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倪萍公開發表視頻,談論自己眼中的成熟,她說成熟就是不人云亦云,明白這世間的真相不是非黑即白,人性的本質,不是單純的善惡。
人性之所以復雜,在于利益糾結,情感糾葛,關系紛爭。
我眼中的成熟,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不盲目跟從,也不輕易被人的話語左右人生。
孔子曰:三十而立。
30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無論心智還是生理都已經達到成熟的狀態。這個年齡以上的人為人處世,結交朋友,都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和原則,寧缺毋濫。
人過30歲以后,無論跟對方關系多好,都不要輕易說出自己的三個隱私,說得越少,麻煩事就越少。
中國人有個不好的習慣,喜歡見面就問對方收入。不管前面談得如何相談甚歡,總能把話題拐到收入上。
被問者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
答了,若自己的收入不高,被人知道了丟臉傷自尊,也許當面不會嘲諷你,但背后指不定說你沒本事。尤其是在親戚之間,總會拿你上了大學,才拿這點工資,還不如誰誰誰沒上大學工資多的話來刻薄你,順便傳輸自己的讀書無用論。
倘若你說了自己工資高,他們極有可能以道德綁架你,要求你干自己不樂意的事,比如誰誰家長輩生病了,你作為小輩工資又高,你就得給多少錢慰問才算大方。
可他們不知道,你收入高的背后,花銷也高。人們只看到你的光鮮外表,卻不能看到你背后的凄涼。
朋友之間問收入,更顯得尷尬,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談錢傷感情,想要保持單純的友情關系很難。
前不久馬伊琍在《圓桌派》上說自己和閨蜜之間沒有一分錢往來,除了正常的人情消費,不會跟朋友扯上金錢關系。她還說,親戚之間救急不救窮,可以借錢給親戚買房或者周轉,但一定會寫上借條,約定好還款期,時間一到借債者還錢的同時還附上利息,這就等同于跟債主人情金錢兩清,不再欠債主人情,往后債主也別拿這個事說三道四,覺得你幫了別人,別人一輩子欠你的人情還不清。
馬伊琍的金錢觀和人情觀,非常拎得清,并不是小氣計較,而是丑話說前頭,將規矩說清楚,以免后續扯皮。
同樣的,不管你是面對親戚還是朋友也好,你的收入多少,家庭財政狀況如何,都沒必要如實相告。少透露點隱私,就少惹點麻煩,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是否正在打你的錢的主意,要么跟你借錢,要么想套你的錢出來投資。
人是社會動物,喜歡群居生活,也喜歡扎堆聊天,唯恐自己不合群,顯得怪異。尤其是女人,扎堆在一起就喜歡談論家長里短。
之前有個讀者小琴傾訴,說自己太單純了,不過是朋友之間閑聊,沒想到她根本守不住秘密,將我說的話轉身就告訴了別人。而她跟我說的話,我到現在都沒跟第二個說,替她一直保密。
原來,小琴跟老公有段時間夫妻生活不是很和諧,很苦惱,去醫院檢查了,又檢查不出什么毛病,又去看了心理醫生。醫生說他們之間存在某種問題,要讓她的丈夫改掉這個心理毛病,放松心情。但她老公總是聽不進去,不愿改正,所以夫妻生活才緊張。
小琴嘴巴沒把牢,將閨蜜當成知己一樣看待,自己的苦惱毫無保留地說了,當時閨蜜還站在她這一邊,數落男人怎么能這樣。
小琴也覺得閨蜜理解自己的苦楚,心里寬慰了許多。沒想到,后來一次姐妹團聚會,其他小姐妹都有意無意地開她的玩笑,這讓她非常尷尬,接話不是,不接話也不是,畢竟這是夫妻間的私密事,怎么能在眾人面前討論呢。
從那以后,小琴便長了一個心眼,不再隨意將家里的事,全部兜底告訴別人。
當秘密被告知第二個人的那一刻起,它就不再是秘密。
很多人喜歡逢人就訴苦,埋怨,訴說自己的不幸。其實沒有多少人會關心你的過去,真正懂你的人,你不說,他也懂得你的苦楚,不懂你的人,你解釋再多也無用。
少年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將原生家庭的過往告訴同學朋友,談論自己的不幸,祈求安慰和同情。
長大后,我們學會了一個人扛,將心事藏在內心獨自品嘗。
梁羽生說:“中年心事濃如酒,少女情懷總是詩。”
30歲以后,經歷的事情多了,也就明白,就算將事情告訴別人,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還不如一個人慢慢消化。
一個人成熟的基本標志,便是能管住自己的嘴,獨自強大內心,消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劉同說:"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后是成長。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
當你學會享受孤獨,獨自品味人生百味時,就說明你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