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我的大學——大學生乞丐

李新家庭檔案
  李新
  1985年生于貴州省凱里縣,他所在的村,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
  家庭成員:父親、母親、弟弟;
  2000年8月,被某師范學校錄取;
  2002年,母親、父親先后去世;
  2003年被河南某理工大學錄取;
  隨后,李新有了雙重身份——大學生和乞丐。

陳曉楠:我們節目當中用的并不是他的真名,在我們的鏡頭里可能也很難看清晰他的面孔,為了不對李新的生活和學習造成過多的影響,所以我們做了以上的種種保護措施。而實際上,李新的確也是經歷了一番頗為激烈的心理斗爭才決定接受我們的采訪。當我們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車找到他的時候,其實當時我們的心里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李新呢,也先是猶疑著很勉強地同意見見我們,不過幾個小時的交談之后,他最終還是決定接受這一次采訪。為此,我要謝謝他。一個大學生的乞丐生涯,或者說是一個乞丐的學生生涯,無論怎么聽上去都顯得那么離奇,那么另類,甚至有幾分古怪,可是我覺得當我知道了李新的全部故事,我認為這或許是很多人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的事。

2000年的8月,他拿著師范學校的錄取通知書,為上師范還是上高中而徘徊
  2003年的8月,他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為上不上大學而躊躇
  2004年的8月,他在為能不能繼續大學學業而猶豫……

8月,對每一個莘莘學子來說,是一個稱得上收獲的季節。三年間李新在這個季節里兩次取得了他的收獲:初中畢業時,他收到了令村里人極其羨慕的師范學校錄取通知書;高中畢業時,他收到了全村歷史上的第一份大學錄取通知書,這些在外人看來應當是喜悅的時刻,但是,他卻不得不面臨著兩次艱難的選擇。

2000年8月

2000年8月,15歲的李新初中畢業,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一所師范學校。在李新家世代生活的小山村,這可是要擺酒慶賀的大事。親朋好友、村里鄉親都紛紛趕到李新家道賀,但李新躊躇了很久,做出了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李新說不要擺酒了,他已經決定:放棄師范學校,繼續讀高中! 李新的家位于貴州凱里一個非常貧窮的小山村,這里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父母靠幾畝地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也艱難地支撐著李新和弟弟讀書的夢想。李新出人意料的選擇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成了轟動一時的新聞,鄉親們議論紛紛,他們無法理解李新為什么要放棄這個可以離土離鄉,可以徹底改變農民身份的機會,而不切實際地選擇了高中。

李新:他們不太理解。說這樣的選擇太愚蠢了,明明拿了一個鐵飯碗,干嗎不用。他們說我的野心太大了。因為沒什么收入,就靠那幾塊地,上高中繼而上大學,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是一種冒險。我們村在我之前,就算讀高中都沒有。他們說我這樣的決定太奢侈了。而且對我的父母來說,意味著他們馬上要開始攢錢,對我們全家來說,也意味著非常非常困難的(生活)要來臨了。

李新的父親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他也曾放棄過師范學校和當老師的邀請,就是一門心思上大學,但是因為“文革”而中斷了他的大學夢,村里人認為李新應當汲取父親的教訓。父親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有出息,因此李新上高中的決定一下,他就決定不再擺酒慶祝。隨即,他和李新的母親一起打點行囊啟程了。因為對這對中年農村夫婦來說,到異鄉去打工,是他們唯一能想出的可能供兒子上完高中去讀大學的辦法。
  一家人雖然天各一方,但為著同一個夢想打拼,讓他們的心緊緊聯系在一起。然而一系列難以想象的變故發生了。
  2002年2月14日,李新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發自廣西的電報,他的命運就在這一刻開始了改變。

