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電圖專業的很多同仁都有這樣的感覺:心電圖看似簡單,但是學起來是真難,分析心電圖是一項特別費腦筋的工作,起起伏伏的波形看的人眼花繚亂、頭暈眼花,云里霧里的感覺。
其實心電圖閱讀和分析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特別是一些常見的心電圖,有點基礎的醫學類專業人士,通過稍微的努力,也可以會看、會分析。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正確識別心電圖的一些知識點和常見異常心電圖的特點:
1.心電圖各波形代表的意義
P波:P波代表心房除極的過程,所以 在心電圖上出現P波異常,一般提示心房存在病變 ,例如:P波高尖提示右心房肥大。
P-R間期:P-R間期在心電圖上代表一個時間段,是指從心房開始除極到心室開始除極的這段時間,如果PR間期延長或者縮短,常提示心電傳導出現異常。例如PR間期短,常提示有預激綜合征。
QRS波群:QRS波群在心電圖上代表心室除極的過程及其所用的時間,如果一份心電圖上出現QRS波形態變異或者時限異常,常常提示心室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QRS波群高電壓,提示左心室肥厚。
ST段:是指從S波的止點到T波的止點這段距離,代表心室緩慢復極的過程。正常ST段有時限和振幅的正常范圍,超出中廚房外常常提示復極異常。
T波:QRS波群后的一個較矮的波,代表心室快速復極時的電壓變化,T波高尖提示高鉀血癥,T波低平或者倒置,代表心肌缺血。
QT間期:是指從Q波的起點到T波的終點所用的時間,心電圖上代表心室除極開始到復極完畢所用的全部時間,正常情況下其在0.32~0.44s之間。
(除極、復極可理解為心肌收縮或者舒張)
2.心率計算:
常規心電圖一小格是0.04s
三個大格為100次/分,五個大格60次/分
計算公式:60÷(P-P間期),即60÷(小格數×0.04)
注:P-P間期或R-R間期都可以。
竇性心電圖
1.正常心電圖
2.竇性心動過速
竇性P波規律出現,頻率大于100次/分,RR間期小于三個大格
(常見于發熱,甲亢,貧血,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休克)
3.竇性心動過緩
竇性P波規律出現,頻率小于60次/分,RR間期大于5個大格。
(常見于運動員,睡眠時,甲減,嚴重缺氧,顱內壓增高,器質性心臟病)
總結:看P-P或R-R大格數有沒有低于3或超過5。
房性
1.房性期前收縮(房早)
P波提早出現,形態異常與竇性p波不同,P-R間期大于0.12s。
2.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
連續3次或以上房性早搏,P波形態各異、P-P P-R不規律。
3.心房撲動(房撲)
房波消失,F波取而代之,撲動比較規律成一條波浪線,頻率為250-300次/分
4.心房顫動(房顫)
P波消失,大小不等形態各異f波代替,頻率為350-600次/分,心室率絕對不規律,R-R間期不相等(脈搏短絀)。
總結:QRS波正常的情況下主要看P波有無異常
室性
1.室性期前收縮(室早)
QRS波群提早出現且形態異常寬大畸形,時限大于0.12s,T波與QRS主波方向完全相反。
2.室性早搏二連律
每2次搏動中有1次室性早搏,每次早搏都無P波。
3.室性早搏三連律
每3次搏動中有1次室性早搏,每次早搏都無P波。
4.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
室性早搏(寬大畸形)連續出現3次或以上,心室率100-250次/分。
5.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QRS波形態與時限正常,P波可埋藏于QRS波群之間而不見,心率150-250次/分,節律規整,壓迫頸動脈竇可能使發作停止。
6.心室撲動(室撲)
無正常的QRS-T波,而是連續快速相對規律的大幅振動波,頻率為200-250次/分。
7.心室顫動(室顫)
QRS-T波完全消失,完全無規則的波浪曲線。
(心音消失脈搏血壓都測不到,一旦發生立即非同步直流電除顫)
總結:主要看QRS波群有無異常。
房室傳導阻滯
1.一度房室傳導阻滯
P-R間期延長,時限≥0.2s
2.二度I型傳導阻滯
P-R間期逐漸延長,直到P波不能傳入心室脫落,脫落后P-R間期重復以前的時限,一直重復。
3.二度II型傳導阻滯
P-R間期固定延長,伴有不規律QRS波群心室漏搏,4∶3 2∶1 3∶1 3比3等房室傳導阻滯。
4.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P-P,R-R相等,P波與QRS波完全脫離關系,房速>室速,QRS波形態正常或畸形。
總結:主要看P-R間期有無異常,注意區分。
練習題
1.心電圖如圖,考慮為
A.心房撲動
B.心房顫動
C.房性早搏
D.室性心律不齊
E.室性早搏
2.女,50歲。查體,無不適。最可能的心電圖診斷是
A.房性期前收縮
B.急性心肌梗死
C.房顫
D.室性期前收縮
E.心室顫動
參考答案:1、B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