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通萬之機(jī),大為國而小為家;日辰定動(dòng)靜之位,日為人而辰為事。
[原注]:變即窮、變、通、久之變。家國要從地盤分野處看。若單論家宅,則唯在支上看可也。
[摩 語]:此總舉壬式之適用范圍。自盤祖開辟天地以來,人處其間,變化窮通,無一不系于人而能須臾離之者。故機(jī)雖有萬變,總約講來,不過家、國。古傳式之有 三,曰奇門,曰太乙,曰六壬,而壬式其傳猶古。蓋事由簡(jiǎn)出,奇門、太乙,多有采諸壬占處,而壬獨(dú)不采奇門、太乙故也。且奇門多涉兵事,太乙有干國朝,唯壬 式最切百姓日用,故《指掌》開章云:日辰定動(dòng)靜之位,日為人而辰為事。
又六壬名義所由出,古來有不少說法,或謂天一生水,或謂亥屬乾而數(shù)起一。我認(rèn)為,“大六壬”者,取其特有之遁法而立名義。如奇門,因月建起自寅,寅中寄甲,故遁甲干而名“奇門遁甲”,取其“首”意也;同理,正月起將在亥,壬本寄亥,故壬式自亥中遁來,名曰“六壬”。
月將加時(shí),局圖順布。
[摩詰]:壬占首重正時(shí),總以值月月將加于起占正時(shí)立課發(fā)傳。此言壬式天盤之圖所由耳。
一.地盤定式
巳 午 未 申
辰 酉
卯 戌
寅 丑 子 亥
二.月將起例
大 六壬的移宮換度用的是值月月將,每于中氣后視日躔換將。自交雨水中氣后起正月將登明亥,至交春分后逆推起二月將河魁戌,依次每月中氣交退一位,得三月將從 魁酉,四月將傳送申,五月將小吉未,六月將勝光午,七月將太乙巳,八月將天罡辰,九月將太沖卯,十月將功曹寅,大吉丑是十一月月將,神后子是臘月月將。
上乃最為常用的月將換度之法,但也有一種好奇求新之人,如姚少師、張松源、葉梅亭等輩,死執(zhí)“錯(cuò)認(rèn)日躔為月將”一語,附會(huì)河圖生成之?dāng)?shù),巧立穿鑿之法,謂必于每月中氣交后,陽用生數(shù),陰用成數(shù),超接換將。對(duì)此,清代壬學(xué)大家程樹勛在《六壬瑣記》中辨道:
“月 將即是太陽,以太陽加正時(shí),順布十二宮,則與天上星宿所臨方位相符,故陰陽動(dòng)盡天人感應(yīng)。唐朝王遠(yuǎn)知引其師陶宏景之言曰:‘六壬精髓,其一為月將,天上太 陽隨月而異宮,其光普照四方,故萬事皆見。月將不誤,然后凡事不誤’,此語最為明顯,宋人邵彥和論次客曰:‘古次客之法,因數(shù)人同時(shí)來占,乃用前五后三, 換將不換時(shí)之例,試之每不驗(yàn)。蓋燭照禍福,全賴太陽之光明,故以正將正時(shí)為最,其次則換時(shí)不換將耳。余則不換將,亦不換時(shí),惟以各人年命為主,課雖同而理 則異。區(qū)別懸殊,十不失一’,是亦月將即太陽之明證。乃《銀河棹》則曰:‘錯(cuò)認(rèn)日躔為月將’,而張松源之注,又惑于俗本奇門超神接氣之法,以交接之后據(jù)河 圖生成數(shù)而定月將,殊屬無謂。
