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Galleria Dell'accademia a Firenze 文 / 圖 · 周小登 六點多快七點的時刻,天已降下夜幕。學院美術館門口的等候隊伍依舊延伸了小半條街。這座美術館的外觀并無特別之處,就與佛羅倫薩其他文藝復興建筑一樣。我想隊伍中的大多數人和我相同,為了那尊幾乎每個人都耳聞過的“大衛”而來。如實以告,除了“大衛”,我心里確實對此地一點底兒沒有,只知大概還有提香(Titian,1488-1576)與波提切利。
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內部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創作《大衛》時才二十六歲。實際上,他在三十歲前就創造了一系列杰作;譬如羅馬西斯廷教堂中,穹頂的九幅壁畫組《創世紀》(Genesisin Celling of Sistine Chapel, 1508-1512),以343個人物敘述了《圣經》開篇到大洪水諾亞方舟的故事。又有同樣位于西斯廷教堂的祭壇畫,《最后的審判》(Last Judgment in Altar of Sistine Chapel, 1534-1541),描繪了耶穌現世,審判人間善惡,將人們劃向天堂地獄兩極的圖景。
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內部 思及這些因緣際會,我頓覺自己對學院美術館報以太挑剔的眼光。不再認為它內部簡陋又布展隨意。畢竟其能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順流積淀而下已是不易,尤其是它還保存了許多“虛榮之火”前的藝苑珍品。 “虛榮之火”(Bonfireof the Vanities)是佛羅倫薩藝術史上的一場浩劫。十五世紀末,美第奇曾一度失勢,一名極端黑衣修士薩佛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 1452-1498)借機布道攻擊美第奇家族和羅馬教宗亞歷山大六世(Papa Alexander VI, 1431-1503);又因臨近1500年整數年,民眾受蠱惑于他的末世論,人心惶惶。薩佛納羅拉反對經商,將原本只要繳罰金的同性性行為列為不可恕死罪,作為佛羅倫薩的精神領袖,風頭一時無兩。終于在1497年,他指使孩童逐戶搜剿“塵世享樂之物”:樂器、詩書、非天主教題材的藝術品……焚書坑儒一般,在領主廣場架起熊熊大火,稱要燃盡世間的虛榮。
波提切利,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Two Angels and the Young St. John the Baptist, 1465–1470 這場大火也確實如薩佛納羅拉所愿,燒毀了不計其數的文藝復興前期果實,不過論起受荼毒之深,恐怕無人能及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安ㄌ崆欣辈⒎钱嫾以谝庹Z中指的是綽號“小桶”(botte)。他是佛羅倫薩畫派的代表藝術家,曾與小其七歲的達·芬奇同窗學藝;傳世最有名的作品約是藏于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degli Uffizi)的《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 1482-1486),學院美術館中藏有其《圣母子與兩個天使和施洗者圣約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Two Angels and the Young St. John the Baptist, 1464-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