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994—2011年全國高考地理分類匯編專題01地球地圖

1994—2011年全國高考地理分類匯編專題01地球地圖

一、單項選擇題

地形等高線的彎曲與疏密蘊含著許多關于地形的信息。右圖是某地區等高線地形示意圖。

1、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單科卷)圖中所示地區山脊的基本走向為

A.東北——西南向  B.東西向C.西北——東南向  D.南北向

【答案】A 

【解析】方向的判別有三種方式指向標、經緯網、上北下南。本題即以上北下南判別山脊走向。

2、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單科卷)圖示山體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B. 上部較陡下部較緩

C. 上、下部均平緩     D. 上部較緩下部較陡

【答案】B

【解析】讀圖可知,圖中西北坡近山體主峰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遠主峰的西北則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該坡面為一凹坡。

3、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下列排列正確的是   

A天圓地方→不規則球體→球形          B不規則球體→天圓地方→球形

C球形→天圓地方→不規則球體          D天圓地方→球形→不規則球體

【答案】D

【解析】古代的人們憑知覺認識世界于是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后來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證明了地球是球形的現在通過精密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

4、(1999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廣東卷)與平面圖中自X至Y地勢變化最符合的剖面圖是 (     )

【答案】C

【解析】本題出現的是一種新穎的地形剖面變化圖,從另一個角度考查學生對河谷平面地形與剖面地形特點的判斷。圖中XY剖面線橫貫了三條河流(含一條支流),就應該出現了個河谷剖面,A、B因此可排除。另外,河流流經地帶應該是兩側高、中間低的匯流集小區城,D圖不但只有兩個河谷,而且集水條件不充分,大小。故只有C圖符合題意。

5、(1999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廣東卷) 圖4中各等值線的值自北向南遞減 (     )(雙選)

 

A如果是等壓線圖①線為槽線         B如果是等高線圖②線經過區域為山谷

C如果是海洋表面等溫線圖②線為暖流 D如果是等降水量圖a地降水多于b地

【答案】AC

【解析】解題關鍵點①明確等值線數值大小(自北向南遞減)。②根據等值線凸凹方向判斷對比①、②區域值的大小。由圖可知①線所經過區域等值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北)凸可判斷此區與同條件②線區域值比應為低值區②線經過區域等值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南)凸則其值應比同條件①線區域值高。由此可判定若為等壓線圖則①線為槽線②線為脊線。若為等高線圖則過①線區域為山谷過②線區域為山脊。若為海洋表面等溫線圖①線經過區域水溫低①線應為寒流②線經過區域水溫高②線應為暖流。從等降水量圖來判斷按等值線數值的大小可斷定 b處降水應比 a處多。由以上推論可知正確答案為 A、C。

6、(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考試大綜上海卷)根據圖中的比例尺估算黃興公園的面積約為(  )

A.6,000m2                                          B.60,000m2

C.600,000m2                                        D.6,000,000m2

【答案】C

【解析】依據圖中比例尺、圖上距離計算實際距離及實際面積。圖中黃興公園大體呈長方形寬約2cm(640m)長約3cm(960m)估算其面積為600000m2。故正確答案為 C。

7、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下列等高線示意圖(圖2)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圖2等高線示意圖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沙丘是沙漠中常見的地貌大多由風力吹拂而成。沙丘外形一般呈新月形且高出沙漠表層因此等高線呈新月形且海拔高度由四周向中心增大故A項正確。而②、③、④三項則分別是山頂、陡崖、鞍部。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海南)圖5為某平原地區土壤表層解凍起始日期的等值線圖。完成1718題。

8、推測P地屬于

A草原區        B森林區        C都市區       D農耕區

【答案】C

【解析】P地土壤表層解凍起始日期比周圍早呈環形分布說明溫度高都市區有熱島效應。

9、圖示區域可能位于

A美國           B法國          C澳大利亞     D巴西

【答案】A

【解析】解凍起始日期在34月說明北半球國家冬季氣溫低于0°C法國大西洋沿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冬季氣溫高于0°C南部地中海沿岸是亞熱帶。只有選A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文綜天津卷(新課程))讀某地景觀示意圖(圖2)及其等高線地形圖(圖3)回答3—4題。

10、該景觀示意圖繪制者應位于圖3中的

A.a點                         B.b點

C.c點                         D.d點

【答案】A

【解析】該題較新穎考查考生地圖的相關知識。從圖2的景觀圖的特征來看繪圖者應位于道路右側房屋和涼亭位于道路左側、繪圖者的左前方如下圖所示。因此在圖3中繪圖者應位于a點。

11、
圖中涼亭與房屋實際間距為600米則兩山頂之間水平距離約為(  )

A.900米                           B.1200米

C.1500米                         D.1800米

【答案】B

【解析】涼亭和房屋的實際間距為600米量出兩地圖上距離大約為1厘米再量出兩山頂的圖上水平距離約為2厘米故兩山頂的實際水平距離為1200米。

12、(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考試文綜京皖蒙卷(舊課程)) 下列四幅圖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東南的是(  ) 

【答案】B

【解析】從經緯網地圖上判斷兩點的相對方向東西方向判斷依據地球自轉方向南北方向依據南北半球中南北方向判斷原則。A 圖中依據緯度可知甲位置最北丁位置最南。丙最東甲最西、丙應在丁東北。故 A不符合B 圖為南半球越近南極點位置越南地球自轉為順時針自西向東判斷相對兩點方向B 圖符合甲在乙西北丙在丁東南故 B 選項正確。C、D 兩圖從 C 圖緯度分布、D 圖自轉方向可判斷都為北半球C 圖中甲應在乙的東

北方向可排除D 圖中甲也位于乙東北方向即可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浙江卷)圖4是某地地形圖MN、PQ是地形剖面線。①、②是水庫若從中選擇一個作為自來水廠的水源地其條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設費用最小。完成78題。

13、M→N、P→Q對應的地形剖面圖和應選擇的水庫分別是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答案】B

【解析】由題圖,N→N對應的地形剖面圖中,自上而下來看,其在550.0米處的地勢較高(位于山脊處),然后再向南是一個大的山谷地帶,再向南,等高線由稀疏到密集,再然后,是一個高地平臺,顯然M→N對應的地形剖面圖是上圖中的甲圖。同理P→Q對應的地形剖面圖是上圖中的乙圖。又知道①、②是水庫若從中選擇一個作為自來水廠的水源地其條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設費用最小。據此分析②水庫離自來水廠廠址較近并且符合題意條件顯然選項C正確。