交月將之法,古書間有異同,然總在中氣之后,或一日二日,或三日五日不等。故人所用者恒氣,每年二十四氣勻派,而太 陽行度有盈縮,未必恰于交中氣之日時(shí)過宮。況其過宮,又限定于某宿某度,是以有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之殊。今時(shí)憲書則以定氣為主,故太陽即于交中氣日時(shí)過 宮,便換月將,此正合天之妙。張松源之注《銀河棹》以月將并非太陽,宜其另生一法而交月將。及陳耕山作《三才發(fā)秘》,誤解‘步戌成歲’一語,以為正月太陽 在戌宮,更可笑也。
‘月將不誤,然后凡事不誤’,此至言也。乃《指南占驗(yàn)》嘗有誤用月將而大事仍驗(yàn)者何也?蓋無心之錯(cuò),機(jī)即隨之,故能符合相應(yīng)。若有意標(biāo)奇示異,恐未必然也”。
沈 夢(mèng)溪云:“六壬天十二辰:亥曰登明,為正月將;戌曰天魁,為二月將。古人謂之合神,又謂之太陽過宮。合神者,正月建寅,合在亥;二月建卯,合在戌之類。太 陽過宮者,正月日躔諏訾,二月日躔降婁之類,二說一也,此以顓帝歷言之也。今則分為二說者,蓋日度隨黃道歲差,今太陽至雨水后方躔諏訾,春分后方躔降婁, 若用合神,則須自立春日便用亥將,驚蟄便用戌將。今若用太陽,則不應(yīng)合神;用合神,則不應(yīng)太陽。以理推之,發(fā)課皆用月將加正時(shí),如此則須當(dāng)從太陽過宮。若 不用太陽躔次,則當(dāng)日當(dāng)時(shí),日月、五星、支干、二十八宿皆不應(yīng)天行,以此知須用太陽也。然尚未盡理,若盡理言之,并月建亦須移易。緣目今斗杓昏刻己不當(dāng)月 建,須當(dāng)隨黃道歲差。今則雨水后一日方合建寅,春分后四日方合建卯,谷雨后五日方合建辰,如此始與太陽相符,復(fù)會(huì)為一說。然須大改歷法,事事厘正。如東方 蒼龍七宿,當(dāng)起于亢,終于斗;南方朱鳥七宿,起于牛,終于奎;西方白虎七宿,起于婁,終于輿鬼;北方真武七宿,起于東井,終于角。如此歷法始正,不止六壬 而已”。
只所以引沈氏此語,只為說明歷法在宋時(shí)已經(jīng)因黃道歲差而變,所謂“錯(cuò)認(rèn)日躔為月將”不過只是表明了歷變,并不實(shí)指月將不是日躔,必要另立 超接之法。即使此果言宮度歲差導(dǎo)致?lián)Q將有誤,那也應(yīng)該首先厘定新歷,嚴(yán)格按歷法交建換將。而象張松元以一己之私,妄改月將起例,本身就是違反了歷法的行 為。所以張法不足為憑。
三.天盤飛布
天盤宮位隨課占時(shí)間的不同而變化。飛布天盤的方法 是:在課占某時(shí)的地盤宮位上,加值月月將,然后依順時(shí)針方向,順飛一盤即得。如子月將甲子日卯時(shí)占某事,在地盤“卯”的位置上起月將“子”,則“辰”上起 得“丑”,“巳”上起得“寅”……至于地盤“寅”上,起得“亥”。如圖例:
寅 卯 辰 巳
丑 午
子 未
亥 戌 酉 申
日二課而辰二課,合成四象;生主和而克發(fā)用,義法三才
[原注]:日上神為太陽,日陰為少陽;辰上神為太陰,辰陰為少陰。陰陽生合比和處,南兇之端倪不露。惟于相克處一逗殺機(jī),而吉兇遂爾見形。蓋不殺不成其為生,而取克,正所以觀五行相生之妙也。
[摩詰]:此一句四象三才之說乃擬易。壬式發(fā)用,首重相克,蓋生比處盡是一家,機(jī)密藏而不現(xiàn),事遠(yuǎn)來而潛蒙。至一克處,矛盾反映激烈,殺機(jī)逗出,吉兇宛然若揭,故生主和而克發(fā)用。
