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來推崇人性的善,那是因為善能辟邪;但我也向來不憚抨擊人性的惡,那是為了保護善良。
體制內,可以很單純,與世無爭,咸魚一生;也可能禍從天降,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今天講的三個小故事,為你揭開那些人性中不光彩的一面。
01擔責
小黎是一名新人,剛考上某鄉鎮公務員。
初出茅廬,一心想著施展拳腳,安邦定國,讓自己的才華閃耀在祖國基層的大地上。
報到后,領導讓她在辦公室先呆著,學習學習。
辦公室王主任特別器重她,什么事情都讓她做,她忙的腳不著地,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有時候小黎心里也會嘀咕:明明這么多人,領導像是只認識我一樣。
這個時候,王主任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的開導她:年輕人就要多干活,全面鍛煉,以后的路才會更寬。
小黎聽了,原地滿血復活,恨不得來個五殺來證明自己的上進心。
當然,新人嘛,很多事情不懂,隔三差五的出點小差錯也難免。
小黎惴惴不安。
王主任又會開導她:錯誤是成長的階梯,不要怕,有啥事我會幫你擔著。
小黎內心充滿了感動,士為知己者死,有這樣的領導怕什么。
某日,省督察組突擊檢查。
這也是難免的,當前的體制運行和過去相比,有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跨層級的檢查越來越多。
而基層面對這種跨級檢查,基本沒有任何話語權,試想一下:一個鄉鎮干部哪里有資格跟省級督察組解釋?
而且,無論你做的多好,總會被找出毛病。
這時候,基層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不爭辯,不解釋,照單全收,然后內部問責,給上級一個交代。
于是,這次也不例外。
在整改會議上,王主任做了個工作匯報,一條一條的把辦公室工作中不到位的地方做了檢討,但具體經辦人都是小黎,然后不輕不重的說自己沒有監督到位,也有責任。
納尼?這是啥意思?小黎懵圈了。
領導體諒小黎是新人,為了不影響工作積極性,給了一個通報批評,不納入檔案。
但是小黎失眠了,那個善解人意、敢于擔當的王主任,為什么會這樣?
破局之道:一要學會拒絕,你不怕尷尬,那么尷尬的就是別人;二要學會忍耐,千年媳婦熬成婆,只要是工作,就沒有不憋屈的,你的工資里,就包含了精神損失費。
02秘密
小劉去年考上了一個事業單位,很單純的小姑娘,一心認為我不欺負人,別人也不會欺負我。
同辦公室里有個同批考進來的小姑娘,叫小張,鄰家妹妹般乖巧的面容,讓小劉第一次見面就心生好感。
于是倆人就像失散多年的親姐妹一般,一起吃飯,一起逛街,無話不說。
小劉事無巨細的和小張一起分享自己的秘密,而小張總是很耐心的傾聽,時不時的附和著,很快建立起了濃厚的革命友誼。
但小劉有個心結,總覺自己是事業編,待遇和福利比起公務員來有一定的差距,想去考公務員。
但人在曹營心在漢的事總歸不好,小劉也不全是缺心眼,偷偷問小張,利用上班時間偷偷復習公務員考試,這樣做是否合適,領導知道了會不會批評?
小張寬慰她: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單位也沒啥事,你只管復習,早點考上公務員,如果有事情忙不過來,跟我講,我幫你一起做,考上了別忘了我就行。
得到了小張的鼓勵,小劉恍若吃了定心丸,頓時有了動力。
小張一邊復習,一邊工作,好在單位工作也不忙,她又寫得一手好文章,抽空寫了幾篇信息稿,被上級刊發了,獲得了領導的好評。
一年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由于小張表現的不錯,領導決定把單位的一個評優獎項給她,以資鼓勵,但是要公示七天。
通常而言,公示都是走流程,好閨蜜小張表示熱烈祝賀,小劉請小張吃飯分享了喜悅。
沒想到風云突變,領導突然找小張談話,說有人匿名舉報她上班不認真,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并且語重心長的囑咐她:年輕人有上進心是好事,但是不要利用上班時間,影響不好。
小張不知道怎么走出領導的辦公室,她感覺一股涼氣順著脊背直沖后腦勺: 除了小劉,還有誰知道這事?