14、Z村擬建一座玻璃溫室大棚和一家污水處理廠應依次布局在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因地制宜利用光熱資源建設玻璃溫室大棚和選址建設污水處理廠以及讀圖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由題圖玻璃溫室大棚的選址建設一是需要一塊面積相對較大、地形相對平坦二是比較向陽的地方顯然圖中的③地地形相對開闊而平坦并且位于面積較大的山梁平地地區同時還向陽而⑥地位于居住區所在河流的下游地區也符合選址要求選項D正確。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江蘇卷)圖6為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9~I0題。  

15、甲河與乙河的分水(脊)線是

AKLOP線    BKMOP線    CKMNQ線    DKRQ線

【答案】B

【解析】分水(脊)線從大的方面來說往往是山脈或高低從微地貌來說又是以山脊。

16、擬在K點與T點之問選擇起伏較平緩的路線修建供拖拉機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線是

AKRQPT線     BKMNQPT線 CKLOPT線     DKST線

【答案】D

【解析】按照“K點與T點之間選擇起伏較平緩的路線”的要求選擇等高線分布比較系數的線路。糾錯剖析本題不會判斷等高線彎曲程度較大處為兩條河流的分水嶺修建交通線路多沿等高線修建或者是在等高線稀疏處修建。

(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讀下圖回答1920題。 

17、圖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A東北方   B東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答案】C

【解析】由經度信息找出劣弧確定東西方位由緯度信息判斷南北方位。

18、該國國土面積約為

A0.11萬km2  B1.1萬km2  C11萬km2   D110萬km2

【答案】B

【解析】經緯網中1緯度=赤道上1經度=111KM。

2007年高考廣東卷地理讀圖5及結合相關知識回答1112題。 

19、河流R的流向為

A自東向西   B自西向東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答案】B

【解析】河流始終由高海拔向低海拔流動地震、火山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分布在板塊的交界地帶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區其發生的共同條件是巖石破碎、坡度陡峻長時間降水等。從地形圖特征分析圖示區域西高東低、北高南低且北部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峻河流走向為東西方向因此河流自西向東流。

20、若此圖表示某類地質災害發生后的地形狀況此災害最可能為

A火山噴發   B滑坡    C地震    D泥石流

【答案】B

【解析】圖示區域地質災害主要應表現為外力作用形成的而泥石流的發生一般在陡峻的谷地圖中的北部坡度陡峻的地方并不是山谷中部河流流經的地方地形起伏很小因此最有可能的地質災害為在北部出現滑坡。

讀我國北方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圖2回答34題。 

21、(2009年高考天津卷)甲成為圖中區域規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條件是

A地處河流上游水質良好             B周圍地貌多樣風景優美

C地形平坦開闊交通方便             D背靠丘陵緩坡滑坡很少

【答案】C

【解析】從圖中等高線可以看出,甲的地形平坦,甲處有較多條道路在此交匯,有利于人員和貨物的集散。所以交通方便促進聚落的形成。

【考點定位】考查聚落的形成的區位條件。

22、(2009年高考天津卷)地質隊員發現乙處有金礦出露考慮流水的侵蝕、搬運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積物中的細小金粒的地方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根據等高線可以看出d處與乙在同一個山谷乙處的流水流到d處由于水流速的降低細小金粒在此沉積。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浙江卷)某校學生于臺風過后前往某山區實習觀測溪谷的變化情況。圖1為學生實習地區的等高線地形圖。完成3—4題。

23、學生在實習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發量           B溪谷的蒸發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臺風降雨量堆積物粒徑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積物粒徑大小

【答案】D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斷與分析。學生可以利用等高線地形圖分布情況結合實習中觀察的情況可以得知溪谷的坡度和溪流堆積物的粒徑大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也可以測量但是溪谷的蒸發量和臺風的降雨量需要氣象站監測得出。

24、學生在溪谷的觀測點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答案】B

【解析】根據等高線的分布情況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為溪谷發育地區故甲和丙為學生在溪谷的觀測點。

2007年高考寧夏卷文綜圖5為美國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時等溫線圖。回答911題。

25、O、P兩點的溫差最大可超過

A4℃    B3℃    C2℃    D1℃

【答案】A

【解析】本組題主要考查城市熱島效應以及從等值線圖中獲取、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圖5中的O、P兩點的氣溫分別是25℃<O<26℃,29℃<P <30℃。兩點的溫差是3℃<溫差<5℃最大溫差超過4℃。正確選項是A。

26、若只考慮溫度因素則近地面N點的風向為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

【答案】B

【解析】從圖5的等溫線分布狀況看出該圖表示的是城市熱島現象。解題關鍵是要將平面圖轉換成立體的熱力環流圖。P點位于城區溫度高氣壓低N點位于郊區氣溫低氣壓高。近地面的風應該從N點吹向P點加上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的影響風向是東南風。正確選項是B。

27、圖6中與M、P、N一線上空等壓面的剖面線相符合的示意圖為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圖5中的P點由于氣溫高空氣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壓所以等壓面向高空凸出。正確選項是C。

圖1是亞熱帶歐亞大陸東部某地等高線分布圖讀圖回答1-3題。 

28、(2009年高考四川卷)圖示區域內擁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資源是

A.瀑布飛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峽谷

【答案】B

【解析】圖中大部分為低山深丘南邊右下角為一湖判斷理由河流流至200米等高線處中斷因此圖中區域最突出的旅游資源應為湖光山色。選B。

29、(2009年高考四川卷)下列四地的農業生產活動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膠

C.丙——種植棉花                  D.丁——發展茶園

【答案】D

【解析】根據提示“圖1是亞熱帶歐亞大陸東部”可斷定本區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甲在河谷湖邊平地應以耕地為主育用材林應選擇在山頂部分。乙位于山頂處而且橡膠為熱帶植物排除。丙處等高線密坡度大不適宜開墾為耕地也就不宜種棉花。丁為山地發展茶園較好。一是亞熱帶地區氣候濕潤土壤呈酸性紅壤適宜茶樹生長二是坡地排水條件較好三是靠近湖區多云霧利于生產優質茶。選D。