李新:當時拿那份電報給我的是我的化學老師,他沒遞電報給我的時候他就說,那你趕快回家吧。我說,老師怎么叫我回家了?我拿起電報一看,電報上寫了幾個字:“因為車禍,你母親身亡。”當時,我都不敢相信,我沒回宿舍,就直接從教室準備回家,回家路上,我眼淚一直流。

說到這兒,李新哽咽了。一直像個大男人的他將頭轉到一邊,19歲的他完全變得像一個大男孩,眼淚、愁苦積蓄得太久,他一下子繃不住了,放聲痛哭起來……我們隨之將攝像機轉向水面,等待,等待那水面趨于平靜。

陳曉楠:雖然母親遭遇的是意外的車禍,可是李新始終堅持認為,這全是自己的過錯。因為如果不是為了給他掙高中的學費,像母親這樣一個年近半百的農村婦女,絕不會遠走他鄉,去到一個原來自己想都沒想過的地方。李新用盡全力地譴責自己,而且他后悔,有很多話都沒來得及跟母親說。他說,其實就在母親出事之前的一個月,父母還特地跑到他學習的高中來探望他,而在這一次看望之前,李新還深深地記得,他曾經18年來第一次和母親發生了一些爭執,鬧了些別扭。

他講到了唯一的一次與母親吵架,他講到了如何抱住母親對她說抱歉,他講到了母親打工之前來學校看望他的最后一面。他已經完全進入了另一種狀態,另一種情景,他自言自語地說了很長一段,不斷重復著:“幸虧,我給媽媽寫了那封信!”那封對媽媽說抱歉的信。
料理完母親的喪事,一個月后,李新年近六旬的父親一個人又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李新和弟弟把父親送到了車站,看著父親扛著行李艱難地爬上火車的身影,李新心如刀割。

 

李新:我爸爸堅持(讓我讀下去),(他說)還有我在,你放心,就是我現在老了,掙不到多少錢,我給你去借,或者去貸款,也得把這個大學考了。反正他就說只要有這份骨氣,都不會讓我失學。

李新母親的死,似乎更加堅定了父親一定要讓兒子考上大學的決心。但是父親年齡太大,他只能找到一些臟活、累活。雖然他拼命地打工,但是所掙的錢還是杯水車薪。眼看著李新還剩一年就要高考,而他的弟弟也要上高中了,李新的父親心急如焚,但是,他把所有的一切都埋在了心里,一個人默默地承受。李新非常清楚家庭的窘困,也非常明了父親苦力支撐的艱辛與無奈。雖然幾次提出退學父親都堅決反對,但是李新知道,年邁的父親已經越來越難以為繼,越來越力不從心了。對于未來,李新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為了死去的母親,為了對自己給予了無限期望的父親,也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李新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2002年,李新的父親為了多掙點錢,回到家鄉找人合伙挖沙賺錢。
  堅持到高考的那一天,然后申請助學貸款,成了父子倆共同的目標。李新的父親起早貪黑地干,算著日子地過,希望這一天能夠早一點兒到來。但是這一天,李新的父親卻永遠都沒有能夠看到!

李新:那天好像很早,我們還沒起床,我爸就去挖沙子去了。當時我爸還叫我們起來看書,我去挖一會兒沙子,回來再煮飯吃,他才出去十多分鐘吧,后來就來了那幾個人,說你們快起床了,你爸不行了。我和弟弟過去的時候,我爸已經沒氣了,當時那沙子塌下來。見到他的時候,他們已經把我爸尸體從那沙子堆里面拉出來了,當時去看的時候,他頭已經被砸爛了。當時我弟和我,根本沒法相信,怎么好像就是,是命運還是怎么回事,我和我弟好像不知道什么是傷心了,當時已經哭不出來了。

父親去世幾天后,銀行找到了李新,告訴他銀行里還有父親兩千元的貸款,希望他能及時還上。李新此時才知道,為了他和弟弟的高中學費,父親向親友東拼西湊還是沒能湊齊,所以又想到了貸款這個辦法。看起來,父親都并不打算告訴他這一切。這兩千塊錢的貸款,因此成為父親留給李新的全部遺產。李新說每每想到父親死的那一刻,他和弟弟就決定輟學。