一.十干寄宮
訣曰:甲寄在寅乙課辰,丙戊到巳不須論;丁己藏未庚值申,辛戌壬亥是其真;癸課由來丑上眠,分明不用四正神。
二.四課三傳
1.將課占之日的干、支橫寫在天盤上方,其間空一格備錄第二課。首先,看日干寄宮所在,即以加臨此宮的天盤某支作日上神,書于干上,即第一課;
2.在干、支間的空格間寫日上神,視其加臨,作第二課;
3.如干上例,視支辰上加臨取第三課;
4.辰上神平寫到日支的左側(cè),同第二課例,仰視天盤得第四課。
如:子月將甲子日卯時(shí)占
四 三 二 一
午 酉 申 亥
酉 子 亥 甲
日 日
支 干
寅 卯 辰 巳
丑 午
子 未
亥 戌 酉 申
發(fā)用三傳,取克為用,法說于下結(jié)宗門九課定式。
一上克為元首,理勢(shì)順而百事攸宜;一下賊為重審,人事冷子管而謀為不利。
[原注]:上天下地。天克地于理勢(shì)為順,故百事攸宜;地克天是下凌于上,故逆。
[摩詰]:六壬課占依“宗門九課”的課式法則發(fā)用,三傳與神將的吉兇組合又進(jìn)一步演出《課經(jīng)》諸局。因此,三傳、課式,名雖異但事歸一途,體、用各別,而理趣無殊。
此一句言賊克第一,解得即簡(jiǎn)又明,天地者,乾坤也,人事由茲起,綱常由茲立,故乾坤、天地、君臣、父子、夫妻、尊卑、上下,皆宜求其理勢(shì)之順。然賊克又首從下賊呼出三傳者何?蓋相克之理雖同,但下之凌上,其殺機(jī)又較上之制下為甚故也。
取課先從下賊呼,若無下克上為初;
初傳本位明中次,中上因加是末居。
賊克課乃“宗門九課”之首,也是《課經(jīng)》諸局的第一式。宗課的其余課式均視賊、克之有無、多寡,變通求取。故賊克一訣,實(shí)乃壬占之發(fā)端。
1.重審
取課先從下賊呼:
四課演定,先查四課上下克、賊如何,下克上神曰賊,見賊即發(fā)用,不必論有其次序先后。
初傳本位明中次,中上因加是末居:
確定了初傳,再看初傳支神所在的地盤本位上為何,取作中傳。末傳則取中傳本位上所加臨者為的。
如:丙戌日巳時(shí)占,月將申
申初
亥中
寅末
辰 丑 亥 申
丑 戌 申 丙
申 酉 戌 亥
巳(寄丙)
未 子
午 丑
巳 辰 卯 寅
上例的四課中,首課丙賊申,余課無賊即從申發(fā)初傳為用;中傳取申宮上加臨的天盤亥;末傳則取亥宮上的天盤寅。
2.元首
若無下克上為初:
若果四課中并無下賊呼上,次看有無上神克下神的課。如有,即將該課上神取為初傳。其中、末二傳的取法與重審課相同。
如:丁丑日未時(shí),月將卯
巳初
丑中
酉末
巳 酉 亥 卯
酉 丑 卯 丁
丑 寅 卯 辰
子 巳
酉
亥 午
戌 酉 申 未
上例中的四課無下克上的賊,僅第四課上神之巳克下神酉可發(fā)為初傳;取定后,便可在初傳本位上尋得中傳;在中傳本位上,又可找到末傳。這就是元首課的課式。
二三賊克,知一總名。神將兇而禍不單行,神將吉?jiǎng)t福祥雙至。
[原注]:如二三克賊,則看克處與本干有益無益益,而禍福這來可決。
[摩詰]:此賊克多,比取與日同類者用之。
下克或二三四侵,不然上克亦同論。
常將日干相比取,陽日用陽陰用陰。