30、(2009年高考四川卷)對圖示區域地理事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河流②與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風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現霧

【答案】C

【解析】①地位于河流下游靠湖區,并不是三角洲。河流②與河流③流向相同,都流向西南。(根據等高線在河谷地帶朝上游彎曲判斷河流流向)。圖中湖泊面積較大,存在水陸熱力差異容易形成水陸風。夜晚水上氣溫高于陸地,所以陸地上存在的氣壓高于水面,存在從陸地吹向水面的風。所以選C。乙和甲地相比,應該是甲地靠近湖泊水面,空氣濕潤,水汽豐富,更容易形成霧。

(2007年高考天津卷)暑假某地理小組在下圖冀東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所示地區野外考察。讀圖回答1011題。 

31、在a、b、c、d四處中學生們發現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華北地區陽坡蒸發量遠遠大于陰坡土壤的肥力條件之一是水分。就華北地區來看由于降水集中夏季同時降天數少從非地帶因素考慮山地的陽坡和陰坡、迎風坡和背風坡植被的差異是陰坡好于陽坡、迎風坡好于背風坡原因是陰坡的風化作用較弱水土流失較少、蒸發量較小土壤肥力條件好于陽坡。

32、夜晚學生們宿營最為安全的地點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由于題干中指出此圖位于華北冀東地區從安全角度考慮暑假期間宿營地盡量回避容易發生洪澇、泥石流、雷電多易發區結合圖示可知a處為山脊地勢較高、且平坦開闊宿營條件最好、最安全。

圖2中,H地恰與某高壓天氣系統中心相吻合,該天氣系統以每天200千米的速度東移.據此完成6-8題 

33、(2009年高考全國Ⅱ卷)H地與甲聚落的相對高差約為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

【答案】B 

【解析】難度較小為簡單的相對高度計算。H地的海拔約為2 000米甲聚落的海拔在400--- 600米之間兩地的高差約為1 500米。

34、(2009年高考全國Ⅱ卷)上午10時H地氣溫為12°C甲聚落氣溫為17°C。到15時甲聚落的氣溫最接近 A.15°C       B.18°C       C.21°C       D.24°C 

【答案】D

【解析】有一定難度需要綜合考慮高度、天氣時氣溫的影響。兩地的高差約為1 500米按照正常的氣溫垂直遞減率(6℃/1 000米)計算兩地溫差是9 ℃。上午10時當H地氣溫為12℃時甲聚落的氣溫理論上應該為21℃但實際氣溫只有17℃說明甲聚落此時可能正經歷著陰雨天氣。到15時兩地氣溫都隨著太陽輻射和地面輻射的日變化而升高而且高壓中心東移至甲聚落附近天氣轉晴。氣溫升高實際氣溫一定要高于10時的理論氣溫

21℃。

35、(2009年高考全國Ⅱ卷)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氣狀況為

 A.晴天轉陰雨       B.大風有浮塵     C.晴暖有微風       D.陣風間暴雨 北

【答案】C

【解析】第二天甲聚落繼續受高壓系統控制天氣晴朗穩定氣溫與昨天接近在20℃左右;又因位于反氣旋的西側受偏南氣流的影響因而可以說睛暖有微風。

[考點定位]地圖中的相對高度計算、大氣的氣溫垂直變化、逆溫、常見天氣系統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變化。

 圖1示意某區城某月一條海平面等壓線圖中N地氣壓高于P地。讀圖2完成3—5題

36、(2009年高考全國I卷)N 地風向為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

【答案】A

【解析】由圖中經緯線可知該地位于北半球由于 N地氣壓高于P地根據氣流總是從高壓流向低壓在N作切線再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在北半球向右偏N地風向應為東北風。

37、(2009年高考全國I卷)M、N、P、Q四地中陰雨天氣最有可能出現在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答案】C

【解析】由圖可知在P地出現低壓槽P地為低壓區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所以答案選C。

38、(2009年高考全國I卷)當M地月平均氣壓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現的地理現象是

A巴西高原處于干季              B尼羅河進入豐水期

C美國大平原麥收正忙            D我國東北地區寒冷干燥

【答案】D

【解析】當M地月平均氣壓全年最高的月份M地為陸地所以此時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時我國東北地區寒冷干燥就選D巴西高原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此時正值雨季豐水期尼羅河主要來自于北半球美國大平原麥收應在夏秋時期所以選項ABC都不能選。

云量是以一日內云遮天空的百分比來表示。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區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56題。 

39、(2009年高考福建卷) 據圖中信息判斷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時數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氣溫日較差大于乙地

C、乙多年平均相對濕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間變化大于丁地

【答案】B 

【解析】解該題組關鍵是對概念云量的理解和等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線圖的判讀。根據等值線圖判讀基本原理,運用“高高低低”的規律可知,甲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屬于(50,52)范圍內,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屬于(64,66)范圍內,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屬于(46,48)范圍內,丁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屬于(50,54)范圍內,甲地多年平均云量小于乙地,即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時數大于乙地,甲地云量少于乙地,則大氣的保溫作用弱,因而甲地多年平均氣溫日較差大于乙地,乙地云量大于丙地,日照時數小丙地,因而乙多年平均相對濕度大于丙地,丙地等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線的密度比丁地稀疏,因而丙地云量空間變化小于丁地,即只有B項正確。

40、(2009年高考福建卷) 影響乙地等值線向北彎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風    C、緯度位置    D、海陸位置

【答案】A

【解析】乙地等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線向北彎曲說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大于兩側地區這是由于乙地處于雅魯藏布大峽谷處西南季風從印度洋上帶來的水汽在乙地受地形抬升易成云致雨即選A。

【考點定位】該題組考查對等值線圖的綜合運用和對新概念云量的理解能力。

41、(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江蘇卷(新課程))圖5是四幅等高線地形示意圖能體現“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

A.a圖            B.b圖           C.c圖              D.d圖

【答案】D

【解析】a圖中寺廟位于山坡b圖中位于山頂、c圖在陡崖頂部d圖在山間盆地“深山藏古寺”其寺廟應座落于山間盆地故 D 選項正確。

 甲、乙兩地點之間有三條道路相連某地理活動小組測繪了這三條道路的縱向剖面圖圖3讀圖3完成6—8題。 

42、(2009年高考全國I卷)甲乙兩地點間高差大致為

A80m               B110m           C170m          D220m       

【答案】B

【解析】6.由圖可知甲乙兩地中一地海拔大約260m一地為150m所以答案為B.

