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男星陳錦鴻,他是《真情》里的馮振邦、是《新上海灘》里的許文強、是《創世紀》里的許文彪,這位踏實拍戲的勞模一度被TVB譽為「下一個劉德華」。
然而56歲的他近期出現在公眾視野里,當年的風采似乎早已不再,蠟黃的臉色更是引發大家對其身體狀況的擔憂。
陳錦鴻(左)
有網友在評論區道破真相。
當初的陳錦鴻,憑借《新上海灘》等劇走紅,正當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他的兒子陳駕樺在2歲那年,被確診為自閉癥。愛子心切的他為了照顧兒子放棄了所有工作,開啟了全天24小時的陪伴與治療。
就這樣,苦苦堅持了多年,在陳錦鴻的悉心照顧下,駕樺的病情已大為好轉,與人交流溝通也比之前進步了許多,并且在學校已成功脫離影子老師達到真正融合。
不得不說,這一路坎坷崎嶇,是愛的力量支撐著他走到了現在。
No.1
上幼兒園后,所有問題都爆發了
2004年,陳錦鴻與相戀六年的初戀女友杜雯惠成婚。2007年,兩人的寶寶陳駕樺出生。而他們的命運,隨著孩子的來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孩子剛出生不久,便出現了反常現象。
出生第七天,出院回家,他們夫妻發現孩子只有小便沒大便。是上火了?還是生病了?猶疑之際,陳錦鴻發現了端倪。當他一摘掉寶寶尿片,孩子才會排泄。
”駕樺總會出現這些違反常理的行為。那時,我以為駕樺天生潔癖,不愿弄臟尿片,所以寧愿忍著不排泄。”
陳錦鴻從沒有教過駕樺走路,也從沒有在他學步時扶過他。駕樺8個月大就自己鍛煉雙腳的力量,不斷蹲下再起立,3個月之后,他能夠扶住東西走,不到一歲就已經走得很好,別人要扶,他還會推開別人的手。
他從不求人,肚子餓了也不要東西吃,只是不停咬手帕,吮手指。
當時,陳錦鴻還以為這孩子“很男人!”
后來,駕樺上幼兒園后,所有問題都爆發了。
別人玩,他唱歌,別人唱歌,他在玩,駕樺完全不能適應群體生活。就這樣上了兩個星期后,學校主任致電,要求退學。
兩歲半的駕樺轉了三家幼兒園,沒上幾個星期,均提出孩子不能融合,并且第三家幼兒園園長發現了端倪,并委婉建議陳錦鴻夫妻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這時,陳錦鴻才發覺自己忽略了一些情況:
沒要求、呼叫無回應、對人沒興趣、玩玩具只自己玩且玩法單一,例如玩皮球一直反復拍,他能拍上一天直到累了為止。并且在幼兒園不遵守規則,別人坐著,他就要站著,別人站著,他就坐著,極度不合群。
除此之外,駕樺還伴有固執刻板行為,例如不能隨意換座位,從不在家里之外的床上睡覺,做汽車只坐家里的副駕駛位置,喝水只喝涼白開,不喝任何帶顏色的飲料。并且,駕樺上了幼兒園,言語能力依然沒有進步,只能說一些無意義的單字。
快3歲時,駕樺被正式診斷為「孤獨癥」,并伴有「中度智力障礙」,突如其來的噩耗對陳錦鴻夫婦的沖擊巨大。
No.2
一步步與兒子靠近,讓兒子接受他
為了救孩子,陳錦鴻宣布息影,停掉酒樓生意,并上網查資料,買書看,去學習與了解孤獨癥。
他和妻子決定一定要在兒子孤獨癥康復的黃金期、關鍵期,盡所有力量去幫助兒子康復。
為了給兒子創造更加親近自然、清靜的生活環境,陳錦鴻帶著全家從香港鬧市區公寓搬到西貢一座郊野公園內的平房居住。
3年學會洗臉、刷牙
自理能力與正常溝通,是陳錦鴻為孩子定制的第一目標。談起如何教會孩子自理能力?陳錦鴻用“很難”總結。
「他與普通孩子不一樣,并不能用發育快慢來形容,而是孩子的雷達方向是不一樣的,所以家長不能用對待普通孩子的思維來判斷特殊孩子,不然就會很累,一定要了解特殊寶寶的思維模式,跟著他的思維去引導,才能起作用。」
為了能讓兒子更好的理解,陳錦鴻與妻子專門做了一本“爸爸書”與“媽媽書”。
他們夫妻將自己刷牙、洗臉的動作分布式拍下來,打印成照片,逐步貼在墻上,并讓兒子按照圖片上的操作,按步驟跟著去做。就這樣,學了三年,總算一點點掌握了。
重復重復一直重復
上廁所,簡單吧?
