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家4S店從少為人知到全國聞名需要多長時間?
答:只需要一周。
西安奔馳女車主坐在引擎蓋上哭訴的視頻短網絡上掀起了傳播熱潮,西安利之星作為當事4S店在短短一周之內變得全國知名。
大多數車友應該已經從各種渠道了解了事情的始末,為避免還有少數不知情人咱們用很短的篇幅簡述一下事情的過程:
女車主從西安利之星花66萬購買了一輛奔馳,提車當天開出沒多遠就發現機油故障報警,開始了艱苦的維權之路,從退車到換車再到只更換發動機,4S店一步步把一位知性女士逼到了不顧臉面去維權的地步。在網絡傳播下,事情不斷演化,除了最開始的漏機油質量問題和無視國家三包規定的售后服務問題之外,又連帶出4S店強制貸款及金融服務費違規收費等問題,迄今事情仍在不斷發酵,無論結果如何奔馳和西安利之星在這個事件中成為Loser已經成為定局。
就目前為止,已經實錘的有幾件事:
奔馳車輛交付流程,明顯的機油故障未在車輛交付前檢測出來
違背國家汽車三包政策,售后處理問題
金融服務費問題,名目不清而且是財務流程外收費,只有收據沒有發票
縱觀整個事件的發展,西安利之星絕對是主要責任者無可逃脫,車輛交付檢測是他們做的,售后處理的前期接觸是他們負責,金融服務費也是他們收取的,問題是西安利之星何以如此大膽的無視消費者利益,如此無恥地欺負欺騙一個弱女子呢,到底是誰縱容了他們?
無法回避的奔馳
在中國4S店和主機廠表面看是穿一條褲子站在消費者的對面,實際上這兩家之間也是存在著非常微妙關系的一對歡喜冤家。4S店指望主機廠的各方面支持賣車修車掙錢,主機廠也指望4S店幫助自己完成銷售任務(包括壓庫存),處理客戶問題以及維護品牌形象。
這次奔馳女車主事情損失最大的應該是是奔馳的品牌形象,從這個角度看奔馳不能不管。但是當他們面對西安利之星這樣的地方諸侯的時候,介入到什么程度很難說,畢竟雙方是不同的實體,西安利之星老板是中國奔馳的董事,這更說明利之星本身的話語權更強于一般的4S店。
面對一些強勢的4S店主機廠的監管和控制免不了會弱化,利之星大概就屬于這樣一種情況,不傷害廠家根本利益或者事情不大的時候廠家聽之任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利之星也許過去看人下菜碟搞小手段習慣了,直到碰到一位我們這位強硬的女車主,才最終演化成如今奔馳品牌形象受損的局面,要說第一縱容者非奔馳莫屬。
消費者保護失位
問大家個問題,消費過程中如果和廠家產生售后糾紛你知道該找誰嗎?
媒體,記者,托人找關系找廠家后臺,有人會想到去找消費者保護協會嗎?
至少在本人看來消費者協會就是一個鳥事兒都管不了的機構。
消費者協會這樣一個官方消費者保護機構的無力,正說明了當下消費者保護失位的現實,這是由于我國行政體系多頭管理的混亂局面造成的。
舉幾個例子,
停車消費,如果碰到非法收取停車費或者違規收取停車費的問題,找消協肯定沒人搭理你,你得找城管;
缺斤短兩,消協也不管,你得找市場管理部門;
移動信號不好,找消協也沒用,你得去找工信部;
電商購物出了糾紛,抱歉這事兒消協似乎也管不了,您還是自己找電商平臺商量吧;
......
這就是消費者保護協會,保護消費者的官方機構,別的技術不說,踢得一手好球。
西安女車主事件,官方響應還是比較迅速的,西安市市場監管局已成立由工商、質監、物價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正在調查該車輛在銷售前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一旦有了最終的調查結果,也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和媒體公布。
這里最想問的是消協在干啥?在需要保護消費者的時候,最應該直接服務于消費者的這個機構難道就只是一個打醬油的?
工商,質監,物價都是國家市場監管機構,奔馳女車主事件影響比較大才會有這些部門的直接介入,難到要讓普通消費者的日常消費維權都去直接找這些部門嗎?真要這樣,估計這些部門平時啥也不要干了,應付消費投訴就夠他們忙的了。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去區分這些官方機構都是干什么的負責哪一塊兒,最簡單的方式應該就是找消協,消協幫消費者和這些部門溝通來調查解決問題,該找城管找城管,該找工商找工商,該找工信部找工信部,等等等等。
現在的消協在其位不謀其職,同時消費者又缺乏其他合理訴求渠道,導致消費者保護口號很響,但是實際落實不到位。消費者保護失位,女車主各方投訴無門,怎么辦?只能拉下臉皮了自己為自己爭取應得的權益。
縱容的其他消費者
作為消費者,大家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花錢受氣的事情,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一忍了之,固然有前面維權困難的因素,但是很多消費者嫌麻煩不愿意去維權對于西安利之星這樣的公司也是一種變相的縱容。
奔馳女車主事件中后來牽扯出來的強制車貸和金融服務費就是一個相當普遍的事情。這個事情有些消費者是不知情,反正買車是大件消費,十幾萬二十幾萬都花了,多個幾千塊沒太在意。也有很多消費者知道其中有貓膩,但是架不住買車受制于4S店,也就默默的忍了。
西安利之星事件,如果不是因質量問題維權得到廣大網友的提醒,女車主也是沒有意識到金融服務費里有貓膩的。在此之后,有很多近期貸款買車的朋友也才意識到其中的問題,開始在當地組織維權活動,要求4S店返還違規收費。
其實不只金融服務費,4S店里類似這樣的事情還不少,比如某些車型的加價提車,強制搭售裝飾,必須店內上車險等等,這些事情都是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
作為消費者,我們一方面要有保護自己權益的意識,另外如果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應該積極維權。只有每個人都用腳投票把類似西安利之星這樣公司投出市場,我們未來的消費環境才能不斷改善。
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消費者保護和市場監管機構,廠家/商家自身的重視這三者是三位一體,缺少了哪一個都不行,期待能夠借這次利之星事件的東風讓各方都能有所借鑒,還廣大普通消費者一個更加放心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