43、(2009年高考全國I卷)在對應的地形圖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為直線                    B道路②經過兩地間的最高點

C道路③最長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答案】D

【解析】在山區交通線路一般采用“S”型來避開陡坡不能確定道路①為直線A選項不合理根據線路選址原則道路不可能會經過最高點顯然B錯誤道路③坡度最大線路最短C選項錯誤所以答案為D

44、(2009年高考全國I卷)若使用大型運輸車從乙地運送重型機械設備至甲地最適合行車的是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答案】B

【解析】由圖可知道路①整體坡度較緩適合重型機械的運輸答案選B。道路③坡度最陡線路②在3000m之后坡度一直較陡也不適合重型機械的運輸所以選項ACD都不能選

圖4為兩種地質現象示意圖圖5為華北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結合圖文材料回答89 題。

45、發生圖4所示兩種地質現象共同的必要條件是

A.突發地震                                                 B坡度較大的山地

C連降暴雨                                                D.地表堆積物較多

【答案】B

【解析】發生圖4所示兩種地質現象為滑坡、泥石流其共同的必要條件是坡度較大的山地突發地震可以引起滑坡連降暴雨也可以引起滑坡地表堆積物多少不是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條件即選B。

46、圖5所示的四處房屋陽光射入時間最長且受圖4所示地質災害威脅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四處房屋位于陽坡南坡陽光射入時間長同時位于山脊處受滑坡、泥石流威脅小a、c、d三處房屋位于山谷處易受滑坡、泥石流威脅所以b處符合要求。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卷課標版讀圖1完成68題。 

47、圖示區域內最大高差可能為

A50m    B55m  C60m    D65m

【答案】C

【解析】本組題考查等高線的判讀地形與河流等地理事物聯系能力。圖中最高處海拔在80—85米之間最低處海拔在20—25之間所以最大高差無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C正確。

48、圖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①②③④四處③處等高線最密集流速最快。C正確。

49、在圖示區域內擬建一座小型水庫設計壩高約13 m。若僅考慮地形因素最適宜建  壩處的壩頂長度約

A15m    B40m  C90m    D65m

【答案】B

【解析】僅從地形因素考慮大壩建在如下圖示位置設計壩高13米大壩頂端最高與50米等高線持平不能超過50米等高線由圖例可知壩頂長約為40米。

(2000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廣東卷(舊課程))讀圖4判斷1618題。
50、河流ab段的流向為(  )

A.自西北向東南                          B.自東南向北南

C.自東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東北

【答案】B

【解析】由圖可知河流流經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北端高度>50米,南端高度<50米),河流總體流向由北向南,在ab段其流向應為a流向b,即由東南向西北。故B選擇正確。

51、斷崖頂部的E點海拔可能為(   )

  A.59米          B.99米        C.199米          D.259米

【答案】D

【解析】斷崖頂部E點海拔高度應在250米至300米之間,由此判斷D選項正確

52、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較不合適的是(  )

A.甲坡修水平梯田種水稻                  B.丙坡種植果樹

C.乙坡植樹種草                          D.乙坡修水平梯田種水稻

【答案】A

【解析】首先判斷甲、乙、丙所處地形為丘陵地區且三處地形坡度不同結合坡度大小找出土地利用較不合理的選項。甲處坡度較大不宜修梯田應種水土保持林乙坡較緩能修水平梯田種水稻或植樹種草丙坡也是緩坡能種植果樹。因此只有 C 選項土地利用不合理。故選項為 C。

(2000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文綜吉林、江蘇、浙江卷(舊課程))讀華北某地地形圖(圖1)據圖判斷13題

53、①②③④四條坡面線的坡度比較(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據標高可知該地形海拔在 500米以下為山丘。從①②③坡面線對比可知①處坡面線所經等高線密集坡度陡③處等高線最稀疏坡度最緩。故正確答案為 C。

54、實際調查發現乙坡植物生長好于甲坡其原因為乙坡的(  )

A.日照較強輻射收入多                         B.蒸發較少土壤水分條件較好

C.氣溫較高且日變化大                         D.降水較多水源充足

【答案】B

【解析】此區為華北地區甲坡為陽坡乙坡為陰坡乙坡日照氣溫不如甲坡。且甲坡處于夏季風迎風坡降水應比乙坡多。故 D 選項錯誤乙坡植物生長好于甲坡是因為陰坡蒸發較少土壤水分條件較好。即 B 選項正確。

55、若乙坡植被受破壞成為荒坡則對其合理的開發整治措施是(  )

A.放牧山羊                                    B.種植喜陽的經濟林木

C.修梯田種植水稻                            D.營造混交林

【答案】D

【解析】根據荒山治理的主要措施應是植樹造林的原則可將選項 A、C 排除。再根據乙坡為陰坡不可能種植“喜陽的經濟林木”。B 選項也可排除。

(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考試文綜京皖蒙卷(舊課程))讀下圖圖中等高線表示一種風力堆積的地表形態。回答79題。

56、圖示地區的盛行風向是(  )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

【答案】B

【解析】根據沙丘的形狀迎風坡較緩背風坡較陡在背風坡的兩側由于風力的作用形成了兩個伸出的沙角即為“新月形沙丘”。緩坡為迎風坡根據指向標指示的方向可推斷該地區盛行風向為西北風。故正確答案為 B。

57、Q點對P點的相對高度(H)最大可以達到(米)(  )

A.4041                      B.4950

C.5960                      D.6061

【答案】C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 Q 點的高度應在 860米至 870米之間P 點高度應在 810米至 820米之間。因此 Q 點對 P 點的相對高度(H)取值應在 40至 60之間其最大取值應在 59至 60之間即 C 選項正確。

58、該類地形在我國可能廣泛分布的地區是(  )

A.東北地區                         B.東南地區

C.西北地區                         D.西南地區

【答案】C

【解析】由圖可知此地表形態應為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干旱氣候區。故正確答案為C。

(2008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江蘇卷)圖5是“某地地形簡圖”M點位于365°N。兩中學生分別到達P、M點測量并計算出兩點相對高度是288米。讀圖回答79題。

