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在我國教育界的泰斗地位,其他學校很難動搖。也有人對此表示不服,于是便自己籌錢建造一座大學,向清北名校發出挑戰。
教育乃國之根本,想要推動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就要依靠人才輸送。中小學生寒窗苦讀也是為了能考上名校,才有機會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未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平臺。學生們以為只要能考入清北名校,便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
斥資200億建造的民辦大學,曾揚言5年內會趕超清北
當清華學子施一公學業有成,準備回到母校大展拳腳時,卻對眼前的學習氛圍和科研環境并不滿意。普通人工作或生活不理想時,只會心生抱怨,然而勉強接受。而具有成功潛質的人,面對種種不如意的情況豈能視若無睹?
就在施一公覺得清華的教學環境不適合自己的時候,他沒有怨天尤人,反而籌資200億,準備自己創立一所大學,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設計和建造科研人員和科研環境。
就在大學開學伊始,施一公便放出豪言壯語,揚言只需要5年時間,他就能打造出一所比清華北大還好的大學。而這所斥巨資建造的大學,便是“西湖大學”。
本來眾人都很佩服施一公的魄力,不過聽說他的豪言壯語后又覺得他太“狂”了。清華北大兩所百年名校,從顏值到實力,從歷史到貢獻,施一公哪樣都是望塵莫及,怎么還能這么自信。
西湖大學建校已有6年,施一公的5年目標實現了嗎?
西湖大學顧名思義,便坐落在環境優美的西湖之畔。有些不了解這所大學來歷的人,或許并不知道這所大學和其他大學有啥區別。施一公為了快速構建科研核心團隊,陸續聘請了百余名中外教授級專家來校任教。
盡管西湖大學從誕生開始就意味著不平凡,不過根據教育部的政策來看,西湖大學依舊屬于民辦大學。而不少學生和家長對民辦大學還是持有偏見的。施一公卻不在乎,民辦大學少了一些政策限制,反而更有利于施展他的雄心壯志,他立志要辦一所與眾不同的民辦大學。
由于國內的專家多數都在985大學任教,所以施一公便動用各種資源,高薪聘請海外專家。而接受聘任的教師,不少都是留學生回國任教。這也為解決人才外流問題,做出了很大貢獻。
有了名師當然也要有高徒,西湖大學的建校伊始并沒有廣泛招生,而是只招名校畢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因為西湖大學師資力量強大,招生也就不存在困難。很快就有了2項科研成果通過審批,已經實施量產。西湖大學的辦學成果,馬上就要見分曉了。
如今6年過去了,雖然西湖大學地位照比清北名校還是天差地別,不過已經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可。很多本科學生也想進入西湖大學學習,不過西湖大學目前尚未開始招錄本科生。即便在未來想要招募本科生,也不會通過高考統招來招生,多半會走自主“掐尖”招生的路線。
西湖大學想要超越清北,這兩年是不可能了,不過有了西湖大學的存在,也讓人們意識到這種理想的科研環境也可以在國內實現。這也成了吸引高端人才加盟的理由。
清華北大的地位是否能被超越?
西湖大學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施一公的大膽突破。不過施一公也因此而飽受非議,只因他在創辦學校的時候說出想要超越清北這句話,讓大家對他有了不好的印象。
據最新985大學排行顯示,排在第一梯隊的,仍舊只有北大清華兩所院校。有人說,清華北大之所以在教育界高不可攀,并不僅僅在于他的科研成果和專家數量,還有豐厚的歷史底蘊和人文色彩。
一所好大學,絕非只關注科研成果,應該是全方位多向發展。而西湖大學設立的初衷就表現得急功近利,很難有長遠的發展。清北名校在名校光環的加持下,可能每一個決策都不能太草率,全社會的目光都在盯著清華北大,一旦不小心就會全盤翻車。因此在學術和科研環境會以保守為主,突破為輔,穩中求發展。
即便清北名校發展再緩慢,也不是一般學校短期內能追趕得上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西湖大學想要超越清北名校,絕對不應該是5年10年的小目標。而是要先給自己定下一個20年以上的長遠目標。等到那時,我們再來評判施一公當年的目標實現了幾何?
今日話題:大家如何看待西湖大學的發展前景?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