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盧寺位于南京市漢府街,始建于南朝,因廟中供養毗盧遮那佛,初名毗盧庵,為金陵名剎之一。后歷經滄桑,幾興幾衰。清咸豐年間毀于戰火。1884年,兩江總督曾國荃在原毗盧庵址擴建梵宇,改為毗盧禪寺。其時毗盧寺東至現明故宮、西至總統府、北至珠江路、南至長江路,遂成為金陵第一大寺。
民國時期,因其坐落在民國政治文化中心---長江路,而一躍成為全國佛教的中心。中國佛教會、中華佛學研究會、中國宗教聯誼會皆設于此,并在此成立首都中醫院,成為中國佛教研究和中醫學研究的中心,對中國佛、醫及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尚未就位的標牌
南京人的記憶中,毗盧寺在上世紀后半葉,逐漸消失,那里成了馬達轟鳴的工廠。“文革”期間,寺中3000尊佛像全部散失,佛堂成了江蘇無線電廠的車間和庫房,眾僧飄零四方。20世紀末,毗盧寺開始修復,2004年,基本復建成現今的模樣。
山門是寺院正面的門,象征“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毗盧寺原山門早已無存,1998年重建,2013年再度重建。現山門高10米,寬14米,三門六柱,整體造型古樸雄偉,其雕飾精美生動。
正對山門就是金水橋,過橋沿臺階而上,就到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坐北朝南,歇山頂式,小瓦磚墻,檐下懸紅底金字的“大雄寶殿”匾額。大雄寶殿東側是鐘樓,西側為鐘樓。2011年12月14日大雄寶殿修繕竣工、鐘鼓樓、禪堂落成并對外開放。
大雄寶殿內供奉毗盧遮那佛,是佛教密宗至高無上的本尊佛,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統率著全部佛和菩薩,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兩側楹聯:“光緒士年初建名剎經樓寶殿大士慈航菩薩路,如來萬緣中興道場富國安民祥云常繞石城天”。
大雄寶殿外墻面上文革時被毀掉的浮雕,現已精心修繕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