59、兩學生測量當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術是

A遙感           B全球定位系統   C地理信息系統   D數字地球

【答案】B

【解析】GPS(全球定位系統)手持機的屏幕上應顯示其所在地點的經度、緯度和海拔高度的三維坐標。

60、圖中P、Q兩點之間的四條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從P點至Q點間的四條小路中穿過的等高線條數越多起伏越大反之起伏越小。因此圖5中③起伏最大②起伏最小。 

61、冬至日正午M峰頂的影子正好移至P點則P、M之間的水平距離大約是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答案】C

【解析】冬至日正午M峰頂的影子正好移至P點說明這兩地在同一條經線上。根據冬至日直射點緯度和M地緯度可計算出M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為30°。如右圖所示根據M、P間 的相對高度為288m冬至日時M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30°可以計算出M、P之間的水平距離大約為500米。

(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大綜廣東、廣西、河南卷(舊課程))圖1表示2001年我國四個地區三個產業的產值結構和就業結構。讀圖回答1—2題。

62、產值結構與就業結構比較一致的地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63、可與①②③④情況相符的地區排列依次是(  )

A.北京、黑龍江、海南、西藏               B.北京、西藏、黑龍江、海南

C.黑龍江、海南、北京、西藏               D.海南、西藏、黑龍江、北京

【答案】A

【解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廣東卷(新課程))圖2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圖其中縱坐標的劃分間隔為0.5cm橫坐標的劃分間隔為1cm讀圖2回答56題

64、圖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別是

 A.1:1000和150000          B. 1:2000和150000

C. 1:5000和120000          D. 1:20000和15000

【答案】D

【解析】本題為比例尺計算由圖中可知橫坐標比例尺應為1∶5 000縱坐標比例尺應為0.5∶10 000=1∶20 000。

65、圖中B點的絕對高度和相對于A點的相對高度分別是

A.350米和200米           B.300米和250米

C.300米和350米           D.200米和300米

【答案】C

【解析】讀圖可知B點海拔為300 mA點海拔為0.5米二者的相對高度約為350米。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天津卷)讀冀北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4)回答78題。

66、為把鋁土礦石運到火車站計劃修一條公路合理的選線是a、b、c、d中的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修建公路一般沿等高線要求地形平坦距離近便 a、b經過地區地形復雜 d雖然沿等高線但經過居民點同時線路較長綜合考慮選擇c線路合理。

67、圖中有四座小水泥廠原料主要來自采石場產品主要外運若在環境整治中只保留一座應保留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圖中冀北某地判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東南風、西北風為盛行風水泥廠應避開主導風向原料主要來自采石場產品主要外運應考慮交通方便保留丁最合理。

(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大綜上海卷(文科使用))據報道中國已初步選定朗伊爾賓(北緯78°、東經15°附近)為“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站址。

68、根據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經緯度位置判斷它位于上海的(  )

A.東南方向                         B.東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的經緯度,可知黃河站位于杭州的西北方向。

69、北極地區寒風凜冽,考慮到當地所處風帶的盛行風向,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營地建筑的門窗應該避開的朝向是

 A、東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東北方向

【答案】D

【解析】北極地區位于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刮東北風,所以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營地建筑物的門窗應該避開的朝向是東北方向。

(2007年高考江蘇卷地理)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地區等高線地形示意圖單位米”途中虛線表示山脊線或溪流。讀圖回答34題。

70、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觀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見下題。

71、d圖中甲處最易發生的地質災害是

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

【答案】A

【解析】提取有效信息十分重要。“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詩句包含兩大主要信息一是地形和水文信息即瀑布二是該瀑布落差較大。不同地形的等高線特征的掌握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知識基礎。兩者有效的結合就能得到出正確的結論。瀑布的等高線特征位于河谷地區等高線從低處向高處凸出的集水線上的陡崖處幾條等高線重疊在一起是流水侵蝕強烈的表現。圖a和圖d陡崖皆出現在山脊處圖b雖符合瀑布的特征但陡崖最小相對高度較小。錐形火山的等高線特征等高線呈同心圓并且中高周低。泥石流一般出現在山谷中甲處雖位于陡崖附近但不一定是斷層即使是斷層也不一定處于活動狀態且一旦地震附近三地區也會受影響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地區的陡坡上如果植被破壞嚴重加之夏季多暴雨極易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因此可以判斷該陡崖是由滑坡引起的。

2007年高考全國II卷文綜圖1所示區域屬于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回答35題。

72、R、Q兩點的相對高度可能為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100米

【答案】C

【解析】試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的形式呈現通過相對高差的判讀、海拔高度的計算、災害類型的推測主要考查考生對地理基本規律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距相等等高線的疏密反映地形的陡緩等高線的不同形態代表不同的地貌類型這些隱含信息都是解答該題的關鍵。由圖中等高線的數值推知R點的海拔1200<R<1300米和Q點的海拔200<Q<300米的范圍R點可無限接近1300米也可無限接近1200米但不會等于這兩個數值同理Q點可無限接近300米也可無限接近200米。因而兩點最大高差無限接近1100米兩點兩點最小高差無限接近900米但不會等于這兩個數值900—1100米之間的任意數值都可為R、Q的相對高度。

73、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兩地是

AM、N   BM、P   CM、Q   DP、Q

【答案】A

【解析】圖中M點位于400—500米兩條等高線之間的一條閉合等高線內其數值有兩種可能即 300<M<400米或500<M<600米圖中N點500<Q<600米、P點400<Q<500米、Q點200<Q<300米三點中只有N點海拔與之相符。

74、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應特別注意防治的自然災害是

A風沙    B洪澇    C滑坡    D寒凍

【答案】C

【解析】根據Q點所在區域等高線的形態可推知其地貌類型為一山谷且向東南敞開根據等高線的疏密又可推知該點東北部地勢較陡根據文字信息可知整個區域位于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盛行東南風因而可進一步推測當地應重點防止的自然災害是滑坡。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北京卷圖2是經緯網圖層和中國省級行政中心圖層的疊加圖圖中經緯線間隔度數相等。讀圖回答第36題。 

75、經緯網的緯線間距為

A3°    B5°   C8°    D10°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經緯網知識、中國陸地行政區劃的范圍及輪廓、省級行政中心的大致位置,以及讀圖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