當(dāng) 四課中同時(shí)出現(xiàn)兩個(gè)及兩個(gè)以上的賊或克,那么,就要視同賊或同克與占日天干的陰、陽屬性相同的來定初傳了。如占日天干是陽性的甲、丙、戊、庚、壬,則取同 屬陽性的子、寅、辰、午、申、戌六支為用;如占日天干是陰性的乙、丁、己、辛、癸,則用相應(yīng)的丑、亥、酉、未、巳、卯發(fā)初傳。中、末二傳的取法同于賊克 課。
涉害課起例辨
用孟名曰見機(jī),當(dāng)因時(shí)以制宜;促季號(hào)為察微,事未萌而預(yù)料。克賊重重,比用涉害。用辰主外災(zāi)害己,用日主我禍延人。
[原注]:涉害取地盤孟、仲、季發(fā)用。涉四孟,乃見機(jī)課;涉仲季,乃察微課是也。涉害比用復(fù)等,則剛?cè)沼萌毡龋崛沼贸奖取Iw人我以支干分,日上發(fā)用乃我先發(fā)端,辰上發(fā)用是人先發(fā)端也。
[摩詰]:此言孟、仲取用之法,與古例不同。今作小辨以發(fā)明。
涉害由來是本家,路途多克最堪夸;
孟深仲淺季無取,復(fù)尋柔辰剛?cè)詹椤?br>
當(dāng)同賊或同克均與日干相比或不比時(shí),可用涉害法發(fā)用定初傳。
1.涉害多寡
涉害由來是本家,路途多克最堪夸:
當(dāng) 四課中多個(gè)同賊、同克與日干俱比或俱不比時(shí),即將所有同賊、同克之課的上神,自天盤所臨宮位起,到該神地盤本宮止,順飛各宮,以涉多者為用。其中,同賊論 涉,以相較之神受克于地盤支神及所寄天干為一重克,有一算一,其克地盤支神及寄干者不論;克則反之取用,看其論涉諸神克地盤支神及所寄干之多寡,取克多者 發(fā)傳,受地盤克者不論。中、末二傳取法與賊克課相同。
茲舉下克上之賊犯重俱比者一例,如:丁卯日丑時(shí)占,亥月將
亥
酉
未
亥 丑 卯 巳
丑 卯 巳 丁
第三課上神丑之涉害 第四課上神亥之涉害
卯 辰 巳 午 卯 辰 巳 午
巳(戊) 未(己)
寅 未 寅 未
辰(乙) 辰
丑 申 丑 申
卯 戌
子 亥 戌 酉 子 亥 戌 酉
丑(家) 丑 亥(家)
此例中第一、第二課俱無克,不論,第三課下神卯克上神丑是賊,第四課下神丑克上神亥亦賊,且俱與日干相比,故將丑、亥二支論涉害。
先看丑的涉害情況,丑臨地盤卯宮,是一重克;輪至地盤辰宮,有寄干乙克丑,是二重克;經(jīng)地盤巳、午、未、申、酉、戌、亥、子等宮,回到本家丑,均無克,是得兩重克。
再 觀亥,亥臨地盤丑宮,受克于丑;經(jīng)地盤寅、卯二宮無克;到地盤辰宮,辰土克亥水,是一重克;在地盤巳宮,又被寄干戊一克;地盤午宮無克;地盤未宮又被宮支 及寄干己克,計(jì)二重克;地盤申、酉宮位無克;輪至地盤戌,再受一重克;回歸本家亥,不再有克。算來亥共有五重克,涉害較丑為多,以之發(fā)用。
再舉上神克下多見,無比可求者一例,如:庚子日戌時(shí),申將占
午
辰
寅
申 戌 辰 午
戌 子 午 庚
第一課上神午之涉害 第三課上神戌之涉害
卯 辰 巳 午 卯 辰 巳 午
午(家) 申(庚)
寅 未 寅 未
酉
丑 申 丑 申
戌(辛) 戌(家)
子 亥 戌 酉 子 亥 戌 酉
丑(癸) 子
第一、三課皆上克下,與日干俱比,乃分別將之上神午、戌各論涉害。
午臨地盤申,有一重克;地盤酉宮又一重克;地盤戌寄辛,是得三重克;地盤亥、子、丑及寄干壬、癸克神,在這里不以涉害論;經(jīng)地盤寅、卯、辰、巳到本家午,無克。
