口企業能夠和普通外貿企業一樣,享受出口退免稅政策。但由于跨境電商出口訂單多以快件為主,大部分出口電商賣家無法提供報關單,在退稅環節上有別于傳統外貿企業,要想出口電商真正受益于退稅政策,還有待于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2016年4月,海關總署發布《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海關總署公告2016年第26號),其中第三條“通關管理”規定:“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商品申報前,電子商務企業或其代理人、物流企業應當分別通過服務平臺如實向海關傳輸交易、收款、物流等電子信息?!?/span>“電子商務企業或其代理人應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申報清單》,出口采取“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方式辦理報關手續,進口采取“清單核放”方式辦理報關手續?!渡陥笄鍐巍放c《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至此,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可以憑借《申報清單》辦理出口退稅,從而解決了無法取得出口貨物報關單的問題。近年來,由于國際市場需求減弱、訂單減少以及成本上升、自身創新研發能力不足等原因導致我國傳統外貿企業出口受阻,另外,匯率波動加劇、資金緊張及貿易風險加大等因素則繼續成為制約企業出口的突出問題,因此,轉型為出口跨境電商成為了傳統外貿企業的一條出路。在國內經濟不景氣的現狀下,相較于傳統外貿模式,出口跨境電商將國產優勢商品直接對接國外消費者,縮短了貿易中間環節、減少了商品流轉成本。傳統跨境銷售渠道層次較多,存在被壓縮的空間。傳統的跨國銷售鏈條為:國內制造企業——國內出口商——國外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中間層次多,渠道成本高昂??缇畴娚棠軌蛑苯訉訃鴥戎圃炱髽I與國外零售商,通過壓縮渠道層級,降低渠道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
跨境支付試點順利開展業務,利好跨境電商:2013年3月,外匯局下發《支付機構跨境電商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決定在上海、北京、重慶、浙江、深圳等地開展跨境外匯支付試點,17家公司獲得跨境支付業務試點資格,包括支付寶、財付通、銀聯電子支付、東方電子支付、快錢等,參加試點的支付機構被允許為電商客戶辦理跨境收付匯和結售匯業務,利于跨境電商消費者進一步簡化跨境支付手續,順利開展交易。國際物流方面,國際快遞巨頭的全球化網絡更加完善,國內快遞也相繼布局跨境業務,跨境物流體系有望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體驗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全球化的競爭已經成為商業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企業本身是否愿意主動去參與,這一趨勢無疑將對現有的商業模式、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產生巨大影響,也為企業帶來新的機遇。中國制造經歷30年的全球生產加工,在制造工藝上已全球領先,具備了非常好的制造基礎,在信息技術的驅動下,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熱情高漲,跨境電商是大多數中國中小外貿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有效路徑。隨著跨境電商市場的繁榮,全球各國都在加大對跨境的開放程度,成熟市場繼續為中國賣家提供出口電商市場,完善的物流體系以及成熟的消費觀念為中國賣家提供強有力的市場機會。
同時,新興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逐漸提升,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加大,未來新興市場將成為中國出口電商的主要目標市場。出口電商上游供應鏈的銷售習慣主要停留在拓展傳統渠道上,主要根源在于傳統企業對互聯網接受程度以及應用水平受限,從而產生了出口電商服務商為傳統企業出口電商化服務,中國賣家銷售觀念有待改變。在出口跨境電商的發展中,語言及文化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語言和文化帶來的障礙將直接影響企業在第三方平臺的在線展示、商品推廣、溝通交流等,制約著企業的業務發展。在跨境電商中,支付的全球化還需完善。支付涉及每個國家的金融相關,各個國家對支付的管轄都設有相應的門檻。大部分企業所發展的業務針對的是個人市場,而跨境支付系統較為復雜,因此對出口電商支付的要求更高。物流管理是企業成本管控、用戶體驗、庫存控制等運營過程的重要環節,是跨境電商的重中之重。首先,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直接制約跨境電商的發展。由于跨境物流涉及到倉儲、運輸、關稅等問題,完善的物流體系需要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電商平臺與企業以及國家政策支持共同來完成。其次,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效率影響物流服務水平,降低了用戶體驗。無論是平臺自建物流體系還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均需要加強自身信息化現代化建設,使物流服務智能化、便捷化及有效化。再次,航空運輸是跨境電商最主要的運輸方式之一,而在航空運輸中,鋰電池等特殊商品的運輸一直受到限制。而由于電池的運輸制約影響電子商品、玩具等成品的直接交付時間。最后,由于跨境原因導致物流價格問題。價格優勢是電商賣家選擇的重要標準之一,物流企業需要在不影響盈利的情況下,盡可能提升物流體系現代化建設,從而降低物流費用。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相應提高,勞動力成本隨之上升。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直接影響著中國出口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空間,尤其是那些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未來,中小出口企業在這方面的壓力將不斷加劇,出口企業需快速轉變發展方式和策略,迎接勞動力上漲帶來的風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