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趙建成談中醫看病》
在長期的中醫臨床實踐中,我診治了許許多多的病人,有不少是大醫院不治的病人,也有一些是長時間治療無效的病人,還有一些是長期得不到明確診斷的病人。因為從現代醫學來講,病人診斷不清是常有的事。醫學科學發展是無止境的,人們的認識水平要不斷的提高,永遠不會在一個地方停滯不前,永遠不會到達科學頂峰,所以什么時候都有不能確診的病人。但是現代醫學不能確診,就意味著它無法進一步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這些病人才想到找中醫診治,即所謂的“山窮水盡,無路可走”。他們訴說著自己的疾苦,拿出了在大小醫院里所做的各種生化檢查單、B超、CT、IMR報告單,厚厚的病歷,他們臉上帶著惆悵和苦悶,坐到了我的面前。看著他們被疾病折磨而表現出的灰心喪氣和無奈的樣子,使我產生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憫之心。醫生神圣的責任感油然而生。病人經常會問我,我這是什么病?西醫老是說診斷不清,無從下藥治療啊!對呀,這診斷不清的病,怎么能治療呢?殊不知西醫診斷不清,西醫無法治療,但并不影響中醫的診斷和治療。患者常常把西醫和中醫的診斷混淆到一塊,拿了西醫的檢查單和報告單讓你幫他確診是什么病,如果你說不清楚是什么病,他便轉身走人。他認為你診斷不清肯定也治不了他的病,說明你的醫術不高明。帶有這種錯誤觀念的人還相當多。他們也不想一想,中醫專家怎么能診斷清西醫專家都說不清的疾病呢?這不是取西醫之長來比中醫之短嗎?實際上這些人走進了一個誤區,他們不明白西醫的診斷是為西醫的臨床治療服務的,中醫并不靠西醫的診斷做為診治疾病的依據。因為中醫的診斷靠的是望聞問切,中醫的治療靠的是辨證施治,中醫的產生要早于西醫上千年的時間。試問如果你出生在一百多年前,當時西醫還沒有傳入中國,你找中醫看病,什么西醫的化驗檢查單也拿不出來,中醫不是照樣可以診病開藥嗎?當然西醫的診斷中醫可以做為一個參考,如果中醫的辨證再加上辨病(西醫診斷的疾病),那么治療上也許就更有針對性,療效會更好。
在這里我給大家舉一個實例來說明問題:有一個黑龍江雙城縣來的肝病患者,先是在一所條件相當好的軍隊大醫院做檢查,大夫高度懷疑他患了肝癌,但需要確診,要求肝穿取活體組織做病理切片以發現是否有癌細胞。但是做四五次肝穿,均不理想,始終未能查到癌細胞。由于肝癌和肝的良性占位性病變的治療是完全不一樣的,從西醫的角度來講,不能確診就無法進行治療。病人花了大量的診斷費,又受了不少的痛苦,病情還在逐漸地加劇,不僅有腹脹、嘔吐、乏力,還出現了黃疸,故患者不愿再穿刺。西醫大夫堅持要繼續穿刺,醫院并決定免除穿刺費用,爭取盡快確診。患者堅決不同意,所以就自作主張轉求中醫來診治。經過我一個多月的中醫藥和針灸調理,患者黃疸消退了,食欲明顯好轉,精力體力都有很大的恢復。最后進行B超復查,顯示肝內占位病變消失。病人回家前高興地告訴我說:“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中醫的診斷簡單明了,不做肝穿同樣可以治好病,花錢也不多。我不搞科研,診斷清楚與否對我又有什么意義呢?我要的只是健康。”當然患者的說法不是很全面,科研還是要搞的,我贊成西醫明確診斷的重要性和認真的科學態度。但是,我反對教條主義和不切實際的診療方案。因為有一些病人從經濟上、體力上和病情發展速度上都無法接受你的診治時,就要考慮你的決定是否符合實際情況。一種疾病可能有多種的診療方法,最好的方法也許只有一種,也許是幾種方法的聯合。有一些疾病目前的科學水平還無法診斷清楚,一味的固執己見是徒勞無益的,你就應該想到去找中醫治療。
中醫診病的思路和西醫是完全不同的。前面講過中醫是從宏觀上認識事物的,它綜合病人的自我感覺、臨床癥狀和體征,參照舌象、脈象等作為原始資料,再經過辨證,來作出疾病診斷的。不管任何一個病人,根據他的個體差異和臨床表現,都能辨出疾病是在上在中在下、在何經何臟何腑或屬陰屬陽,還是表里虛實寒熱來,這就是中醫的辨證,就是中醫的確切診斷。這個診斷對于中醫的施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醫就是靠這個為依據,制訂治療原則,譴方用藥的。中醫大夫診治疾病不在乎以前是否見過這種疾病,是否有類似疾病的記載,都能夠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斷,這就是中醫的奧妙之處,也是一般人不容易理解的地方。
本文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drz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