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職業教育領
域的應用及發展
摘要:人類教育是一種終生教育,終身教育是開放系統,不僅要求發展非正規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而且要求將整個制度化教育都納入到體系中:把教育與人們的整個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每個人在任何情
況下都可以自由采用適合于本人的自我學習、自我訓練和自我培養的手段,進而使每個人將各自的教育變義
務為責任.終生教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教育,普通(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它們各成體系,又相互
滲透,相互影響,缺一不可。在我國,普通(職業)教育可概括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一方針大體可
以看作孔子教學內容的拓展。職業教育是一種實用性教育;職業教育也是一種個性化教育;職業教育還是一
種社會化教育。孔子的“活到老.學到老”的終生學習,終生育人的精神對于發展職業教育事業具有重大影響。
關鍵詞:孔子:教育思想:職業教育;應用;發展
黑龍江李宏偉王艷清
■ ■■ ■ ■% 鼴 褥 § 鞲}《饕}
要進一步“知恥”,即所謂“知恥而后勇”,這
樣才能不斷進步。
4.身體力行。德育不應只是空洞的說
教,而應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
訓練和道德習慣的培養,即“力行近于仁”
(《中庸》)。
5.克己復禮。就是指要克制言行,不
越出道德行為規范;越出了,就要馬上改
正。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反求諸己”,像曾
子那樣“日三省身”。
6.勇于改過。他認為,凡人不怕犯錯,
最怕文過飾非,“過則勿憚改”,“過而不改
是謂過矣!”反過來說,改了錯誤,就仍不失
為君子,(《論語·子張》)。
7.以身作則。孔子認為,德育應重視
以身作則,“言教重于身教”。他說“茍正其
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
何?”(《論語·子路》)。
以上孔子關于德育的原則和方法,雖
是為培養封建社會的“君子”而服務的,但
它形成于德育實踐過程中,基本反映了德
育的客觀規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對我們
當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質教育”,無疑
有著積極的作用,值得批判地繼承。
(二)智育
智育主要是指使人獲取知識,工作技
能的教育工作。孔子認為絕大多數的人要
獲得知識與技能必須“學而知之”和“困而
學之”(《論語·季氏》)。“學習”一詞就來自
孔子的“學而時習之”。下面讓我們看幾個
一
、職業教1Ir在人類教1Ir過程中的tiler
人類教育應該是一種終生教育,這一
概念是由保羅·郎格郎(Lengrad.P.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秘書處成員、成人教育局長)首
先正式提出來的,他認為把人的前半期作
為教育期,后半期當作工作期是不科學的,
教育應該貫穿于人一生中的各個年齡階
段,而非僅在兒童和青少年期。它的基本性
質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1.教育乃是一個人終身的事情,而非一
個階段。
2.人們可以在環境、家庭和社會中獲
得大量的經驗性知識,學校教育的主要作
用在于使這些經驗性知識得以概念傾向系
統化。
3.終身教育是開放系統,不僅要求發
展非正規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而且要求
將整個制度化教育都納入到體系中。
4.保障公共教育的教育機會,使人的
整個一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成長和發展。
5.把教育與人們的整個生活緊密地結
合起來,使每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自
由采用適合于本人的自我學習、自我訓練
和自我培養的手段,進而使每個人將各自
的教育變義務為責任。
6.重新設計和事例教育系統,以促進
每個人能夠在最適當的時候和場所接受最
適當的教育。
二、職業教1Ir的內涵
在我國,職業教育可概括為“德、智、
lll 168 職業技術■■墾粵
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一方針大體可以看
作孔子教學內容的拓展:
(一)德育
孔子教學很注重人的內在素質和外在
表現的統一,提出了“文質彬彬,然后君
子”這一論斷,認為德才兼備、表里如一才
能算是真正的人才。指出“仁”是君子的根
本品德,是德育的總概念,所以當樊遲問
何為“仁”時,孔子毫不猶豫地答道:?愛
人’:表現在愛父母方面,是孝;表現在愛
兄弟方面,是悌;表現在愛朋友方面,是
信;表現在愛民族、國家方面,是忠。”可
見,各種美德歸根結底都源于“愛人”,萬
變不離其宗。
孔子在長期的道德教育實踐中,總結
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原則和方法:
1.進行學習。他說:“溫柔敦厚,詩教
也;疏通知禮,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
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
比事,春秋教也”(《禮記·經解》)。孔子早在
二千多年前就揭示了通過學習可以培養道
德品質這條德育規律,功不可沒。
2.確立志向。“志,意也,從心之聲”
(《說文》),“意”由立(立定,樹立)、日(言、
表達)、心(心坎)組成,是從心坎深處表達
出來的、樹立的思想、意向。孔子認為立志
是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吾十有五而志于
學,三十而立”,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才真
正確立了志向,這就是個明證。
3珩-己有恥。他認為,君子志于道后,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例子,來領略這些方法的妙處:
1.因材施教。現代科學認為,“材”就
是人的思想、性格和智力,而每個人智力進
發的領域的廣狹、時間的早晚、表現形式及
程度都大不相同,因此必須因“材”施教。孑L
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后,
不可以語上也”,就是這個道理。
2.循循善誘。例如:子貢日:“貧而無
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貧
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日:“《詩》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
日:“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
來者。”(《論語·學而》)這就是循循善誘交
互式教學的一個范例。
3.執中而教。孑L子所執的“中”是不偏
不倚,不左不右,思想認識正確,言行都恰
到好處,即所謂的“中庸”。它是孑L子為政治
國、為人處世的哲學,也是教學的一條原
則。
(三)體育和美育
孑L子本人并非一個衰弱的老夫子,他
體魄強健,身材高大,還很長壽,這和他注
意體育鍛煉是分不開的。他喜歡爬山,曾}
“登泰山而小天下”,喜愛射箭和騎術,將
“射”、“御”列入“六藝”之中教導弟子。可見