戌臨地盤子宮有克;到地盤丑宮,雖與丑無涉,但克寄干癸水,亦是克;在寅、卯、辰三宮分別受宮支及寄干甲、乙木克,不以涉害論;經(jīng)地盤巳、午、未、申、酉至本家戌,均無克,僅得兩重克,是涉害少。用午發(fā)傳。
由 以上兩例可得出涉害第一步論克之多、寡時(shí),必須遵循的三條基本原則:①相較之神僅與地盤支神及寄干論克;②賊之涉害以受克于地盤支神及寄干者為準(zhǔn),克之涉 害以克地盤支神及寄干者為準(zhǔn);③除子、午、卯、酉四正神,余支所藏寄干,亦不可放過,要仔細(xì)審查,特別是辰、戌、丑、未、巳五宮,或如巳、未各寄兩干,或 寄干五行與本宮支神相異,應(yīng)慎之又慎。
2.孟深仲淺季無取:
如:丙子日辰時(shí)占,亥月將
子
未
寅
寅 未 未 子
未 子 子 丙
在這一例中,第二、三課完全相同,故止得三課,或稱四課不備。又因此例中的三課皆是上克下的情況,故先論比用,乃取第一、四兩課與日干俱比者相較涉害。
第 一課的上神是子,自天盤宮位起至本家地盤子宮,得地盤巳、午及巳中寄干丙、未宮寄干丁四重克;而末課上神寅自其天盤宮位至本家,亦得地盤未、戌、丑及未宮 所寄之己四重克,是涉害又相等。這樣,就要以“孟深仲淺季無取”一訣來取用發(fā)傳了。所謂孟,即寅、申、巳、亥四支;仲即子、午、卯、酉四支;季即辰、戌、 丑、未四支。根據(jù)這一原則取用時(shí),均以地盤本宮的孟、仲、季為準(zhǔn)。上例第一課上神子加臨于地盤巳位,巳是孟神,則以子發(fā)傳為用,寅居季神未上,不用。
又如:庚午是卯時(shí)占,未月將
辰
申
子
寅 戌 辰 子
戌 午 子 庚
第二、第四兩課都是上克下,且與日干俱比;辰得地盤子及丑中所寄癸水兩重涉害;寅有地盤丑、戌二重克,只能以地盤仲神子上的辰為用,寅居地盤季神戌上,不取。
3.復(fù)尋柔辰剛?cè)詹椋?br>若 果各相較之神涉害多寡、深淺、孟仲俱復(fù)相等,則陽日占取日干上神發(fā)用,陰日占取日支上神發(fā)用。中、末傳取法與賊克課相同。如“戊辰日午時(shí)占,丑月將”占, 其第一、三、四課都是下賊上,依照比用課訣,第三課上神亥與日干陰陽屬性不比,不用;以第一、四兩課上神子、午論涉害多寡,均得四重克;再看孟、仲之深 淺,其子加巳、午加亥,巳、亥同為孟神,深淺亦等;遂依“柔辰剛?cè)铡痹疲「缮献影l(fā)用,其三傳為子、未、寅。
4.《六壬大全》課經(jīng)論涉害課,有不用涉害取傳發(fā)用,而求與日干五行生比不克者發(fā)傳的,名“比用格”。現(xiàn)錄如下:
“凡 涉害課用神畏日干所勝,以比和者為用,曰‘比用格’。如:甲戌日,論孟用辰加寅,辰土畏甲木克,則取子加戌,子生甲木,比者為用也。戊辰、丙子日例同此 推。又如:甲辰,三傳‘戌、午、寅’為脫氣,凡謀難成,惟憂可解;殊不知戌土畏甲木,為不比,不取涉害,當(dāng)取子水比和者為用,三傳‘子、申、辰’,生日, 凡為吉事,皆成,惟兇難散。戊子日‘午、卯、子’,壬戊日‘申、丑、午’,庚子日‘戌、申、午’,乙卯日‘亥、酉、未’,皆用比不用涉害,故名‘比用’。 若妄用三傳,而災(zāi)禍異也。”
