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如何保護眼睛
一是洗目。經常以熱水、熱毛巾或蒸氣等熏浴雙眼促進眼部的血液循環,防止眼睛患病。
二是養目。平時注意飲食的選擇和搭配,多吃對眼睛有利的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食物,營養眼睛,避免因缺乏某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影響到眼睛健康,造成視力下降。
三是動目。適當運轉眼球,鍛煉眼球的活力,以達到舒筋活絡,改善視力功能的目的,使眼球更加靈活、敏銳。
四是摩目。經常用手按摩雙眼,不僅可保持眼部的青春活力,而且可預防視力下降。特別是中年駕駛員,更應該這樣做。
五是極目。在中途停車休息時,應利用短暫的瞬間,將身體直立,放松眼球,極目平視遠處,以緩解眼部疲勞。
六是惜目。精心愛惜自己的眼睛,注意用眼不要過度。除在行駕中需集中精力用眼外,平時看電視、看書等,都要嚴格限定次數和時間,不可過長、過濫。
七是護目。要千方百計保護好眼睛,不要用沾上油污、灰塵等臟物的手巾去擦眼睛,不要和別人共用毛巾,尤其是不能用有眼病的人的毛巾。平時,在強光下,最好戴墨鏡、茶鏡等護目。
八是治目。一旦得了眼病,除注意休息外,還要及時治療,以免病情加重,如發現眼睛屈光不正,就要通過驗光,選戴合適的眼鏡。
實踐證明,汽車駕駛員只要加強眼睛養護,就能有一雙健康、明亮、銳利的眼睛,開起車來就更加得心應手,確保行車安全。
超速行駛的危害(1/2)
超速行車使車輛經常處于加速跟車和加速超車的狀態。由于加速跟車的車距很近,駕駛員視線必然受阻,因而對前方情況視察不清,判斷不準,盲目性大。同時加速跟車也使應變反應時間和制動距離延長,增加了追尾碰撞事故的機會,加速超車比加速跟車更加危險,因為頻繁超車必然使車輛過多地占據中線或逆行道,因而發生正面碰擦和撞車危險性增大,且事故程度嚴重。值得指出的是,車輛持續制動距離是與車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超速行車大大增加了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超速行車還破壞了車輛的操縱性和穩定性,車輛轉變行駛的離心力F為F=mv2/R公式中,m為車輛質量;V為車輛速度;R為車輛轉彎半徑。從上式可知,離心力與車速平方成正比與轉彎半徑成反比。因此,車速越高本身就意味著車輛保持直線行駛的慣性越強,即方向的操縱性越差,承擔的風險越大。一旦前方遇到緊急情況,駕駛員很難在短時間內控制車輛的速度和方向,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超速行車加大了車身頂部和底部氣流速度差。在這一速差作用下,使車身產生向上的升力,從而削弱了輪胎與路面間的附著性能,降低了車輛行駛的穩定性,是造成車輛“方向發飄”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超速行車使一些在低速和中速條件下難以發現的車輛毛病,例如自動跑偏、前輪振擺、車身發抖等都可能出現,破壞了安全行駛。
超速行車危害還表現在:
1.駕駛員視覺特點:超速行車迫使駕駛員的視線移到車前遠方,近物反顯模糊。時間一長,易把同向行駛車輛誤為靜止,而又易把靜止車輛誤為在行駛;隨著車速的提高,行車視野變窄,駕駛員對道路兩側情況來不及看清,感覺就像在隧道內行駛一樣,對行車安全十分不利。
2. 對車速和車間距離判斷失誤:通常認為,駕駛員不依靠車速表,只憑主觀經濟就可以判斷出車輛的行駛速度。其實,這種判斷是很不準確的,特別在高速、較長距離行駛時更是如此。保持合理車間距離是維護安全行駛的重要保證。然而不幸的是駕駛員隨車速提高,判視距離增加,對車間距離的判斷誤差也隨 之增加。往往由于以上判斷失誤而導致事故發生。
3.駕駛操作失誤增加,超速行車臻使駕駛員精神高度緊張,因此容易出現手腳操作動作的意外錯亂或配合不當。
4.駕駛員易疲勞,超速行車增加了超車、會車的機會,風險增大。駕駛員精神高度集中,生理、心理能量消耗很大。因此超速行車駕駛員很容易疲勞而反應遲鈍,對安全威脅很大。
綜上所述,超速行車有百害而無一利,它與酒店開車、疲勞開車并列為危害交通安全的三大禍因和頑癥
制動突然失靈怎么辦?
