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薤、薤根、蕌頭、大頭菜子、野蒜、小獨蒜、苦蒜、薤白頭、野白頭、小根蒜。
[來 源]為百合科蔥屬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和薤A.chinenseG.Don.的鱗莖。
〔成 分〕鱗莖含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氛酸,大蒜糖。
〔作 用〕
一、歷代經驗:
1.理氣止痛:薤白有理氣寬胸,散結止痛作用。 《名醫別錄》:“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侗静菥V目》:“治少陰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氣散血,安胎”。
2.解毒止?。恨子薪舛鞠b、散結止痢作用。 《神農本草經》:“主金瘡瘡敗”?!短票静荨罚?“白者補而美,赤者主金瘡及風”。 《食療本草》:“治婦人赤白帶下”?!侗静輬D經》: “補虛,解毒”。 《用藥心法》: “治泄痢下重,下焦氣滯”。
二、近代研究
1.抑菌作用:薤白煎液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
2.消炎止痛作用:薤白有類似白芥子的作用,具有百合科植物消炎止痛的特點,特別用于呼吸系統病癥引起的胸痛;近年用于“冠心病”心絞痛有效〔2〕。
〔性 味〕辛、苦,溫,滑。無毒。歸肺、心、胃、大腸經。
〔功 效〕理氣止痛,解毒散結。
〔主 治〕胸痹心痛,脅肋刺痛,脘痛痞悶,干嘔,泄痢后重,瘡癤。
〔臨床應用〕
1.胸痹心痛:薤白散治痰濕阻遏心陽所致的胸痹心痛,其人肥胖,氣促痰多, 胸悶;也治瘀血心痛,胸痛徹背,背痛徹心,痛如刀割,不得平臥者,類似于“冠心病”心絞痛。因痰阻者多配伍瓜蔞、半夏、枳實等化痰散結藥,方例《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萎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因瘀血阻滯者多配伍川芎、赤芍、丹參、延胡索等活血化瘀止痛藥,方例《薤白三棱煎》、 《薤白丹參飲》。
2.胸脅疼痛:薤白可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如肺炎、支氣管肺炎、支氣管炎所引起的胸痛,也用治肋間神經痛。常配伍柴胡、枳殼、丹參、瓜萎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及化痰藥,方例《薤白湯》。
3.下痢赤白:薤白有類似大蒜樣治療痢疾作用,可用治下痢赤白,腹痛, 里急后重,大便膿血等,單用有效, 《本草拾遺》則配伍黃柏用,也可配伍黃芩、黃連煎服。
此外,單用搗敷治療咽喉腫痛、瘡瘍、癤腫等。
〔用 量〕 6~15克,大量可用30克。
〔用 法〕生用或蒸熟后曬干用。
〔禁 忌〕氣虛無滯者不宜用。
〔附 方〕
1.瓜蔞薤白白酒湯(《金匱要略》):瓜蔞、薤白、白酒。
2.瓜蔞薤白半夏湯(《金匱要略》):瓜蔞、薤白、半夏、白酒。
3.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要略》):枳實、厚樸、薤白、桂枝、瓜蔞。
4.薤白三棱煎(驗方):薤白、三棱、赤芍、川芎、紅花、延胡、降香、雞血藤、急性子。
5.薤白丹參飲(驗方):薤白、瓜萎、郁金、當歸、赤芍、丹參、生槐花、紅花、白檀、香毛冬青、銀杏葉。
6.薤白湯(經驗方):薤白、柴胡、枳殼、當歸、丹參、川芎、郁金、乳香、九香蟲、香附子、半夏、莪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