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朝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細、色澤濃艷、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著稱,被認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宣德青花所用青料為“蘇泥勃青”,燒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現黑疵斑點,與濃艷的青色相映成趣。宣德青花的圖案裝飾,繼承、融合了元代青花的筆繪畫風,并漸趨典雅、秀麗。其紋飾以花果紋為主,很少描繪人物。——故宮博物院
青花松竹梅紋盤——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纏枝蓮紋
那么宣德青花瓷為何能獨領風騷,報價也一路走俏呢?首先宣德青花瓷就和宋畫一樣,達到了一個高峰。明代宣德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成為我國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陶瓷界素有“青花貴宣德,彩瓷貴成化之說”。
宣德青花瓷以其獨特的風格深受收藏愛好者的喜愛,價格漲勢如火如荼。在今故宮博物院所藏的750件宣德青花器中,只有兩件帶款,可想宣德青花是何等名貴,所以2017年香港蘇富比明宣德青花魚藻紋菱口大碗拍出如此高價也就不足為奇了。
宣德青花瓷也是當時文化交流的見證。不僅制作精美,在數量上也是空前的,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達了燒造龍鳳瓷器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的任務。其中青花占大多數。而且青花瓷不僅供宮廷日常生活之需,也作為商品大量行銷海外,以及對國外入貢者的答贈。
最后宣德青花瓷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以致思想觀念。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不再僅僅是一種藝術品,一門工藝,也成為了文物、古玩。宣德青花瓷具有獨特的魅力,一直被后世推崇,堪稱青花工藝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