車輛在行駛中隨時可能發生各種故障,制動失靈是最危險的一種故障。制動一旦失靈,切莫驚慌失措,否則很可能會發生不堪設想的后果。
當車輛發生制動失靈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切莫驚慌失措。在平坦的道路上制動失靈時,要立即停止供油,并在控制好車輛行駛方向的同時迅速減擋。可從高速擋搶入直接擋,再馬上搶入中速擋。這樣,發動機會產生很大的牽引阻力,這使車速很快降低。此時再搶入低速擋,然后用手剎停住車輛。
如手制動效果不好,也可以利用周圍障礙物使車輛停下,或低速控制車輛至平坦路段逐漸停下.
如需半坡停車,應保持前進低擋位,拉緊手制動,隨車人員及時用石塊、墊木等物卡住車輪,如有后滑現象,車尾應朝山坡或安全一面,并打開大燈和緊急信號燈以引起前后車輛的注意和避讓。
下坡時如制動失靈,由于車輛的慣性加大,處理起來要小心。應盡可能地排減擋位,并打開大燈和緊急信號燈,以警示其他車輛注意和避讓,待行駛至平坦路段時將車輛停住。切不要盲目地摘擋和熄火,任由車輛撒野。平時應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在即將下坡尤其陡坡時,不管有無情況都應該踩一下剎車。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檢驗制動性能,一旦制動失常,可以贏得處置的時間。
如果上坡時制動失靈,應減入中低擋,保持足夠的動力,緩緩駛上坡頂后自然停車。假如遇到突發情況,必須半坡停車,那就要在保持前進擋位的同時,拉緊手剎,再讓隨車人員用石塊等物卡住車輪。假如車輪倒滑,要打方向,盡量使車子側橫。
杜絕不良的駕駛習慣(1/2)
掌握換檔時機
(1)不少人認為手動檔車比較省油,但事實卻是未必,手動檔車是否省油有力,完全取決于駕駛人有沒有掌握最恰當的換檔時機,而手動檔車的省油與有力通常又是相對的,要省油就要多少犧牲加速性,反之亦然(自動檔車也一樣!).
如何在省油與有力之間取得平衡,是手動檔車之所以可能比自動檔車省油又有力的關鍵所在。
(2)進口車中手動檔車型越來越少了,大多數還會買手動檔車的車主大概都是重視操控感的賽車手型駕駛員。這類車主開車時一檔通常會將轉速拉到紅線邊緣,此時雄壯的發動機聲的確能滿足官能上的享受,但須知道這時的末端加速性并不是最強,反倒是在轉數到達扭力峰值那一剎那向上換檔,才能獲得更佳的持續加速性。(3)每一種發動機的扭力峰值轉速并不相同,有些不到四千轉就能達到,有些則在五千多轉上下,換句話說,扭力峰值轉速越低的車,中低速的加速反應理論上會越好,購車前多留意車型目錄上最大扭力后面的轉數,就能知道這部車扭力峰值出現時的轉速。
(4)手動檔車過早換檔容易出現爆震,對發動機傷害很大,但過晚換檔也會徒然浪費汽油且得不到預期的加速性能。加速時在扭力峰值出現的轉速立刻當機立斷換檔,車速降低迅速時有時可跳一檔降檔,不必一定要四、三、二的換下去,就能讓手動檔車開得既省油又夠力。
高速行駛談經驗(1/2)
1.速度
誠然,高速顧名思義就是高速度,但其實現在國道的質量也相當不錯。我在國道上經常也跑110公里多,但上了高速基本也都能控制在120以下。我的理解,高速路的最明顯好處是雙車道隔離,而非路面巨好。在高速上開快車,和將自己的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一樣危險。我所認識的專業車隊的專業司機,上了高速都控制在110左右,只有哪些半桶水和飚車狂才一路猛踩油門。
2.超車
超車時千萬要注意前車,如果前車前面還有車而且距離不遠,就要格外小心,因為這時前車突然轉入超車道的可能極大。如果大家注意一下快運大客超車的超車就會發現,超車的前半段時司機實際上是減速的,但和前車平行后,即加大油門脫離之。有時碰到占著超車道不讓的鳥人,只好右側超車,這時一定要確認對方看到你了,否則實在是危險。想練習之字型超車的話,建議不要在高速上,否則你會發現護欄比你的車皮硬多了。
3.被超車
后車想超你的時候,如果你在行車道上,前方無車,老實讓他超好了。兩車平行時可適當減速,不要并行。如果你在行車道上而前方不遠處有車而你又也有超車企圖,要打方向燈,確定后車明白后再并線。如果你在超車中,那不用理他。
4.氣流側風
可能在很多地方側風的現象并不是很明顯,但在沿海,側風對高速行駛的車輛影響非常大。我想各位可能體會過高速超過一輛長車后,會一剎那感覺方向有點發飄,這就是氣流和側風的作用。所以,在大風經過隧道、穿過山谷、超長車時,要小心方向盤發飄。想想你的每秒前進速度大概是30米左右,而你和路邊的距離不超過3米,你就知道為什么要小心了。
5.減速
不要急剎,避免追尾。當然,如果非得急剎不可,寧可讓后車追你的尾也不追別人的,原因嘛.......大家自己想。
6.彎道
過彎道時,盡量貼近道路中線,一是車不吃力,更重要的是,如果彎道前方有人或異物,你才有閃躲的空間。我曾有兩次過彎道時發現花工從護欄里走出來。
7.在哪個車道行車
這個問題在很多人看來有些多余,交通法規要求我們在行車道行車,但由于現在高速上超載的貨車太多,所以普遍的,高速的超車道路面要比行車道好的多,而且車輛也少的多,同時,其他駕駛員對超車道上的車也比較注意。所以,為了車輛和行車安全,實際上適當的時候,走超車道比走行車道更好。
職務: 會員 Re: 開車常識
您知道如何正確起動車嗎?
