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下班回家路上買菜的時候,喜歡去順道兒的超市里。不只是那里的菜品多,還因為超市的秤一般不會有多大問題,能讓人少去許多麻煩。——男人大概都喜歡不受這樣的麻煩吧。妻子卻會時常給我說:“去轉角那個菜店買吧。”
我就有點兒不解。轉角菜店在南關十字西南角,我從東邊三球儀回家的時候不順路,買菜的話就需要繞一下多走半條街的路。妻子跟我解釋說,那家人實在,菜新鮮。擱在其他事情上,女人的意見我未必聽,但是在買菜買米面油醋這些日常生活用品上,她們的意見還真的值得一聽。
轉角菜店是個兩口子開的店,倆人搭眼一看,就是樸實敦厚的農村人。衣著樸素,言語普通,菜店的店面也很普通。普通的地方,一般都比較樸實。一間偏大些的門面,有點兒不規則的斜三角,取斜向東北。里面的菜柜子占去了東邊墻跟前,西邊主要是一張桌子,用來放秤收費的。很多菜擺放在門口的棚子底下,一個框子挨著一個框子,毫不遮攔,你很方便挑選。
男老板是個壯墩墩身板兒,皮粗肉厚,少言寡語,光知道悶著頭干活兒。才大清早6:00過一點兒,他已經把鮮菜拉了回來,在那里忙著下菜。菜葉上還掛著露珠兒,在清早的陽光底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
女老板是個樸實的大嫂,樸素得看樣子就不太用化妝品。忙于生活的農村人,在穿戴上都不怎么用心思,就那么素面朝天的。簡單,結實,干活方便。她說話利索,和氣,淡然笑完全出于自然。
“西葫蘆這一向有點兒敗了,嫑買了。”我來買菜,想找西葫蘆早上炒一下吃。老板正在跟前理菜,這樣跟我解釋。“筍瓜不錯,很鮮嫩,菜農才從園子里卸下來的。”
果然,比電壺膽還粗還長的米黃色筍瓜,干凈的皮兒摸上去滑溜溜冰涼涼的。我拿了兩個。旁邊框子里的綠辣子看著那么叫人心里喜愛的,我喜歡吃生調的,夾饃吃特別得勁兒。于是,也抓一把裝上。韭菜,蔥,還有小捆兒的小白菜,都齊齊地碼在那里。隨便拿些,中午的菜也就買好了。
女老板負責在桌子跟前稱菜。她喜歡往跟前的一個小本子上用筆記下顧客選來的每一樣的數量,然后計算一下報個總數。這倒叫我感覺有點好奇,她不像人家現在都用計算器。她說她習慣了,每天動筆寫一下子字,心里就覺得受活。她這么一說,我都給逗笑了:一根油筆,一個白紙自己訂成的小計算本本兒,這就叫過了寫字的癮啦?
妻子跟我說,不要看菜店這倆人普普通通的不咋樣,實際上他倆人一點兒也不簡單呢。出身農村的他們倆人,愣是養大了兩個娃,都是兒子。實在說,擱在我們這樣的倆人都工薪的家庭,養活一個兒子都感覺有點吃勁兒呢。更叫我感到他們不容易的是,愛人告訴我:“人家老大兒子都已經工作了,在省政府上班著。老二也厲害著呢,現在正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讀大二。”
我當時聽了,沉思了好久。依現在這消費水準,養個娃供到上大學,手緊一點兒下來得花二三十萬。他們倆人不但扛下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壓力,關鍵是還真把兒子培養成了。人生最值得驕傲也最有價值的事情,莫過于此了吧。
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人:自己工作上順得很,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就是子女沒出息。一張干得掉渣渣兒的嘴皮子,愣是叫娃給扎得緊緊兒的。
其實,我發現菜店倆人依然還是那么平常的樣子,仿佛孩子能現在這么優秀,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一點兒沒有什么驕傲之色,該咋樣忙還咋樣忙。
我以前買饃的時候經常走過這里,因為不了解他們的事情,所以沒有太多關注。越了解,越發現他們不簡單。這里周圍很多人其實也都知道了他們家孩子的事情,有羨慕的,也有心里有點兒嫉妒的。——嫉妒的,肯定是自家孩子不成器,實在摁耐不住情緒,于是他們也就不咸不淡地說點兒風涼話而已,“他們倆人那純粹就是命好。”我心里就想笑,“這世上所謂的命好,哪個不是人家多年的傾心付出呢?”
我現在買菜的時候,都繞一下道去轉角菜店那里挑選。好像不單單是買菜,我實在是對老板倆人的佩服。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像他們一樣培養出這么優秀的孩子,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向人家學習點兒什么。
這個菜店真實的名字其實叫“誠信鮮菜”店,他們可能看重的是菜的品質和做人的準則。我們這里買菜的人,都管它叫轉角菜店,好記,一下子就能知道地方在哪里。
它守在這里好幾年了,就那么每天看著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流車流。如果它會思考的話,它一定在這么想著:很多看似普通的人,卻干出了不普通的事情。很多看似不普通的人,連個普通的事情也做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