李新:爸爸死了,我們這書不用讀了。以后沒誰管我們了,只能靠我們自己。

就在辦完父親的喪事,李新和弟弟打算退學的時候,他們的叔叔找到他們說,父母為了他們兄弟倆讀書,不到一年先后都走了。就這樣不讀了,怎么對得起他們死去的雙親。不管有多難,就是砸鍋賣鐵,這個學也一定要上。在叔叔全力的幫助下,李新艱難地完成了高中學業。
  2003年8月,李新考取了河南某理工大學。
  5050元,錄取通知書上的這個數字讓李新一輩子都忘不掉。錄取通知書絲毫沒有給他帶來喜悅,5050這個近乎天文數字的學費讓他再次想到了輟學。對于一分錢沒有的李新,能堅持到高考已實屬不易,為了高考他又欠了許多債。叔叔為了資助兩個侄子的讀書也已經負債累累,他自己的兩個孩子還在念初中。面對幾千元高昂的學費,叔叔也一籌莫展,想不出什么辦法。失去父母的李新盡管不甘心,還是做好了外出打工的準備。村里人無奈地看著李新考上了大學卻因為沒錢而要放棄,便給李新出了一個他想都不曾想過的主意:乞討!

李新:他們一提乞討,我就覺得不可能。不讀就算了,乞討怎么可能,當時第一反應就是這樣。他們一說出來,我根本就沒法接受。很多人就說,算了,現在你爹你娘都不在了,可能你也沒法上了,很多人都這么說……我聽得越多我就越想上。當時也很矛盾,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尊嚴再怎么也是最重要的,這學不上也就算了,但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服氣,讀了那么多年,到最后就這樣沒了,好像太不甘心了。父親母親為我付出這么多,如果我不堅持,能夠有一點點希望而不去爭取的話,好像自己也不舒服,所以就委屈一下吧,還剩下一個多月的時候,我就做出決定去乞討了。

然而真正走上街頭向別人乞討,對于李新來說比做出乞討的決定更加的艱難,夢想、尊嚴、人生的天平在這里發生著激烈的搖擺。雖然李新清楚的知道,靠打工想要在短期內籌到學費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對他來說乞討是能支撐他上學的唯一辦法。想到他們那個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的小山村,想到年邁的父母背著行囊艱難地爬上火車出外打工的身影,他覺得周圍的世界離他是那么的遙遠,人群中,李新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孤獨,但同時似乎也更加堅定了他上大學的決心。幾天后,在重慶的大街小巷已經漫無目地的“逛”了好幾天的李新,終于決定拋開一切,開始乞討!
  李新在提到本村其他乞討者時說,我不會看不起他們,但就是覺得自己不能接受。尊嚴,在他看來是那么的高貴、神圣。于他,就像是經歷了一場戰爭。他沒有想到,放下尊嚴,哪怕只是暫時地放下,也是那么的不可思議,那么的艱難

 

李新:我就逛逛,逛了好幾天。因為我覺得乞討太難了,沒法做那事,不想放下尊嚴。那也算是一場戰爭吧,好像也是幾天時間,三四天,到最后我身上帶上的那200塊錢就花完了,那前幾天都是在火車站里面過,晚上就在火車站或者候車室里面過的。到最后我還是覺得,既然想來了,就試一下吧,現在什么都不管了。就這樣。然后去買筆,買紙,就寫。我寫那個,不想讓別人看見,我就找一個最便宜的旅社,當時住的是四塊錢一個晚上,這是我第一次住旅社。把這東西寫完。還是不敢用,幾天過去了,真的沒錢了,想著時間也是過了挺多的了,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到最后我就硬著頭皮,過去了。因為當時我呆在那個地方也就是幾十分鐘,沒多久,因為我不想在那里呆了。當時那種情緒實在是受不了。當時就覺得自己沒錢走了。大不了就不讀書,干嗎在別人面前乞討。”

