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老伯的故事是我聽來的。我感覺到他的故事,足以讓人唏噓不已,能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人這一輩子,簡直就沒有個什么定數,所以,還是穩重點兒好,善良些好。
正所謂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牛老伯四十歲以前的日子,是他們村里最叫人羨慕的。這樣說吧,三個乖巧女子,一個寶貝兒子。女子都出嫁了,兒子也結婚了。他們家是村里第一個蓋起了二層小洋樓的,氣派極了。有兒有女,妥妥兒和和美美的一個家啊。尤其叫人眼饞的是,在村里人家稀飯都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里,他們家頓頓午飯是干面。牛老伯這個人還是個愛賣派好顯擺:每天午飯時節,他都端個大老碗在街口,把一尺長的手搟軟面長長地用筷子挑起來,然后很響地“滋溜滋溜”吸進去。這讓那些可憐得吃不上飯的人家,很受刺激,很受屈辱。
人常說,好日子需要一家人共同努力才成,任何一個人不安寧都會出問題。話說牛老伯給兒子把二層樓蓋好后,老伴兒跟兒媳婦說,他們老兩口年歲大了,腿腳不便,要住在一樓。想要兒子兒媳婦跟娃住二樓。沒想到兒媳婦也不是個善茬兒,她給婆婆回了個頂心錘:“你給我們蓋的房子,我們想住哪里就住哪里。一樓我們干農活出來進去方便,我們就住在一樓。你們要住一樓的話,前面那個土房你們住吧,要不就是二樓。”
婆婆是個針尖兒,兒媳婦是個麥芒。這么一對上陣,家里就沒有安寧日子了。過了一個月,兒媳婦干脆把娃往家里一撂,自己進城打工去了。這一走,五年多就沒有回來;后來,聽說重跟了個人,另組了個家庭。
兒子呢,后來也到西安打工去了,在北二環那里租了個民房,蹬三輪送貨。
一個家,要好端端的撐起來著實不容易,要散架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那一天兒子忙完后回到出租屋,喝了幾瓶啤酒。一個是人真的困了,加之又喝得高了點兒,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十點鐘都沒見動靜。房東是個細心人,知道小伙子每天早上八點就起來出去忙去了,一看今天這都十點了咋還沒動靜,就有點奇怪。他趕忙跑二樓扒窗子一看,小伙子人在床上躺著,叫著沒反應。房東急了,趕忙打120送醫院:煤氣中毒了。
三個姐趕忙從縣城跑來在醫院幫忙操心,還好,命保住了,生活能勉強自理,但是其他活兒是干不成了。
牛伯老兩口那個揪心啊,就像刀子戳在了心窩子上。
有老伴兒在的那幾年,操心的細致,兒子恢復得還差不多,稍微能在村里干點不動腦筋的笨活兒了。可是,不巧的是,五六年后,老伴兒不幸給走了。留下牛老伯跟個半傻兒子兩個光桿桿。牛老伯越想越氣,瞅著木呆呆的兒子滿肚子氣:“人都說養兒為防老呢,沒想到自己老了老了還帶了個拖累,自己一把年紀了還要拉扯著個傻兒子操心他。”
牛老伯對于兒子,沒有一點疼愛了,有的只是恨。他對兒子的恨,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那天他把一碗煎面湯碗遞給兒子,要他那么平平地端著,不準放下。碗太燙了,兒子的手立馬都起了泡兒,疼得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但是不敢放下來。他還在兒子臉上抽耳光:“你狗日的咋不趕緊死去,還要叫我個老漢操心你啊?”
牛老伯不會做飯,爺兒倆就饑一頓飽一頓地湊合。有時候,他在外頭看人家耍牌,自己餓了才回來下點面條,不餓就不回來。兒子呢,就這樣餓的時候多,飽的時候少,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那一次在院子里,忽然就一頭栽倒了,這以后就癱在床上了。牛老伯更憋氣了,拿耳光把木頭一樣呆滯的兒子抽一下,臉轉到了左邊,再抽一下轉到了右邊。反復的折磨,加上經常性臥床,兒子最后身子都爛掉了,硬是給他疼死了。
村里人都罵牛老伯不是個人,活生生地把自己兒子打死了。他在村里的名聲,臭得像狗屎。人家小年輕打麻將輸了錢,指著他的鼻子罵:“看你媽個逼,臭烘烘的坐人跟前,害得我輸那么多。”
對于牛老伯和兒子倆,三個女兒也曾經有心照料過。只是,時間太長了,而且那個狀況看起來遙遙無期,沒有個盡頭。三個女婿不答應了,這不是個三天兩頭的事情,總不能為了娘家把自己這個家給拖垮了啊?兒子死后,她們三姐妹本打算輪流接牛老伯過去照料,無奈女婿們打架都不同意,說待兒子都這樣心狠的人不值得。牛老伯就一個人那么忽忽悠悠地混活著。三個姑姑把那個侄子操心著,慢慢地就把侄子混到了二十歲。
牛老伯七十歲上的時候,老年癡呆了,經常大小便失禁,身上臭烘烘的,大老遠就逼人口鼻。人家都躲著他走,他簡直成了過街老鼠。要說這個孫子倒是挺有孝心的,他那個時候在姑姑們的幫助下,買了個六米八的貨車跑長途。他就每次把他爺爺放在駕駛室后面躺上,自己跑到哪里,把他爺爺帶到哪里。
牛老伯最后不能動住院的時候,孫子跟三個姑姑在醫院操心。最后實在不行了,還是孫子把他爺爺接回家最后葬埋的。
講這個故事的人是山陽縣的,今年也五十歲了。他們家跟牛老伯家是隔兩家的隔壁。他說那個時候他們家兄弟四個日子過得困難的很。牛老伯撈面的情景,就是在故意笑話他們家的。正是憋著這口氣,他才帶著媳婦跑到西安做生意,后來把家里的兄弟幾個和親戚也帶了出來。如今,他們都在西安買了房,在山陽縣城買了房。
對于牛老伯一家的遭遇,他們又覺得活該又覺得可惜。對于牛老伯這個人,他們覺得簡直應該遭報應,只是還好遇到了一個好孫子,還把他照料了七八年。
現在呢,三個姑姑幫忙給這個懂事的侄子在山陽縣城買了一套房,他自己也勤謹地跑長途。聽說,很快可能要娶媳婦了。
他說他每次從來西安回去,總要打聽一下那個孩子的事情。他還是希望,這個懂事的娃,能過得好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