【解析】由題圖可知,我國陸地部分的最南位置大致在北緯20°,最北端在北緯53°,兩地垂直距離的緯度差約33°;由于題圖中經緯線間隔度數相等,選項B正確。

76、圖上標出的經緯網格區中

A ②與③都處于暖溫帶

B 隨地球自轉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從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晝長變化幅度大

D從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幅度大

【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溫度帶分布、地球自轉運動角速度、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以及讀圖判讀分析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

【解題思路】據題圖和上題分析圖示地區中①地是我國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該市屬于中溫帶而②地應該是甘肅蘭州市為暖溫帶地區選項A錯誤。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南北兩極為零外其他地區都相同所以③④兩地的自轉角速度都相等選項B錯誤。從春分到夏至期間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緯度位置越高其晝長變化幅度越大很顯然①地緯度位置較高其晝長變化幅度比④地要大選項C正確。從夏至到秋分日時段

內太陽直射點自北回歸線向赤道地區移動②地緯度較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幅度較小而⑤地緯度位置較低其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幅度要大于②地選項D錯誤。

77、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兩個網格區是

A ①和④    B②和③

C ③和⑤    D④和⑤

【答案】A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人口密度以及我國區域地理人口分布特征。難度中等。

【解題思路】所謂人口密度就是指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標。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頃內的常住人口為計算單位。我國新疆區因地處內陸氣候干燥人口相對較少而我國中東部地區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地勢低平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人口密度相對較大選項A正確。

78、從地形和降水條件分析最易發生泥石流的網格區是

A 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我國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區及其形成原因以及讀圖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

【解題思路】由題圖我國西南地區地勢高聳崎嶇又因為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沛如果再加上植被破壞很容易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選項D正確。而圖中的①地多暴風雪、融冰水災和沙塵暴等氣象災害②地多沙塵暴等氣象災害④地為黃土高原地區多水土流失等生態災害等。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到野外考察。圖3為考察區域地形圖虛線所示為考察線路。讀圖回答78題。

79、下列描述可能與實地情況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從西南流向東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園                          D④地是觀賞瀑布的最佳位置

【答案】C

【解析】①地附近的河流從東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④地位于瀑布上游地區觀賞瀑布的最佳位置是在瀑布的下游位置③地位于低山南側的緩坡處根據圖中30°N可知該地有茶園。

80、該考察線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答案】A

【解析】該考察線路起點海撥最低點海撥為(100 200)最高點為④地附近海撥為(500600 )即該該考察線路的高差范圍是(300500)結合選項可知A正確。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圖4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910題。

81、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點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東深度增大            D由東向西深度增大 

【答案 】D

【解析】根據圖中不同震源深度圖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點是由東向西深度增大。82.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以東海域發生了 級地震,福島核電站遭受破壞,其泄漏的污染物隨洋流擴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B.西北  C.東北     D.東南 

【答案】B

【解析】日本以東海域為日本暖流,向東北方向流動,即福島核電站遭受破壞,其泄漏的污染物隨洋流擴散的主要方向是東北。其泄漏的污染物隨洋流擴散的主要方向是東北。

(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大綜遼寧卷(新課程))圖1是韓國南端濟州島的等高線地形圖和圖中MN、NO、PQ、KL四線的地形剖面圖。讀圖1回答5—6題。

83、與剖面線MN、NO、PQ、KL相對應的地形剖面圖依次是(    )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首先觀察4條剖面線的海拔高度MN線的中部海拔高度是4條線中最高的(1 000米左右)4幅地形剖面圖中只有④完全符合條件因此正確答案只能在BD中選擇NO線的中部海拔高度是4條線中僅次于MN的(500米左右)4幅地形剖面圖中只有③完全符合條件。B是唯一正確的。

84、濟州島以西海域屬于(    )

A黃海           B渤海           C南海           D日本海

【答案】A

【解析】我國東隔黃海與朝鮮、韓國為鄰濟州島屬于韓國的國土其西部當然是黃海。

 

二、綜合題

85、(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文綜全國卷Ⅰ(舊課程)36)圖4、圖5分別是我國華北某地地形圖和氣溫降水圖讀圖并完成下列要求。

(1)請在給出的方框內畫出自甲至乙的地形剖面。
(2)圖5中丙地某日的降水類型可能為(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入題后括號內)(    )

 A.對流雨臺風雨                          B.鋒面雨地形雨

C.對流雨鋒面雨                          D.地形雨對流雨  

(3)若此次降水為上述類型請敘述其成因。

(4)此次降水對丙地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入題后括號內)(    )

A.侵蝕作用      B.風化作用         C.堆積作用         D.搬運作用  

【答案】

(1)答案參見下示意圖。甲地高于550 m  乙地在300 m  最低在150 m200 m之間 整圖轉折趨勢正確

(2)B

(3)形成鋒面雨的原因華北地區8月降水類型多為鋒面雨此時雨帶北移至此地東南暖濕氣流與北下冷空氣相交形成鋒面產生降水。形成地形雨的原因丙地地處低山山坡暖濕空氣行進至此沿坡上升水汽凝結形成降水。

(4)A(或A、D)

86、(2001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文綜天津卷(新課程)浙江、江蘇等13省卷(舊課程)36)某山區的一所學校擬組織學生對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進行調查。讀圖5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斷在E、F、G三個地點中能目測到公路上經過H處車輛的是     。

(2)試用地形剖面圖解釋你所做的判斷并作簡要說明。圖畫在下面的框內。 

說明                                                    。

(3)經該公路從山區外運的物產主要有茶葉、柑橘、毛竹等該學校所在的省區簡稱是(  )

A.魯               B.浙                   C.青                       D.吉

(4)利于該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有(  )

A.充分利用竹、木資源建立小型造紙廠

B.適度發展花卉種植業滿足市場需求

C.加大科技投入建設茶葉和柑橘生產基地

D.在公路兩側辟建廢舊電器回收加工區

E.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旅游

【答案】(1)G

(2)正確作圖(見圖)從剖面圖上可以看出G地到H點之間沒有障礙可以清晰地觀察。

(3)B

(4)BCE

【解析】圖 5-16 GH 之間地形剖面圖

[分析]首先通過觀察圖中 EH、FH、GH 三條線路明確 GH 之間地勢起伏和緩沒有障礙。其次根據所選剖面線和地形剖面圖作圖方法繪制地形剖面圖。

 通過圖中等高線分布及三個地點 E、F、G 位置可判斷 GH 之間等高線稀疏起伏和緩從 G 點觀察 H 處沒有障礙,通過剖面線 HG 所繪剖面圖看 G 到 H 間沒有地形起伏,可清晰觀察。

