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是世界野生動物植物日,這段時間按照國家林草局的安排,許多地方都在開展野生動植物日紀念宣傳活動。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起野生動植物保護來,因為不關注不行,說不定一不小心就犯了法定了罪。
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也在前幾天正式發布,這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及第一次《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發布幾十年以后,一次較大的調整?!秶抑攸c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調整方案也已經多次征求意見,很快就會出臺。按現在的趨勢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也將是大幅度的增加。
當然,有些物種的保護級別降低了,而更多的物種是提升了保護級別或新進入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里。曾經很多地方發愁沒有“名片”,保護物種稀缺,現在看來是多余的,今后很可能你家小院里,甚至是陽臺上,都可能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難道不是嗎?隨處可見的畫眉鳥就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做自然保護的人有得事做了,特別是那些為自然保護地編規劃寫本子的人,這下可有得寫了,至少在一個區域內能夠列出一串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名字來,似乎文章(文本)更加厚重了,有水平了。但做管理的人可能就發愁了,保護物種滿天飛遍地是,怎么才能夠做得好管理呢?
我們在“歡欣鼓舞”的同時,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我們的保護物種名錄是越多越好,還是適可而止呢?保護物種多了,說明什么樣的問題呢?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每一個物種有它應有的位置。多或者少是自然界根據空間、水、食物等等資源自然調控的。任何一個物種突然多或者突然少,對生態系統都是不利的,包括那些被看重的大型貓科動物,太多也要出問題。
從生物多樣性保護角度看,除了保護單一的物種外,更重要的是保護群落,因為物種與物種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只要把它們隔離出來,它們就難以生存,或向退化的方向發展。人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在生態系統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些保護物種是人們藍天定的,而劃定的標準還是以人的認知為基礎,想象一個“正確的”邏輯,而這個“正確”是人們以自己的意志和自己的知識考量的結果,定義了哪些是保護物種哪一些不屬于保護物種。
其實更重要的保護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讓這些物種在自然環境中自由發展,但這個自然環境并不排除人。人類的適度活動也是自然環境演變的重要因素,有可能恰恰為有些物種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來源和適合的棲息環境。人為地一味保護某一個或某一類物種,對于生物多樣性來說都將是徒勞無益的。
有些地方長期以來受到人類的過度干預,使有些物種瀕臨滅絕,在一定的時期給予重點保護和關注,讓種群得以恢復,是有意義的。但對于這種保護也應該是針對整個生態系統和整個區域,尊重每一個物種的權利,也包括人的權利,而不是只針對某一個物種出現“特殊公民”。
如果哪一天真正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根本不需要那么長的名錄,所有的物種履行自己的軌道,那才是自然本真,是生物多樣性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