2003年8月

2003年8月2日,重慶。
  李新找了一個人少、偏僻的街道,把那一張已經寫了好幾天,但揣在懷里一直都不敢使用的求助信鋪到了地上,艱難的蹲了下去。

李新: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覺,就好像自己已經不是一個人了,那個時候,當時就覺得,做個人很難做。當時自己蹲在那兒,眼淚就不斷不斷地流。這樣上學付出的代價太高,好像這樣不知道值不值得。

李新說,一個人蹲在那條偏僻的小街,雖然很少有人來看他的海報,但是他覺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看著他似的。他不敢抬頭,腦海里一片空白,周圍的景象都變得模糊迷離,靜靜的沒有一點聲音,一切都顯得那么不真實,像是一場夢魘。他掙扎著想從夢中醒來,而爸爸媽媽的身影卻不停地在眼前浮現,他的心在滴血。他從來都沒有覺得時間過得如此漫長,如此艱難。無法承受乞討時那種痛苦的煎熬,李新想到了放棄,但是第二天他還是來到了街上。李新經過長時間掙扎,艱難地做出了乞討的決定,有了最痛苦的第一次,接下來的第二次似乎就有點身不由己了。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李新低著頭蹲在求助書的旁邊,他不再想面子,不再想尊嚴,他要拋開一切一想起就讓自己痛苦的“私心雜念”,他想盡快的要到錢,然后逃離這座城市。但是內心的痛苦和矛盾,還是始終形影不離地跟隨著他,糾纏著他,讓他無處藏身。

李新:但是到后來我一過去就好像有點習慣了,就是說每天早上就知道自己要做那件事,就去看,到街上去看,哪個地方有人,然后就準備到什么地方擺。反正心里還是在矛盾,不過這樣少了一點。巴不得這時間趕快過去,趕快湊點錢,然后回去。
  陳曉楠:當時你在街上看到有別的乞丐嗎,乞討的人?
  李新:有,有的都是一些殘疾的,或者是一些很幼小的,還有一些老的,看到那些很多。
  陳曉楠:你那會兒覺得你跟他們……
  李新:(我)跟他們不一樣,因為我看到他們是那樣,而我是有勞動能力的,所以我覺得我要那個錢好像是不應該。二十多天,一共要了一千多一點點,時間也快到了,因為我覺得我在那里受那種心里折磨也夠多了,我就說,錢也要不到多少了,我也回去了。

在重慶乞討了二十多天, 2003年8月25日,李新失望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到達凱里后,他就直接趕到弟弟就讀的中學,把乞討來的400元錢交給了弟弟,叫他用這錢交新學期的學費。而李新自己則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去了當地的信用社,雖然離五千還差一些,但所幸的是信用社還貸給他了三千元錢。懷揣著辛辛苦苦借來的錢,李新忐忑不安地踏上了去往河南的火車。在第一個學期中,他的學校并沒有逼著他馬上還上欠下的錢,也并沒有給他一個非常明確的期限,可是他依然寢食難眠,此時助學貸款成了他能夠上大學的唯一希望。但助學貸款遲遲批不下來,欠下學校的近三千元錢和下學期的學費怎么辦?生活費又從哪里來?還來不及去體會新鮮的大學生活,錢的問題就像一塊巨石沉沉地壓在李新的心頭,時時刻刻地糾纏著他。李新多次想到了輟學,但是經歷了如此多的煎熬、折磨才好不容易走進了大學校門的他,看著周圍無憂無慮的同學,還是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李新說,那時候只要有一點希望,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像救命稻草一樣緊緊地抓住。但對失去了父母的李新來說,他實在沒有什么好的辦法。絕望中,李新又無奈地想到了乞討!2004年寒假,李新南下深圳,再次乞討。
 
