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評語是教師對學生作文從內容到形式作出的整體評價,是教師和學生就一篇作文所進行的心理溝涌,也是教師對學生寫作熱情的呼喚。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水平的逐漸提高,同教師準確、全面、公正的評語密切相關。但是長期以來,語文界只注重對作文批改方法的探討,如教師改,學生改等,對作文評語則不僅重視不夠,而且有排斥的傾向。基于此,本文試對作文評語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及如何寫好作文評語等問題談點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目前作文教學中在作文評語方面存在的問題
1.有些作文批改沒有了作文評語。
隨著作文教學改革的深入,各種作文批改方法熱熱鬧鬧地出籠:學生自改,學生互改,成立班級作文評改小組改等等,傳統(tǒng)作文批改方法以“費時甚多,收效甚微”被否定。結果造成有的老師干脆不寫批語,寫上一個“閱”字或打上一個冷冰冰的分數后以評講代評語;在學生自改時,教師又往往設計批改卡,內容設有立意、結構、語言、卷面等項目,讓學生評價等級。這些作法都忽略了作文評語的積極作用,它使學生不能有針對性的接受老師對自己作文的反饋意見,優(yōu)點、缺點均不甚明了,猶如在黑屋子里摸索,無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2.作文評語空洞且程式化。
從某種意義上說,傳統(tǒng)作文批改法“收效甚微”的癥結就在于作文評語的空洞且程式化。讓我們來看下列批語:“寫得羅嗦,像報流水帳。”
“敘事不具體,不生動。”
“文章平淡無味。”
這樣的評語內容空洞,讓學生無所適從,它能給學生多少切實的指導呢?
若是議論文,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批語:“論點鮮明,結構較嚴謹。但是論據欠充分,論證不夠有力,希今后……”若是記敘文,我們又常常見到“記敘較清楚,層次較分明,但語言欠生動,中心欠突出”之類的評語。這些程式化的批語抽象、生硬、古板,缺乏感情,甚至連“很、久、較”之類副詞也似乎取得了這類作文評語的專利權。實踐證明,這種老生常談的批語無助于學生作文。
二、如何寫好作文評語
如何寫作文評語才會起到作文評語應有的作用呢?在作文教學中,筆者作了一些嘗試,現(xiàn)不避淺陋,寫出來權作引玉之磚。
1.作文評語要注重鼓勵性。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私塾老先生在批閱學生作文時發(fā)現(xiàn)有三篇不同尋常的作文卷,他分別給他們加上評語。第一篇寫了標題后,只寫了一個“夫”字就沒了,他評曰:“大有作文之勢!”第二篇僅有標題,連“夫”字也沒有,他評曰:“引而不發(fā),妙也!”第三篇干脆白卷,連標題都沒有寫,他還是給他加上一個評語:“清白可喜。”這當然是個笑語,帶著某些諷刺意味,但笑過之后,逆向思考一下,我認為它還頗有一些啟示意義,那就是寫作文批語時注重掌握鼓勵的學問。教師的眼睛不能專找學生的不足,還應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給予鼓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好作文不一定是老師教出來的,但可能是教師鼓勵出來的。人常說,教育的藝術,說到底是一種鼓勵的藝術,寫作文評語也是如此。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在評語中貫徹鼓勵性原則,敢于鼓勵,善于鼓勵。教師批改作文不是法官判案,不必那么拘泥,可堅持鼓勵優(yōu)點但不縱容缺點的做法。茅盾上小學時,老師在他的《宋大祖杯酒釋兵論》的文末,寫下這樣的批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在《秦始皇漢高祖隋文帝論》的文末,該老師的評語更為精彩:“目光如炬,筆銳似劍,洋洋千言,宛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讀著這樣的文字,我們可以想象少年的茅盾該是如何受其感發(fā)和激勵。因此,我在評語中常常這樣寫:“一腔真情皆在篇首涌現(xiàn),耐讀!”“此處刻畫十分傳神,令人拍案!”“文章寫得很有靈氣……”
總之,教師不必吝惜鼓勵之詞,不必擔心你的鼓勵會捧殺學生,在評語中貫徹了鼓勵性原則,學生就能從你的批語中看到自己的勞動和努力,從而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引發(fā)更強烈的作文興趣。
三、作文評語要委婉、親切、注重啟發(fā)性
寫作文評語注重鼓勵,并不排斥批評,因為評語也起著指點迷津的作用。但應注意用語委婉、親切,不能直接指責,更不能諷刺、挖苦。應尊重學生在作文中體現(xiàn)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保護他們脆弱的寫作自尊心。冷冰冰的尖刻的評語會造成不良后果,輕則學生不以為然,重則導致師生對立,使學生產生消極的作文情緒。教師在指出不足時要用親切委婉,循循善誘的啟發(fā)式語言。假如評語中注重鼓勵旨在激發(fā)起學生內心的寫作積極性,那么注重啟發(fā)性就會把這種積極性引導到自覺揣摩寫作優(yōu)劣,領悟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上。葉圣陶先生說:“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此話就是指批改中要善于啟發(fā)、誘導。
針對學生寫作實際,可以這樣寫批語:
“請你想一想,這句話里的動詞和名詞是否搭配?”(不寫“搭配不當”)
“你思考一下,《我的老師》與《我和老師》在選材上是否一樣?”(不寫“選材不當”)
這樣下批語,多用商榷性口氣又不失指導性,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
一位同學在寫《我的老師》這篇作文時,其中有一段:
“她那雙烏黑閃亮的眼睛好像會說話,天天激勵我們,有時叫你臉紅,有時叫你高興。”
我沒有簡單地寫上“描寫不具體”的評語,而是這樣寫的:“老師的眼睛說了哪些話呢?能否根據平時的觀察具體寫寫?”學生看后,馬上作了如下補充:
“當你做錯了事的時候,她的眼神是那樣焦急,一想到她平時的叮嚀,你的臉便紅了;當你在課堂上準確地回答了問題時,她的眼里頓時閃爍著快樂的光芒,你便會牢記她的鼓勵,學習得更努力;當你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她便用熱情期待的目光看你,讓你冷靜地思考……我們多么喜歡這雙烏黑閃亮的會說話的眼睛呵。”
這樣的批改,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中悟出修改道理,提高寫作能力。正所謂“投石水中,漣漪片片”,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寫好評語還必須做到語言生動活潑給人美感。教師要求學生寫作文用語力求生動活潑,這是言教;教師評語也努力于此,這是身教。學生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影響。
總之,作文評語在作文教學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作文評語若寫不好,不僅會失去指導和幫助學生寫作的意義,還會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望廣大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重視作文評語,寫好作文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