題(3)從山區外運物產主要有茶葉、柑橘、毛竹等分析,這些作物為亞熱帶濕潤地區分布。從四個省區分析只有浙江省適合,故選項為 B。

[注意]等高線圖判讀及剖面圖畫法。 

87、(2003年江蘇卷)某研究小組實測的上海市某日時氣溫分布情況。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補繪出℃、℃的兩條等溫線。

(2)簡述上海市此時氣溫的分布規律。

(3)簡述上海市在長江、沿海水運中的區位優勢。 

【答案】(1)見圖 

(2)城區高四周低(或由市區向郊區遞減)。

(3)上海市位于長江航運出海的河運終點(河口)位于我國沿海航線的中間位置。

【解析】解題關鍵是看懂氣溫分布圖根據圖中氣溫數值連線分析氣溫分布規律。

(1)在圖上用平滑曲線連接 35.0℃ 和 35.5℃ 的各點注意不要丟落。

(2)通過閱讀圖中等溫線分布規律可知上海市此時氣溫分布由市區向郊區遞減。

(3)從上海所處地理位置看上海位于長江的入海口處是河運的終點又位于我國沿海航線的中間位置無論是內河運輸還是海洋運輸位置都非常重要。

88、(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廣東卷(新課程))讀圖8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標注出該區域的最高點(以H表示)該點海拔約       米。

(2)在地形圖右的網格中畫出沿AB線的地形剖面圖。

(3)在剖面圖上標出M、N兩點將地形分成3類分別實行封山育林、經濟林種植和適度規模的農業種植。對你的地形劃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簡要說明。

(4)在圖示區域內擬修建一個小型水庫。從地形特點考慮選擇水壩的最佳位置用“∥”標注出。

【答案】

(1)H位置見圖  600649

(2)垂直坐標標注正確 剖面線正確(參見圖)

(3)M、N點的海拔分別為350米和250米(參見上圖)

就剖面線所在山坡看高于M的坡度較陡應該實行封山育林。

在MN之間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開墾但是可以適度發展果樹種植。

低于N的山前地帶地勢較平緩可以適度發展種植業。

(4)見圖

【解析】(1)根據圖中等高線分布及等高距(50米)在圖中表示山頂的地形區找出最高點其海拔應大于 600米小于 650米。

(2)根據地形剖面圖畫法結合 AB 線相對高差建坐標系畫圖答案見圖 518。

(3)根據剖面圖中不同坡度將地形分為陡坡緩坡及較平坦地形區。

(4)水庫宜選在河流匯集的山地峽口處見下圖。

  糾錯剖析本題組出錯的原因一是不會估算海拔高度二是學生動手能力較差不會做圖三是對地形區發展不同農業認識不清四是修建水庫不會選址。

89、(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上海卷6063)讀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圖中所示地區是我國水果重要產區之一①地適宜種植的水果是(單項選擇)

A蘋果      B菠蘿     C椰子      D柑橘

⑵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間修建一條公路應選擇(②或③)線理由是

。

⑶如果在該地區建設小城鎮甲、乙、丙、丁四個村莊發展條件最有利的是村

理由是。

⑷為了解決未來小城鎮的用水、用電問題該地區計劃在④處修建水電站。選擇該處建壩

的理由是但隨之可能帶來的問題是。

 【答案】(1)D (2 分)

 (2)② 坡度小(運營安全),工程量小(3 分)

 (3)丁 地勢平坦開闊、水陸交通便利(3 分)

(4)工程量小(水庫蓄水量大,水庫蓄水量大(需要移民)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等高線的判斷能力、在經緯網圖上的區域定位能。首先利用圖中緯度信息和題干中“我國東部沿海”進行空間定位,可判斷出該地為亞熱帶丘陵第⑴題就迎刃而解。公路大多沿等高線分布以免坡度過大增加工程難度。第⑵題考查聚落的形成和發展要考慮城鎮的發展空間、交通、水源等區位因素。第⑶題屬于等高線地形判讀的基本題型一般考生都能回答正確
 90、(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大綜遼寧卷(新課程))圖6表示我國某地區7月份平均氣溫的分布。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P1、P2兩地的氣溫T1T2值范圍   ①   

 ℃    ②  ℃;

   ③    ℃     ④    ℃.

(2)導致該地區等溫線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⑤      。

(3)根據等溫線分布判斷地形特征AA′屬于   ⑥      BB′屬于   ⑦     。

(4)P1、P2兩地所在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    ⑧   

 

【答案】①8     ②12      ③24      ④28     ⑤地形     ⑥山谷(谷地)    ⑦盆地(洼地)     ⑧新

【解析】(1)圖中等溫線的等溫差為4 ℃P1周邊的等溫線數值均為12 ℃P2周邊的等溫線數值為24 ℃和28 ℃。

(2)依據經緯網可大致判斷出該地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再依據等溫線的彎曲、數值特征可以判斷AA′為伊犁河谷地、BB′為吐魯番盆地。

(3)AA′周邊的等溫線由西部向東部呈半環狀分布且數值由外向內逐漸增大反映的是一個低洼的地區其有一開口向西敞開說明是一個山谷或河谷地區BB′周邊的等溫線呈完整的環狀分布且數值由外向內逐漸增大反映的是一個盆地或洼地。

(4)BB′為吐魯番盆地屬于新疆簡稱新。

91、(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江蘇卷(新課程))圖19是“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到該地進行了野外考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興趣小組沿河谷從M點到N點進行考察這兩點之間的高差是________米。