李新:還沒進學校或者進學校之后都想過不讀了。我也想過努力可能不成功的,我去乞討我也知道,沖著就是大一的學費。到了大學然后再看學校有沒有貸款或者減免,如果沒有的話,就算我白上了這個大一,其他的我也沒有什么遺憾。我覺得自己努力這么多,如果還沒有什么辦法,如果要我一直乞討讀完這大學,我想我是讀不到了。
  陳曉楠:你說這是最后一次,再賭一下?
  李新:嗯。

陳曉楠:和李新的交談中,我能明顯地感覺到他在努力地為自己的行為尋找著理由,但每當這些能讓他內心稍許釋懷的理由出現,他又會不自覺地用另一個理由把它推翻。比如他一會兒覺得為了改變命運,暫時放下尊嚴也可以說得通,但一會兒又覺得無論怎樣都不能沒有骨氣,這無疑是人生一個很大的污點;一會兒覺得其實不上大學的人有很多,自己再怎么著也不能伸手要錢,但隨即他又想如果人們知道了他是真的想上學而不是欺騙,或許也應該理解他,不應該把他和普通的乞丐混為一談。就這樣,他的理由被一次次建立起來,然后又一次次被推翻,再建立起來,再被推翻,因此到最后,似乎李新仍然沒有給出任何一個堅定的答案。但也正是在這樣的起起落落之間,我知道我面前的這個18歲的年輕人經歷了他人生中最為慘烈一次自己對自己的討伐,自己對自己的戰爭。

 

李新雖然少了一點猶豫掙扎,但是乞討的痛還是一樣,還是一樣深深地折磨著他,跟隨著他。為了讓人們相信他的故事,李新把自己的學生證放在了身前。李新每天都上街乞討,甚至春節都是在大街上度過的,但是在深圳乞討了二十多天,他只要到了一千多塊錢,這些錢僅夠他新學期的生活費用,欠學校的近三千元錢和新學期五千多元學費還是根本沒有著落。眼看寒假就要結束,李新只好無奈地回到了學校。他利用課余時間出外四處尋找打工的機會,希望能解決一點問題,但是由于大一的課程緊,并且自己還沒有學到什么專業的技能,適合的工作一直都找不到。后來,李新在老師的幫助下,才在學校的餐廳找到了一份只管吃飯不給錢的收拾餐桌的活。

李新:就我來了這個學校這段時間,靠的全部是我乞討來的錢。這錢好像不知道怎么花,有時候,花這個錢好像是一種恥辱,好像是怎么樣,很難受。我就覺得如果有人能夠借我錢的話,那該多好,別人給了就不想花那個錢。借的和給的不一樣。

李新擺著學生證在深圳乞討的事,有人打電話去學校核實,學校最終還是知道了。
  后來學校真的知道了李新乞討的事,這對他的心理有什么影響嗎?

李新:他們表示的就是對我這樣的做法有點不滿,對學校,肯定要損害學校一點聲譽。發現之后就有一種壓力,心理,我怕學校的老師看不起我。也怕同學們看不起。
  陳曉楠:你覺得會嗎?
  李新:的確這樣想的,但是會不會,那也不知道。應該,這種做法的確是一種很無能的表現,我覺得應該是那樣。的確,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真的好像沒有能力,是一種很墮落的。有時候就想,自己干嘛那么笨,或者說,做這事之后就好像很后悔去做那事。
  陳曉楠:可是你沒別的辦法的時候,你覺得你這樣堅持上學是個錯誤嗎?
  李新:我覺得堅持上學不錯,有時候覺得錯就是不應該去乞討。當時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我也不是很羨慕那些有錢的,我是想的就是,如果我能讀完這個大學,如果以后出去沒有什么能力,這才是自卑,現在在學校生活困難一點,我覺得沒什么關系。如果他們知道(乞討)這事,好像沒有臉見同學,就這樣,這畢竟就好像沒有骨氣的一種做法。

