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條: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戢戢然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戢戢然是連綿不斷的意思
第188條: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戢然微汗出也。
第191條: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戢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
第192條:陽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戢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
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在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第216條: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第230條: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白苔,是有熱而不實的一種表現,一見黃了就是里頭有實了。
第98條: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后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谷者噦。
第99條: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第153條: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里懼虛,陰陽氣并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閏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第187條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
第228條: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惱,饑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第288條: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臥,手足溫者,可治。
第368條: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卒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本文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shanshishen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