(2)為解決用水問題A村計劃修建一條自流引水管道。在L1、L2、L3、L4四條引水線路方案

中興趣小組認為最適宜的線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試說明理由。

(3)該地區擬建兩個火情瞭望臺通過它們視野能覆蓋整個區域a、b、c、d、e中適合的

兩個地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00    

(2)L4     引水線路由高到低水能自流距離較短建設成本低。

(3)a和d

【解析】本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為背景既考查了地圖的基礎知識又考查了現實生活中實際運用的知識注重地理野外考查注重地理技能的培養。圖中等高距是50米任何兩條等高線之間的距離都相等可得出M、N兩地的海拔高度。圖中提示修建A村的自流引水管道必須考慮一是自流(有地勢高處到地勢低處)二是考慮施工距離。建立火情了望臺的目的是監視周圍的地區一是建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另一個因素就是考慮人的視線是直

線不能背山脊所遮擋。

92、(2000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文綜山西卷(新課程)33)除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工業廢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稱為非點源污染。1985年在美國總長約290萬千米的河流中受非點源污染的河流長約26.6萬千米其主要污染來源和主要污染物類型見圖3。讀圖3并完成下列要求。

(1)選擇(把正確答案的代號填在題后括號內)

①關于美國河流非點源污染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美國64%的河流主要受到來自農業的污染

B.美國47%的河流主要呈現泥沙污染

C.美國8.7萬千米長的河流主要呈現農藥污染

D.美國主要受采礦污染的河流與主要呈現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長度相當

②導致美國河流非點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類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                     B.人類活動排放的營養物質

C.人類活動排放的有毒物質                     D.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2)回答根據圖示資料要減輕河流非點源污染農業生產應減少____、________的投入。

【答案】(1)①D  ②A 

(2)化肥、農藥(答案不分先后,化肥寫成肥料、農藥寫成殺蟲劑也可得分)

【解析】(1)①美國受點源污染的河流并非美國全部河流,僅26.6萬千米,而河流總長290萬千米,在解題時往往會忽視這一點。②美國非點源污染的主要類型是泥沙。

(2)根據圖示材料,要減輕河流非點源污染,農藥生產應減少化肥、農藥的投入。

93、(1998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上海卷8)在某國三大產業比重圖中A點和B點分別代表該國1975年和1995年的三大產業構成讀圖回答

(1)填寫該圖產業構成變化表(%)
(2)說出該國三大產業構成20年來的變化。

(3)分別比較該國與中國、緬甸、美國產業構成狀況及工業化程度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答案】(1)(A) 35 45 20 ;( B )20 50 30

(2)該國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重上升。

(3)該國與中國同屬于正在進行工業化階段的發展中國家。

 緬甸以第一產業為主,主要處于農業社會階段,生產力及工業化水平很低。

 美國第一產業比重比該國小,第三產業比重比該國大;屬于已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

【解析】該題目通過“三角坐標構成圖”的形式考查學生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關鍵是弄清楚各坐標含義,其次在分析時要注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三類產業所占比重的差別。回答第(3)小題時要緊扣產業結構和工業化程度兩方面比較該國與中國、緬甸、美國的情況。

   讀圖讓學生分析出該國 1975 及 1995 三大產業的構成及其變化趨勢,即通過該國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重上升等,說明該國正在努力推進自己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而美國則處于后工業化階段,由于傳統工業萎縮和第三產業發展,工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開始下降。而緬甸則為發展中國家中生產力水平很低的一種類型,因而第一產業為主。

 【注】我國國家統計局規定,第一產業為農業;第二產業為工業(含采掘業、制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筑業。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是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可分為二大部門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
94、(2009年高考江蘇卷27)圖14是我國某地區地形等高線及某時刻海平面等壓線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5分) 

(1)此時A城鎮風向是    。A與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4分)  

(2)四個城鎮中最容易遭受突發地質災害的是      原因是         。(3分)

(3)四個城鎮中規模最大的應該是     原因是             。4分

(4)該地某中學地理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擬定了兩個研究課題即“山區農業資源合理利用調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過查找資料、實地考察獲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開墾為耕地在E、F兩地附近有多處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導致峽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課題組成員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適宜發展        建議       。(2分)   

②在E、F兩地中      地附近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議應用地理信息技術中的     技

術密切監視崩塌滑坡的動態。2分

【答案】

(1)西南風  A  A地位于冷鋒鋒前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匯水源豐富地形平坦開闊交通便捷。  

(4)林業  退耕還林(或封山育林)  E  遙感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了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涉及考點如地形圖的判讀鋒面氣旋系統判讀城市等級發展條件、區域生態問題、地質災害的防控及3S技術的應用等。

(1)根據等壓線判定該區域主要受低壓系統控制根據氣壓梯度力方向大體向北、地轉偏向力方向向右及摩擦力三力平衡決定風向為西南風。同理D附近為西北風。D與C之間可認為是冷鋒鋒線所在區域則A在冷鋒前冷鋒降水主要在鋒后故A地晴天概率大。

(2)等高線反映該區域高低落差大植被圖例反映該區域一些坡地種植了農作物有毀林開荒的現象。故在山高坡地、落差較大、植被覆蓋較差、流水作用強烈的地區可能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D處恰好如前面所述。

(3)城市規模擴大城市等級提升與城市所在的位置、交通條件及資源條件密切相關。A城鎮所在地河流交匯水源豐富地形平坦開闊交通便捷。這些條件有利于促進其規模擴大。

(4)山地地區從地形條件及保持水土、防災減災的需要來看適宜發展林業該區有毀林開荒的現象故可建議退耕還林或封山育林。E處兩岸為陡崖谷地有河流流經如在E附近出現崩塌滑坡造成下游土石成堆、阻斷河流很可能形成堰塞湖。應借助遙感遠距離觀察監控做好預防工作。

【考點定位】①常見天氣系統;②地質災害;③聚落分布;④產業布局;⑤3S技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1章 真題專練
地圖等高線
課時測試:地球與地圖
2010年高考地理試題分類匯編08地圖
【二輪專題】一 地球與地圖(試題專練)
二輪復習小專題訓練:等值線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武乡县| 鄯善县| 东莞市| 赣榆县| 都江堰市| 馆陶县| 枣阳市| 县级市| 荆门市| 邵东县| 云阳县| 壤塘县| 林周县| 日喀则市| 兰坪| 昌乐县| 栖霞市| 彭泽县| 泌阳县| 太康县| 日照市| 柘城县| 霍山县| 吴江市| 三河市| 积石山| 玛纳斯县| 伊春市| 同江市| 定西市| 泸定县| 丰顺县| 巩义市| 民和| 万宁市| 临沭县| 健康| 嵩明县| 邓州市|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