破局之道:職場上,逢人只說三分話,并不是不信任,只是為了讓關系更加牢固。泄密和嫉妒,本就是人的天性,以人性克天性,是圣人之道。對此孟子對此都沒辦法,只是感慨: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03掛職
近年來,為了培養能上能下的干部隊伍,掛職鍛煉成為一種常態。
市直機關的小鄭就是其中一員,被派往某村擔任農村指導員。
作為上級機關的一員,而且單位也會送個禮包給村里,所以村干部對他客氣有加,只要不添亂,就是幫大忙。
原單位更不管他,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工作全憑自覺。
于是他有了上班以來從未有過的自由。
但小鄭是個好同志,該進村進村,該走訪走訪,兢兢業業,從不翹班。
直到某日,當地有個攝影講座,小鄭作為資深攝影愛好者,聽說了這個消息,心癢難耐。
但是時間和工作是沖突的。
小鄭做了大半天的思想斗爭,平時也幾乎沒有紀律檢查,想想自己不至于這么倒霉,就翹一次班難道還會被逮到不成?
但是他忘了一個神奇的定律——墨菲定律,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就一定會向最壞的方向發展。
而且剛好在他身上應驗了。市委組織部聯合市紀委抽查掛職干部在崗情況,等他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來不及趕回去了。
當然他依然心存僥幸,那么多村,抽到他的幾率也不大。
但為了以防萬一,給村干部打電話,說自己原單位有事過不去。
還是覺得不穩妥,想到處長平時跟自己稱兄道弟,關系很好,萬一組織部到單位核查,請他幫忙打個掩護,說是被他派出去辦事了,那就天衣無縫了。
于是動動手指,編發了一條微信給處長,把情況大概說了下。
處長啥也沒回,小鄭懷著惴惴不安的心,聽完了講座。
第二天通報下來了,小鄭被全市通報,文件措辭非常嚴厲,要求單位從嚴處理。
小鄭一頭霧水,搞不清楚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后來才知道,那次檢查是組織部和紀委聯合進行的,非常較真,就是為了抓典型。
電話也不出意外的打到了處長那里,但處長聽說是紀委的,二話不說,就把微信內容作為證據上交給了組織。
小鄭對此耿耿于懷很久,覺得處長出賣了他。
但他沒想到,如果處長替他打了掩護,萬一暴露了,性質比他離崗更嚴重,那叫欺騙組織。
這個風險,處長怎么可能替他承擔?
職場中再鐵的哥們,再親的閨蜜,都很難犧牲自己成全他人,尤其是他臨門一腳把責任都推給對方,置對方于不義,任何人都沒有義務替他遮風擋雨。
所以提醒各位新人,如果你進了單位,發現領導很好說話,臨時請假,如果只發了微信給領導,而領導啥也不回的時候,就要當心了,你的請假可能并不算數,而且這個領導也并值得你把后背交給對方。
破局之道: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向來都是刀光劍影,不要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別人的憐憫之上,尤其不要把上級到哥們,上級對下屬稱兄道弟,大多是為了拉攏人心,如果你當真了,那真是挺幼稚的。
上述三個故事都很老套,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代代都有萌新,年年都是老故事。而且,這些事情都是真實的,甚至有些學生告訴我的事情,比這些更黑暗。
我向來很少寫類似人心險惡的故事,因為感覺壓抑。
而且,這些事情都是小概率事件,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在你身上發生,但如果發生了,很容易讓你懷疑人生。
因此,我寫出來的目的,不是為了教你變壞,也不是為了教你懷疑人性,只是為了讓你能夠避免踩坑,畢竟我們都希望能輕松、愉快地工作。
===================
我是領帶大叔,認認真真教教申論面試,輕輕松松聊聊職場故事。關注我,從備考到工作,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近期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