照此說,上所舉“戊辰日”占例,三傳本子、未、寅,由其初傳子畏戊土之克,又當(dāng)另擇午、丑、申。今查《大全》總鈐圖“六戊日”子加巳(戊)一則,三傳均為“子、未、寅”,顯見與此說相矛盾。
其 余比用格諸例,經(jīng)對(duì)照《大全》錄存的“總鈐圖”相關(guān)課式,并旁證《古今圖書集成》收編的《大六壬立成大全鈐》(書中所采課式與總鈐圖相同)后,發(fā)現(xiàn)均以涉 害多、深者取用,并不以比和者發(fā)傳。如:甲戌日辰加寅,總鈐圖列三傳為辰、午、申,若比用則應(yīng)取子、寅、辰;甲辰日戌加寅,由初傳戌畏甲克,用比日之子發(fā) 傳,總鈐圖亦同,但細(xì)推之,其戌自寅上涉歸本家,僅四重克,而子自辰上涉歸本家有五重克,是子較戌涉深為用,非擇比而取;戊子日寅加已,總鈐圖列三傳為 寅、亥、申,不用比日之午發(fā)傳;壬戌日辰加亥,總鈐列三傳辰、酉、寅,非申、丑、午;庚子日午加申,總鈐圖三傳作午、辰、寅;乙卯日寅加辰,總鈐圖用亥、 酉、未,與此例同,但不是比日所致,而是因亥本涉得六克,而丑僅得二克,無舍亥用丑之理故也;丙子日子加丙,子、寅涉害俱多,總鈐圖用孟神已上子,而不取 季神未上寅,三傳子、未、寅。以上均是用涉害不取比用之明證。
《六壬粹言》“辨非十則?涉害第六”條云:“至擇比一法,涉于趨避,斷不可從”。雖然《粹言》并未說明“斷不可從”的理由,不過,就《大全》一書中與此相關(guān)的矛盾諸說來看,《粹言》作此考語,誠屬中肯。
5. 猶有陳公獻(xiàn)、劉赤江等輩,涉害法與此不同,乃不問涉之多寡,直取孟、仲發(fā)用;復(fù)等或如《指南》作柔辰、剛?cè)眨蛉纭洞庋浴酚弥纫娬摺=窨贾欧ǎ纭督?匱玉衡經(jīng)》,法取多寡、孟仲,而后柔辰、剛?cè)眨唤z不亂;《心鏡》竟舍孟仲取用一法,當(dāng)位位涉來多寡相當(dāng)時(shí),直接依柔辰、剛?cè)瞻l(fā)用,是知《金匱》、《心 鏡》法雖小異,但首論涉之多寡卻是古之成法。
對(duì)此,《粹言》在“辨非十則?涉害第六”中講:“涉害一課,取克賊之神,從地盤歷數(shù)歸于本家,以受克 深者為用。經(jīng)云‘涉害行來本家止,多克便將用為起’是也。如涉害俱深,則取孟位上神為用,如孟位無取,則取仲位上神為用。此古法也,近來諸家,均未用之 者。然其原委,不可不知也”。可知自位位相涉至于本家取用之法,為立課正則。
蒿矢神遙克日,二克主兩事而合為一事;彈射日遙克神,一克主一端而分作兩端。
[原注]:日止一日,克有兩克,是兩事全來作一事。一克互觀,自見二課。若見金、土二煞,為有鏃有丸,能傷人。
[摩詰]: 遙克課
三四無克號(hào)為遙,日與神兮遞互招。
先取神遙克其日,如無方取日來遙。
或有日克乎兩神,復(fù)有數(shù)神來克日,
擇與日干比用者,陽日用陽陰用陰。
此指四課或三課(四課中有兩課相同)中,均無克、賊,乃取某課上神五行遙克占日天干五行的,發(fā)為初傳;如遙克日干之神亦不見,又用受克于日干的某神發(fā)用;假使有數(shù)神同時(shí)克日干或被日干克的,則再用比用課法則取傳。此課中、末二傳與賊克課取法相同。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