2004年8月

李新:現在一個月的生活費是兩百二三。下個學期的生活費和學習費用要1000左右。學費每年要5050元。
  陳曉楠:你想過這六七千塊錢怎么辦嗎?
  李新:首先想的就是貸款。貸不到有可能就不上學了,很有可能,我也有這個準備。

李新已經做好了輟學的準備,因為為了上學他暫時放下了尊嚴兩次乞討,但是尊嚴,要叫他長久的放棄,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他說他不可能再次去乞討了。李新離開家鄉后就再也沒有回去,他的弟弟在叔叔有限的資助下繼續著高中的學業。李新知道弟弟無依無靠一個人在縣城讀書的艱難,弟弟是他最大的心病。李新說如果自己輟學了,就去南方打工,供弟弟讀高中,上大學。不管有多苦多累,他一定會讓弟弟圓了爸爸和他自己的大學夢。

陳曉楠:你弟弟面臨考大學,聽說他的學習也不錯?如果他真的也考上大學的話,怎么辦?

李新:是啊,這個我也經常在想,但是我想的就是,我弟弟上大學了,我可能差不多工作了,到那個時候我就可以供他上學。當時就這么想。但是畢竟還差一年,他上大學我還沒畢業,這個我一直在想。當時我選擇我要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擔心我弟弟上不了學,所以當時我想放棄,打工試試看,這樣做我弟弟就不會失學了,如果兩個都在學校的話,那好像根本就不可能。當時我弟弟說,你已經考上大學了,讓我去打工,讓你去上了一年,我休學一年,然后看有沒有什么辦法,我以后再來讀吧。我說這樣不行,因為畢竟他還那小,這根本不可能。我想,當時我就想,因為我父親去世的那一刻,我就想我不讀書了,可是我弟弟他不可能不讀,他應該繼續在學校,我去打工,當時這么想,但是后來想的很多方面,自己如果能去大學,那就再好不過,想一切能夠想的辦法,去想一下吧,去努力。現在還是覺得迷茫。

陳曉楠:在對李新的采訪幾個小時當中,我一直在問我自己是不是有些過于殘忍,因為我們回憶的是那樣一段讓人有點透不過氣來的經歷,是他心理最深刻的痛。為了保護李新,你們始終沒有看到他的面孔和表情,不過其實我雖然面對著他,大多數時間李新也沒有看我的眼神。我們坐在水邊,而他的眼睛始終盯著水面,像是要把一肚子的心事都講給那一面湖水聽。


相關鏈接

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李登峰
  《首都高校貧困大學生狀況調查》
  根據對北京8所大學4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高校貧困生占在校學生總數的15%以上。月生活費不足200元的大學生可視為貧困大學生,不足100元的為特困生。首都現有各類高校67所,在校學生23萬名,按上述比率推算,約有3萬多名學生為貧困生。
  在被調查的貧困學生中,有70%以上來自農村,其中又有57.6%的學生來自“經濟落后地區”。調查表明,造成家庭收入低下的原因中,因屬“邊遠地區”的占71.7%、“經濟落后地區”的占37.7%,因“家庭人口多”的占15.2%,因“自然災害”的占14.7%,因“家庭成員下崗”的占8.9%。
  60%的貧困生感到羞愧難當;22.5%的貧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師生善意的同情;有42.2%的貧困生不愿在互聯網或其他媒體上公開求助,即使能夠收到滿意的效果。貧困也對近半數貧困生的人際交往產生影響,使其不愿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生活相當封閉;有40%的貧困生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受到打擊;更有近20%的貧困生由于貧困而對社會持極端的觀點,影響了心理健康。有8.5%的學生認為校園出現犯罪活動與一些學生的貧困有關。

