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來寫寫我的一個學生。
我常常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影響人格塑造的東西都是些什么呢?原生家庭帶來的苦難能被自我化解嗎?人的自我教育性是如何體現的呢?
最近幾年,“原生家庭”這幾個字被廣泛地關注,童年事件直接影響人格養成。其實很多情況下,這樣的理論是可以被實踐所證實的,所以我們通常認為單親家庭的學生更容易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父母管教不當的孩子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偏離普通軌道。但一味歸罪于原生家庭,造成的弊端是弱化內驅力和自我教育,也給很多孩子甚至成人在違反規則時找到了外歸因的理由。
在我認識的朋友中,有出身于單親家庭卻能夠有完美的人際關系的,也有在暴力型的父母養育下成長為善良、仁慈的人,更有一小部分未成年人,也能夠脫離出原生家庭的窠臼,慢慢地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今天要講的這個學生,就是這樣的例子。
她的出生并不受到期待,父親因為她是女孩,甚至沒有到產科醫院陪伴妻子。在小學二年級以前,母親的管教還算比較嚴格,父親身體很差,無法擔負起家庭責任,逐漸和妻子產生感情嫌隙。很快的,母親就與父親離婚并且離開了。她給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蠻心疼的,因為孩子好像表現得無所謂,但還在努力掩飾不甘和委屈,哪一個孩子愿意離開母親呢?
開學第一天,我給孩子的父親打電話問詢她母親的聯系方式,這位父親非常嫌惡和暴躁地回答我:“她沒有媽!”可想而知,在父親的語言里,這個孩子的母親會被他塑造成一個多么惡毒的形象。但她的言語間,對母親依然是溫和與理解的,因為她仿佛知道,繼續在這個家庭生活,對于母親來講,非常艱難。
她父親的病非常嚴重,需要常年臥床,不可能對她進行有效的管教。她常常一件衣服穿幾個星期不換,也不洗頭,有些同學嫌棄她,不愿意和她做同桌。我找她來談一談,問問家里面日常的情況,她說每天放學要自己買菜,爸爸身體好些就煮干飯吃,身體不好就和爸爸一起吃稀飯。爸爸沒時間洗衣服,有時候她就從臟衣籃里面再挑件衣服再穿穿。我一下講不下去,只好委婉地告訴她,自己可以把貼身的t恤衫勤換一換,她憨厚地笑一笑答應我。
她蠻喜歡來找我聊天,主動要幫我做事,給我當執行班長,因為字寫得還不錯,特別愿意幫我抄抄寫寫,謄一謄同學的學籍資料,勾一勾每天的出勤,去圖書館領書,一跑幾趟,滿頭大汗也不叫累。就是成績不大好,總是不及格,作業也不怎么交。但我這個科目,她居然能好好做,而且禁不得我用得不了A等來威脅她。
這讓我揣測,她是多么努力想得到認同,又是多么努力想要證明她值得你關心啊!
學校推行現代化智能學習,要用平板上課,她在我的試點班上,發平板給她的那天我剛好不在,晚上就接到她爸爸的質問電話,語言粗暴,認為學校不近人情,知道他家里出不起錢還讓孩子試用電子用品,壞了也賠不上,并且說老師收資料費太多,要帶人來整治我。孩子第二天來退了平板,我什么都沒說,她可能聽到了頭一天她爸爸給我打的電話,在我這里坐了很久,想要安慰又不知從何入手。
后來她偷偷拿同學的文具和錢,我們才發現,她騙父親要交資料費要錢多達一千多元,幾方隱瞞拿了錢,也就是想買點兒零食和同學都有她沒有的好看的文具。不過從此以后,她父親對我態度180度轉變,再也沒有對我惡語相加,一直到他去世。
初一的暑假,我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對方告訴我,她是她的媽媽,她父親已經在三天前宿疾突發而搶救無效死亡。我感到意料之外,也十分想要知道孩子的近況。她媽媽說,很對不起孩子,從此以后孩子由她撫養。她扔掉了孩子和父親生活過的一切的東西,包括衣服和生活用品,想找我要校服廠的電話,要給孩子重新訂一套校服。
開學的時候,她穿著新嶄嶄的紅色的校服走進教室里,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又長胖了、長高了,我挺為她的新生活感到高興。
她媽媽很能干,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是腦筋很靈活。在小區里租了一套房子,格成了幾個小間租出去,除去交房租的錢,還能賺一些,這邊她和爸爸的房子也重新裝修了租出去。她換了書包,換了自行車,就是住的比較遠,早上騎車要半小時才能到學校。
她偏科比較嚴重,因為我是班主任,所以語文這一科很好,也喜歡合唱、戲劇,被藝術老師稱贊。常常聽她說哪個老師比較厲害,特別是她最不擅長的英語。數學老師跟我抱怨說她在課上會睡覺,她跟我膩歪講數學實在是聽不太懂。
有一次月考寫作文,她寫得她爸爸,講她爸爸生前不怎么管她,也不來開家長會,她感到過委屈和不滿,但文章的結尾,她說道“雖然你有很多做的不像一個父親的地方,但是,爸爸,我還是很想你。”
她是忽然就失去了母親,又忽然就失去了父親的。第一次離別,她沒來得及跟母親告別,但好在母親又重新出現在她的人生中了,但是第二次離別,上天沒有給她告別的機會,她和父親兩個有矛盾、也有相依為命的溫情,如果人世的情愫能穿越空間,父女倆或許能在她寫得這篇文章中達成和解,也互相說再見吧。
初二下期的時候,她做了我的正式班長,上課越來越主動,她說上語文課好有趣,覺得自己懂得很多的東西,考試成績也進步很大,我記得入學時她語文不能及格,現在居然能考到將近120分。她跟我念叨媽媽的好,說,媽媽給她做了小龍蝦,她一次把三斤全吃光了;也跟我念叨媽媽的不好,說媽媽晚上很晚回來,管她太兇了,下雨天還讓她騎車上學。
有一次她媽媽沒來開家長會,她很失落和無奈,她跟我講,好多同學都不愿意家長來學校,可是她特別盼望媽媽能來。這對被生存壓迫的母女,也有各自需要互相適應和妥協的地方吧。
昨天我去市上聽課,中午午休沒法在場,雖然提前威脅了學生校長會來我們班轉一轉,但還是很不放心。沒想到剛趕到聽課的學校,就收到了她給我發的qq信息,信息里有一張班上學生安靜休息的圖片,她給我留了一行字,你看我管的好吧。我當時特別感動,并且為我從沒想過放棄她而慶幸,這是多么美好、向善的一個生命啊!
我接觸的學生雖然不多,但還是不乏家庭條件和環境都很好而自我懈怠的人,不乏缺少意志力、自控力而學壞的人。但是,也有些孩子,是像她一樣,原諒父母的忽視或急躁、盡全力掙脫錯誤環境的影響,永遠看到生活中美的一面、想要變成更好的人。
那些出了問題就責怪父母、從不向內審視自己靈魂的人,當看了這篇文章后,會不會有一些慚愧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