對于駕樺來說,這個生活技能同樣難如登天。
駕樺缺乏安全感,對聲音、光亮、觸碰都會很敏感。「他寧愿穿著尿布,也不愿去洗手間,因為他覺得不安全。眼瞧著他就要上小學了,還不會去廁所怎么行?」
為了教駕樺上廁所,陳錦鴻想了許多辦法,試了多次,反復失敗。總算教會了孩子提出上廁所的要求,但還是會拉在褲子里。
后來,孩子因為一次模仿契機,勇敢地上了一次廁所。而這次的突破,陳錦鴻覺得與父子之間的感情親密度有關。
平日里,他會每天陪兒子散步,兒子不說話,也不理他,他就像導游一樣自說自話。白天1小時去郊外,晚上1小時去市區,陳錦鴻很用心,兒子還是沒有任何改善,父子之間沒有建立起信任來。
有一天,兒子盯著一棵樹看個不停。陳錦鴻知道他想爬樹,又很害怕,所以自己先爬給兒子看,然后再讓他自己爬。每次兒子要跌倒,他就趕忙上前扶著他,扶了數百次,從不厭煩。陳錦發現,孩子逐漸愿意聽他講話,并產生了信任。
記得有次,親戚家的孩子剛入洗手間出來,陳錦鴻便想試一試,趕忙告訴兒子:「您看,表妹2歲都能去洗手間了,我們要不要試一遍?」
駕樺顯然沒有拒絕,于是陳錦鴻用手牽著駕樺走進衛生間,當兒子自己自主上完廁所,按下馬桶沖水鍵的那刻,陳錦鴻高興之余,更是淚流滿面。
從一步步與兒子靠近,讓兒子接受他。到兒子能夠自己上廁所,他花了3年的時間。
孤獨癥小孩與其他小孩不太一樣,平時小樺會做很多奇怪的事,比如不排隊、隨手抓東西吃。陳錦鴻從來不會呵斥,反而說:「如果自己不當孩子正常,孩子永遠都不正常,如果自己都不接納兒子,別人怎么去接納?其他的孩子可能你講三次他就懂了,可能你的孩子要講100次、500次、1000次,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能力與天分,我不會放棄他。」
與小樺同齡的孩子早就開始學寫字,一天學一個沒問題,他一個星期才能學會一個。為了讓學習不那么枯燥,陳錦鴻試著用游戲的方法教學,比如「一撇一點一撇一點一橫一豎一橫…坐」、「一橫一撇一捺…大」這聽起來有點幼稚,但對小樺很有用。
其他問題都好解決,小樺的「外星語」也很讓人很頭疼。陳錦鴻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要他說出口,就盡力滿足。比如帶他去吃冰淇淋、去游泳、做輪渡……久而久之,小樺漸漸愛上了說話的感覺,愿意開口表達了。
「很多像小樺一樣的孤獨癥孩子不像他一樣好得這么快,這與父母背后的付出息息相關。照顧特別的孩子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普通孩子講三次就懂,那孤獨癥的孩子就需要講三百次,重復重復一直重復,為了孩子千萬不能煩躁。」陳錦鴻說道。
關于上學
陳錦鴻沒有把兒子送到特殊學校,他選擇了正常的主流學校,還特別聘請了影子老師陪孩子上課。沒想到第一年小樺就考了年級第一,全家都很驚喜。
陳錦鴻說:「第一名證明兒子不是智障,智商已經恢復了,我相信他可以工作,我不需要兒子一直第一,也不需要兒子做科學家、醫生,他只要普普通通可以與他人交流,我就心滿意足了。」
No.3
兒子讓他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看著小樺一天天變好,比他在娛樂圈獲得任何成就還要棒。
當談到自己是否有壓力時,他坦言自己也會有壓力。心情不好時,他都會自己消化,他不想給孩子與太太呈現出情緒化的形象,他希望這個好爸爸的形象,能一直陪著他們。
兒子也對陳錦鴻越來越依賴,陳錦鴻會為兒子按摩,兒子也會幫他按摩。剛開始兒子不認真,現在他卻非常認真。他愿意對別人好,也愿意愛別人。
陳錦鴻擔心兒子控制不住情緒,便教給他4句話:「謝謝你,我愛你,對不起,請你原諒我。」
平時他煮飯給兒子,好吃的話兒子會說:「謝謝爸爸,我愛你!」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樺就像爸爸那樣,成為了一個有愛心且歡樂的陽光大男孩。
他敢在眾人面前說話,有了不少朋友。他最愛爸爸,陳錦鴻卻覺得,兒子讓他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息影多年,陳錦鴻沒有出現在熒幕上。但在生活里他塑造了一個好爸爸的形象。兒子的病癥并沒有讓他們一家分崩離析,反而更加團結。陳錦鴻和太太的感情也更加親密,他表示,自己對孩子沒有太大愿望,就是希望他能尊重他人,愛護自己就好了。
有人嘲笑他沒志氣,一個大男人卻在家做起奶爸,但他才不在意別人的目光。每天買菜、做飯,陪孩子,他不亦樂乎。雖然他也坦言,還是會想回TVB演戲,但照顧孩子,看到孩子的開心更加重要!對于他來說,家庭、孩子、妻子,比工作重要,比名利重要。
家庭永遠是他心中的第一順位,家人永遠可以一起享受甜蜜,他也永遠能把磨難抗在肩上。他不會讓妻子一個人承擔痛苦,也不會丟掉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至于對其他家長的囑咐,他只有一句話:「家長們,給孩子更多的愛,因為愛會產生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