觀眾反饋
※ 曉楠姐:你好!最近我在網上看了《冷暖人生》的“我的大學”系列節目中《大學生乞丐》的故事,感慨頗深。和李新一樣,我也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但是卻過著和他有天壤之別的生活。當我在網上看到他的故事的那一刻,我驚呆了。生活在有父母關愛,衣食無愁的環境中的我,無法想象一個原本應該有著燦爛微笑的少年卻整日在嘆息,憂愁中度日。在大學生與乞丐的角色中選擇,他瘦弱的肩膀承載了太重的負擔,短短的人生道路已經歷了過多的苦澀與辛酸。對我們來說,上大學太平常了,有的人甚至不愿好好學習,放棄這個機會。可對他來說,上大學竟然是一個很大的“野心”。短短兩個字已經反映出他內心的五味雜陳。我雖然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但每年都用我的獎學金交學費,靠自己做家教,打工掙生活費,原來我對自己的獨立非常驕傲。但與李新相比,我又算得了什么。人最寶貴的就是自己的尊嚴,李新可以放棄自己的尊嚴去乞討,可見上大學是他們一家多么大的夢想,而他們一家又為這個夢想付出了太多,太多......今年暑假,我一直在深圳打工,我很想把我打工掙得的1000元交給李新。雖然幫不了他多少,但或許可以稍稍解他的燃眉之急。希望曉楠姐可以幫我這個忙。我還有幾句話想和李新說:上天應該是公平的,雖然你過早地經歷了這多常人無法想像的悲哀與苦楚,但你卻有同齡人所沒有的堅強和堅毅。只要堅持,你可以浴火中得到重生。冷暖人生,對你來說,現在是“冰冷刺骨”,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溫暖會包圍著你,希望我可以和你一起學習,進步!

