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升級”之名“鎖”用戶的電 威馬和小鵬想掩蓋什么?
在2022年,電動汽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物種了,不過隨著保有量越來大,電動車也逐漸的顯露出爆發式增長所帶來的很多問題——剎車系統失效、冬季續航縮水、自燃、自動輔助駕駛引發交通事故等等,而最近有威馬汽車和小鵬汽車兩家新能源車企,卻不約而同的玩起了“鎖電”的把戲,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最近,多位威馬EX5車主反映參加威馬汽車免費檢測活動后,發現電池續航減少、電壓降低,質疑威馬私自“鎖電”。為此,其還成立了“威馬被鎖電用戶維權群”。無獨有偶,2022年3月8日,有大量小鵬P7首批車主投訴稱“小鵬汽車P7首批670km續航被無辜鎖電,80.3kWh電池容量只能裝70kWh左右”。到底什么是鎖電?威馬和小鵬的車究竟出現了什么問題,以至于兩家車企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鎖電”呢?
顧名思義,把電池內的一部分電量,通過OTA或其他方式將其鎖定,無法再進行充放電,從而改變電池實際的充電量和用電量。簡單來說,原本你的車滿電續航500公里,被鎖了20%的電量后,滿電續航就只剩400公里了。這時車主們的第二個問題又來了,我的車好端端的,車企為什么要“鎖電”呢?如果大家關注到此前頻繁的電動汽車自燃事件,或許就能聯想到原因,沒錯,“鎖電”就是為了降低車輛自燃的風險,當然同時還能夠延長汽車電池的使用壽命。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鎖電”怎么跟自燃有聯系呢?這就不得不說市面上主流的汽車電池——鋰電池的工作特性了(包括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不論是手機還是汽車的鋰電池,都不建議過度充放電,經常過度放電對電池的損耗較大,容易縮短電池的使用壽命;而過度充電會使電池內部儲存的能量過大,進而增加電池自燃的風險,專業名詞叫做熱失控。所以不論是手機還是電動汽車出廠前都會進行鎖電,防止使用者因為不規范的充放電行為而影響電池壽命或發生自燃的事故。而這些電動汽車出廠標稱的500公里最大續航里程也都是“鎖電”之后的數值。問題正是出在了這個環節,“鎖電”和“續航”兩個詞一定程度上是對立的,在電池容量恒定的情況下,鎖的電越多,電池的安全系數越高,使用壽命越長,但最大續航里程也越短,同時車輛的動力性能也會相應衰減。對于當下的電動汽車來說,更長的續航一定是最具競爭力的賣點之一,而某些車企則為了標榜自己續航高,鋌而走險,不顧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將出廠標準的鎖電值一再降低,直到一起又一起自燃事件發生,這些車企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對此進行補救最簡單粗暴的做法就是再次“鎖電”。所以就催生出威馬和小鵬這類“鎖電”事件的發生。如果真是為了用戶安全考量,為何官方不大大方方承認鎖電?
可能這時會有人疑惑:威馬和小鵬這個舉措有效降低了車輛起火的概率,對車主和車輛都起到了保護作用,“鎖電”是一件好事呀。可問題在于,威馬和小鵬卻是在車主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鎖電,這不但侵害了車主的知情權。同時也侵害了消費者的物權,因為車主為之買單的是出廠前明確標定好的續航和性能,而“鎖電”后,原本屬于我的那部分電量被剝奪了,車輛的最大續航里程以及車輛的動力性能也都有所下降,這就好比自己買了一套200平米的房子,后來開發商覺得他給多了,又強制收回50平一樣,這種行為跟偷自己的錢有什么區別?而且OTA功能最初誕生的意義,是為了讓車主們能夠擁有常用常新的用車體驗,最新最潮最酷的功能能夠第一時間同步到車上,而現在卻成了“小偷們”神不知鬼不覺作案的“兇器”。這難道就是科技進步的意義嗎?偷著“鎖電”,無非是兩家車企都不想承認最初的產品設計是有缺陷的,一旦承認,就相當于夸大了續航里程,有虛假宣傳的嫌疑,甚至還會面臨更多的索賠。另外,現在的造車新勢力動不動就承諾首任車主電池終身質保,通過“鎖電”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也能夠降低今后質保期內電池索賠的成本。
電動汽車“鎖電”威馬和小鵬并不是第一個,此前國內榮威ERX5、廣汽豐田iA5都經歷過車主鎖電維權,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經常被國人口誅筆伐的特斯拉竟還有過反向“鎖電”的操作。2017年,伊斯瑪颶風抵達佛羅里達州之前,特斯拉向佛羅里達特斯拉電動車用戶發出了OTA更新,暫時解鎖了其60和70千瓦時S型和X型車輛的全部電池容量。這項更新將車輛的續航里程提升了30到40英里,幫助佛羅里達特斯拉電動車用戶盡快逃離颶風魔爪。不得不說特斯拉在這件事上做的非常漂亮,在逃命的關鍵時刻,通過OTA解鎖了原本需要付費解鎖的電池電量,災害結束后再通過OTA收回臨時電量,這才是OTA應有的價值。不過即便是特斯拉也難逃被質疑“鎖電”的境地,甚至曾因此被用戶告上了法庭。由此看來,鎖電問題已經不是哪一家車企的事,而是電動車行業的“隱痛”。而電動汽車的亂象也不止于“鎖電”,曾經自動輔助駕駛功能被一些車企吹上天,夸大的宣傳讓車主們過于相信車輛“自動駕駛”的技術水平,因此也引發了不少的事故。傳統豪華品牌奔馳,最近也因為旗下的電動汽車奔馳EQC出現了多起“冷卻液滲漏導致電機故障”,引發了車主集體投訴維權……在當下,所有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都為時代的進步掏出了自己的真金白銀,對電動車的發展提供了前進的動力,而這些車企最大的財富也在于此,不應該為宣傳漂亮而使用不成熟方案,卻讓自己的用戶承擔風險。
我國近幾年大力推進電動汽車發展,希望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逆襲,而“鎖電”這種糊弄消費者的行為,嚴重影響了整個純電新能源車的口碑。現在國內的造車新勢力還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成長期,經不起大風大浪,想要把腳跟站穩,不是成天想著什么樣的宣傳話術才能博眼球,而是將精力專注于產品之上,同時以一個積極的態度處理每一位車主的反饋與訴求,這才是一個新勢力造車企業良性發展的基礎。汽車相對論(AutoRelativity)
由前電動邦主編兼內容總監、前車云副主編,媒體人王云龍主理。
微信視頻號、汽車之家、易車、懂車帝、愛卡、太平洋汽車、今日頭條、抖音、bilibili、一點資訊、百度、網易、搜狐、新浪、微博、汽車頭條APP、水滴汽車APP、知乎專欄、UC瀏覽器、汽勢APP、有車以后、車友頭條、快手、車輪APP也能找到我們!
自媒體矩陣:
汽車相對論+AutoLook
wangaaron.cn@qq.com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