汽車的起動方式,需要結合發動機的特點,并依據起動時的氣溫及發動機的溫度狀況進行。不能千篇一律。
(1)化油器式汽油發動機在起動操作時,應先踩離合器及油門踏板,然后點火起動,注意起動后不宜使發動機轉速過高,只需轉速平穩即可起步。
(2)對于電噴汽油發動機來說,起動操作相對簡單,并不需要踏踩油門。因為電噴汽油發動機控制油門踏板的是節氣門的開度,供油量及濃混合氣都由電噴系統自動控制。因而具有更好的動力性、經濟性及加速性。
(3)低溫起動:在低溫狀態下,發動機因曲軸轉動阻力增大,燃油霧化不良,總成磨損加重,蓄電池工作能力低等原因常會發生起動困難,一般來講,化油器式汽油發動機如起動障礙,可采取增大踏踩油門幅度,提高踏踩頻率實施起動,如仍有困難,就應對發動機進行預熱,用熱水沖燙進氣歧管或在水箱中注入熱水,然后放出。之后便可進行再次起動。
(4)暖車起步:一般情況下,低溫狀態起動發動機,都應在起動后進行片刻暖車,在水溫達到60℃后再起步,以使機油粘度正常,汽油充分汽化,從而減少發動機磨損。
但對一些高速發動機(最大扭矩輸出在相對發動機高轉速)的汽車,因其發動機強化程度較大,只有在轉速較高時,潤滑及冷卻系統才能正常發揮作用,因此不需要低速運轉升溫,在點火后應立即起步,只有在氣溫特別低的情況下,才可讓發動機稍加怠速30秒到1分鐘左右,即可起步。
夏季行車應注意:
一防機體過熱:夏季環境溫度高,發動機容易過熱。因此,夏季應加強對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檢查、保養,及時清除水箱、水套中的水垢和散熱器芯片間嵌入的雜物;認真檢查節溫器、水泵、風扇的工作性能,損壞的應及時修復,同時注意調整好風扇皮帶的張緊度;及時加注冷卻水。當水溫超過100℃時,應在蔭涼處停車降溫,讓發動機怠速運轉,并掀開發動機罩以利散熱。當水箱開鍋、發動機過熱時,切勿將發動機熄火(電機驅動風扇的除外),也不可向發動機潑冷水,以防機體炸裂。
二防燃油氣阻:溫度越高,燃油(特別是汽油)蒸發越快,越容易在油路中形成氣阻。因此,夏季應及時清洗燃油濾清器,保證油路暢通;行車中將一塊濕布蓋在燃油泵上,并定時淋水以保持濕潤,減少氣阻的產生。一旦燃油系產生氣阻時,應立即停車降溫,并扳動手油泵使油路中充滿燃油。
三防電瓶虧水:夏季氣溫高,蓄電池電解液中的水分蒸發快,液面下降快,甚至極板露出液面,造成蓄電池虧水而早期損壞。因此,夏季應經常檢查蓄電池內液面高度,并及時添加蒸餾水,以保證正常的液面高度(一般為1015mm)和電解液密度(夏季一般為1.24),保證蓄電池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四防制動失靈:制動液在高溫環境中易蒸發汽化,在制動管路中形成氣阻,制動蹄片也容易燒蝕,造成制動失靈。因此,夏季應及時檢查調整制動系統,及時添加或更換制動液,徹底排凈液壓制動系統中的空氣,并保證制動皮碗、制動軟管和制動蹄片的完好,行車中如發現制動踏板變軟時,應及時排氣;下長坡途中應注意停車晾剎,保證制動性能良好;若發現制動轂發燙,應停車降溫,但不可澆潑冷水,以防制動轂破裂。
五防車胎爆裂:夏季機車輪胎內的氣壓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容易產生爆胎事故。因此,出車前應適當降低車胎氣壓。若行車中胎溫過高時,應及時將車停于蔭涼處休息降溫,切勿采用潑冷水的辦法降溫,否則易使胎層拉裂;也不得采用放氣的方法降溫降壓,否則胎溫胎壓還會繼續上升。
六防潤滑不良:溫度高時,機油粘度下降,抗氧化性變差,造成潤滑不良。因此,夏季應及時換用高牌號機油(如ECA40),經常檢查油量油質,并及時添加或更換;及時清洗保養機油濾清器、機油散熱器,保證機油暢通、散熱良好,并盡量避免發動機超負荷工作。