孑L子的體育教育除了能強身健體,還能陶
冶性情,這是和禮、樂的美育教養結合在一
起的。
{
(四)勞動技能教育
《論語》曾記述孔子不同意樊遲學圃,
并斥之為“小人”,似乎他十分輕視體力勞
動,其實不然。春秋時期,社會分工已初具
雛形,孑L子也已由少年時代的“多能鄙事”
轉而從事意識形態T作,自然較少參加體
力勞動。但當荷丈人說他“四體不勤”時,他l
不但不生氣,反而“使子路反見之”,這正表;
現了他對勞動人民的尊重。
總之,孔子兼顧了技能教育(智育,勞
動技能教育)和素質教育(德育,體育,美
育)——并且尤其重視后者——將二者合J
而為一,形成了一個較為完美的普通(職業)
教育體系,為后世提供了一個教與學的典f
范,對現代教育也有著極其深遠的現實指
導意義。
三、孔子職業教育思想的運用及發展 {
教育的最重要一個環節應該是職業教
育。《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指出,職
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l
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j
途徑。國家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改
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建立、健全適應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進步需要的職業教
育制度。
(一)職業教育足一種實用性教育。
I 職業教育不同于不一般的普通教育,
j是一種生存教育,更是一種發展教育,這決
定了它不可避免地有著較為明確的經濟目
的和政治目的。職業教育首先是一種實用
教育,即對勞動者原先通過接收普通教育
獲得的知識、技能進行專門化,對他們已具
備的專業潛能進行進一步發掘,不斷地提
高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崗位就業能力,
從而適應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在越來越
f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能夠迅速發揮人
才效應,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這就是經濟
目的。職業教育更應是一種“發展教育”,即
要求通過教育使生產力中“人的因素”——
勞動者的素質—— 比物質技術因素超前發
f展,這是經濟不斷發展的必要條件。從本質
上講,職業教育應該是超前的、面向未來
的,是一種發展教育。
(二)IBI業教育是一種個性教育
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應當更加
重視人的個性發展。我們知道,在早期教育
階段,個性教育就是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到
了普通教育階段,通過因材施教,學生的個
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張揚。而到了職業教
育階段,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的就
業方向和學習活動相互補充、相互充實,融
合成一個統一的、具有職業專長和社會積
極性的完整的個性。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日:“以吾一L1長
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日:“‘不吾知也!’如
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而對日:“千乘
之國,攝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
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方也。”夫子曬之。“求!爾何如?”對日:“方
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
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
如?”對日:“非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
會國,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子日:“何傷
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春者,春眠既
自%器§§ 魏羈磕§ 日麓■■■■■■●■■■■■一
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風乎
舞雩,詠而歸。”子喟然嘆日:“吾與點也!”
(《論語·先進》)。說這番話時,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華都已小有名氣,子L子讓他們各
述志向,這就近乎“畢業答辯”了。通過這次
對話,孑L子更加深入了解了四個弟子的志
向、稟性,為下一階段的因材施教 這表明
了孑L子對個性教育在職業教育階段的重要
性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
(三)職業教育社會性教育
職業教育不是從一個課堂到另一個課
堂的普通教育的簡單延伸,而是一個更為
廣泛的社會學范疇。在我國現代職業教育
體系中,就對象結構而言,包括對就業前的
學生教育、也對包括就業中的工人教育、農
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科技人員教育等;就層
次結構而言,包括初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
業教育、還包括大學前教育。可以說,職業
教育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它通過多種
形式、多種途徑對我們進行著潛移默化的
影響。
當然,在孔子所處的那個時代,職業教
育不可能有著今天這樣這么豐富的內涵和
外延,但孑L子的“無處不學,無時不學,無事
不學”的學習態度卻已體現了職業教育的
廣泛性。他自己評價自己說:“其為人也,發
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
種“活到老,學到老”,終生學習,終生育人
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的“終生教育”的真諦所
在嗎?
總而言之,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孑L子的教育思想在各個領
域—— 尤其是終生教育領域—— “職業教
育”中的貢獻是難以磨滅的。他一生抱著追
求真理和培育真才的愿望,在自由講學的
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了一整套的教育經驗,
給我們留下了一份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科學地繼承、應用和
發展這一遺產的寶貴作用,對于發展是職
業教育事業無疑是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意
義的。
(作者單位:李宏偉,黑龍江生物科技職
業學院;王艷清,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靴 9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