※ 不知從何時起,我就有種想法,希望能在街上擺幾天攤,沿街討幾天飯,體驗一下販夫和乞丐的生活。然而,隨著身份的變換、工作的繁忙、時間的流逝,這個夢慢慢地在我記憶中淡忘了。直到有一天,當我讀到一個父母雙亡的大學生,為供養弟弟和自己讀書,而在假期里乞討的報道時,我淚流滿面,終于又記起了這個夢。
  許多人認為,乞討是可恥的,是沒有尊嚴的。以前,當我看到街邊的少婦抱著、背著嬰兒,沿街向人要錢的時候;當我看到年邁的婦人或大爺拄著拐杖,沿街向人叩頭的時候;當我看到輟學的孩童帶著機靈的眼神,當街拉住行人的衣角的時候,我也曾產生過同樣的想法。我痛恨哪些以嬰兒為工具博取同情的婦女;我痛恨那些逼迫父母行丐的不肖子孫;我更痛恨那些致殘兒童,操控他們行丐的父母和惡棍。他們好吃懶做,以行丐為致富門路,確實毫無尊嚴可言。
  然而,當看到大學生行丐的報道時,我卻產生了一種全新的認識。為讀書而行丐,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丑行,而是一種可貴、可敬的生存本領;這不是什么尊嚴的喪失,而是對生命的敬畏、對理想的渴求;這不是什么弱者的嘆息,而是勇猛的斗士對冷暖人世的頑強抗爭和無聲鞭撻;這不是什么辱沒祖宗,而是孝心的最高境界。我對大學生行丐的行為感到敬佩!我為他落淚!我為他驕傲!
  在敬佩的同時,我更羨慕大學生行丐的勇氣。一個學生有了這種勇氣,在學業的路上,還有什么難題不可攻克?一個學者有了這種勇氣,在科研的路上,還有什么樣的成功不可以期待?一個企業家有了這種勇氣,在經營的路上,還有什么坎坷不可逾越?一個領導者有了這種勇氣,在奔向目標的途中,還有什么問題不能解決?無論是什么人,無論是做什么事,有了這種勇氣,必能向自己的目標靠近!
  看看我們周圍,可以發現,對于一個講關系的社會,要辦好事,辦大事,是非得有點行丐的勇氣和準備不可的。小的如窮困的農夫村婦,要想得到救濟或稅收減免,就要有行丐的勇氣去應對少數麻木干部的冷臉;還有那些被長期拖欠工資的鄉村教師,就要有行丐的勇氣去糾纏,才能討回一點辛苦錢;更有那些可憐的民工,一年干到頭,卻未能拿到低微的報酬,他們要沒有一點行丐的勇氣,如何能找到賴賬的老板?大的如縣長、省長,他們要沒有一點行丐的勇氣,如何能給自己的轄區爭回財政補貼、捧回大的工程?就連看來清高的大學教授、校長們,要沒有一點行丐的勇氣和老乞丐的技巧,如何能爭來大的課題,如何能把手下的一班人馬養活?
  乞丐的勇氣不僅在中國是一種可貴的財富,就是在人情淡薄、法制健全的西方國家,同樣也是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看看美國的各種競選籌款活動、各種爭取選票的活動、各種營銷活動,有哪個最后的贏家,有哪個成功的企業家,沒有一點過人的乞丐勇氣呢?
  在歷史上,乞丐勇氣最盛、最感人的莫過于清末的武訓(1838-1896)了。武訓畢生致力于創設義學,他抱著“修個義學為貧寒”的理想,不惜出賣苦力、自殘自賤,以爭取施舍;他沿門托缽,食無定餐,宿無定所;為達目的,他不娶妻生子。他行乞38年,終于建起了多處義學。武訓行乞興學的精神,為國人所褒揚,他也因此被譽為“千古奇丐”。
  在想起武訓先生乞討興學、無私奉獻事跡的時候,在想起大學生乞討讀書的感人故事的時候,我也無法不提及那些靠乞討發家致富的真正乞丐。致殘他人,逼迫其行丐掙錢,這種魔鬼行徑,很容易被人們識破、為人們所唾棄。而有些所謂的社會名流和中堅,濫用乞丐的勇氣,不為美好的理想去打拼,而專為個人謀取豐厚的利益。這類人的行徑往往十分隱蔽,難為人們識破,他們是比真正的乞丐更令人唾棄的。一些利欲熏心的包工頭,為了爭取工程,不惜低聲下氣,像乞丐一樣,死纏爛打,送禮請客,最后工程到手,掙得十倍百倍的利潤,卻造出一個個“豆腐渣”工程。他們就是這類人的典型。還有些所謂大牌專家、學者,像路邊的蒼蠅,使出乞丐的百般武藝,把各種課題都弄到自己名下,最后留個難攤子交差,或是轉包給真正的專家,自己充當包工頭的角色,名利雙收,是這類人的又一典型。
乞丐的勇氣,是把利劍,它可以殺猛獸,也可以害人類。我欽佩那些為了美好的目標而使用乞丐勇氣的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女兒大學通知書被父親撕掉,懷恨20年,去世后收拾遺物女兒淚崩
你負責教好你弟弟,兒童笑話
足夠你用四年的忠告- 給大學生的忠告--
中國窮人的生存環境缺少人文關懷
給大學生的100條建議====三峽在線
給大學生的10條忠告,足夠你用4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水县| 青铜峡市| 石首市| 罗甸县| 康乐县| 庄河市| 自贡市| 原平市| 鸡东县| 通城县| 望谟县| 育儿| 安图县| 泰安市| 涿州市| 锡林郭勒盟| 大渡口区| 巩留县| 阿勒泰市| 容城县| 盐池县| 合阳县| 柯坪县| 北碚区| 临桂县| 桐乡市| 宁安市| 镇原县| 文山县| 花垣县| 鄱阳县| 准格尔旗| 葫芦岛市| 大洼县| 阜新| 云浮市| 池州市| 准格尔旗| 嵩明县| 大余县|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