七防高熱中暑:夏季日照強、氣溫高,駕駛員流汗多,精力消耗大,易發生中暑。為預防中暑,駕駛員在出車前和行車途中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多飲用清涼飲料,并注意補充鹽分。要隨車攜帶水壺和毛巾,并備帶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藥物;保持駕駛室內通風良好,途中注意休息。
八防發動機爆燃:發動機因過熱而產生爆燃,會使氣缸上部的磨損增強35倍。因此,進入夏季之前就要對燃燒室、氣門頭等部位的積碳進行一次徹底的清除,使之保持良好的散熱和正常的壓縮比。調整點火正時時間,適當減少點火提前角。調整化油器主油針,使混合氣略稀,防止爆燃的產生。
九防疲勞磕睡:夏季氣溫高,駕駛員睡眠不足,行車中容易疲勞磕睡。因此,出車前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盡量利用早晚時間行車,避開習慣睡眠時間行車。當行車中感到疲勞、打哈欠、手足無力等疲勞征兆時,應立即停車休息,或用冷水淋洗頭面,活動四肢,待精力恢復、頭腦清醒后再行車。
十防途中遇險:在炎熱的天氣里,路面上的灰塵較多,附著系數下降,瀝青柏油路面在太陽曝曬下變軟。制動時,表面的瀝青粘在車輪上被揭起,降低了制動性能。駕駛員應謹慎駕駛。夜間還應注意路邊、橋頭乘涼露宿的人員,防止撞壓。通過鋪有農作物的路面時,應降低車速,不要輕易使用制動,以防側滑;也不要去碰堆放的農作物和器具,謹防有人在其間休息;并注意預防有人從堆放的作物堆中突然橫穿公路;通過后還應停車檢查車油、排氣管上是否纏有農作物。
駕駛技巧
嫻熟的駕駛技術,決定了汽車的性能發揮。若是以駕駛為樂趣,就不在于片面追求車輛的配置與性能,而是通過自己的駕控技巧,讓車子性能充分發揮。雖然其結果也是因人而異,因不同領悟能力及反應力差異,但努力提高駕控技巧,不僅有利于愛車的性能苛護,更涉及到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保障。
1.坐姿:新手朋友的坐姿往往太過靠前,應在熟練中慢慢將座椅調整到正確位置。以右腳輕放剎車踏板,大小腿間角度應為鈍角約120度左右或更大,緊踩時大小腿不能完全呈直線,力量充足舒展即可;靠背位置也不應過于垂直,盡量將前胸遠離方向盤,但保證右手輕松獲得換檔桿5檔位置的換檔桿頭部;方向盤在市區駕駛可以抬至較高,長途駕駛時可放置于較低位置。
2.視線:不應緊盯眼前。
市區內應直視前方五六十米處;高速路面應視線應在兩百米以上;行進中,經常同時注視前方幾輛車的運行情況;跟車緩慢移動時至少應通過前車尾,看到路面,尤其在坑凹顛簸路段行進;必要時,偏出隊列半個車身,以便及早了解前方情況。
3.換檔時機
1檔為起步檔,與倒檔齒比性能基本相同,故不宜持續高速運行。一般車動產生慣性后即可換入2檔。
換檔時宜干凈利落,不宜拖泥帶水。離合踏板踏下要快,離開要慢。
避免換檔后發動機轉速變得極低,遇此情況,應再次減檔,甚至跳躍減檔。
摘檔時,先踩離合再收油門,否則發動機會拖慢行駛速度。
加檔時,先預壓油門再松離合。尤其高速行駛中的換檔。
新手起步前,可預壓油門少許,至發動機約1500轉/分左右,無須轉速表,只要憑感覺,同時再按照快、停、慢三步曲緩放離合踏板,包你次次成功。
由于小型車都有齒輪同步器,故加、減檔時理論上無須采用兩腳離合操作。但在實際操作中,減檔時使用兩腳離合提高了操控合理性,對車輛是很有好處的(通過兩腳離合操作,將兩個檔位的轉速變得一致,有效延長同步齒輪環的壽命,并將換檔齒輪撞擊聲減至最低。尤其運行中2檔轉換1檔,必須使用兩腳離合)。
減檔呼空油兩腳離合法----
1. 踩下離合踏板,并摘檔;
2. 放開離合踏板,補給一腳空油(視換檔前后速度變化大小
決定所給空油的大小);
3. 踩下離合踏板,并掛入新減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