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斷斷續續看完了《我們與生俱來的七情》這本心理學著作。我也好久沒有寫讀書感悟系列了。其實這幾個月也看了好多書,由于太忙了,這些看過的書都沒有寫讀書感悟。但是這本書自己非常喜歡,想將自己的一些思考寫出來,因此就有了這篇文章。
這本書中提到的七情是指:憤怒、羨慕、喜悅、悲傷、羞恥、嫉妒、恐懼這7種最常見、最重要的情緒。這7種情緒也是所有人類共有的、在全世界范圍內通用的情緒。不管是非洲的少數民族,還是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古老種族,亦或是愛基斯摩人,我們都具有這7種情緒,并且這7種情緒都有標志性的面部表情。就算我們語言不通,文化千差萬別,一個種族的人可以輕而易舉識別出另外一個種族的人的這些情緒。
這本書是一本比較好的暢銷心理學讀物,值得每個人讀一讀。情緒是每個人每天都會面對的,絕大多數人其實都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總是被情緒所裹挾。這本書針對每種情緒,介紹了情緒的起源,產生的場景,對我們人類的價值,它帶來的危害以及應對措施等。讀完之后對我們了解情緒的特點和表現、更準確地識別各種情緒、更好地了解自己,都有有比較大的幫助??傊@本書具有極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的作者們非常博學。書中舉的很多例子都是某部文學作品或者某個電影中的某個場景下人物的情緒的真實寫照,畫面感非常強,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共鳴。如果你恰好看過這個電影,估計你更能體會到各種情緒的流動。書中還有很多例子都是現實生活中主人公的親身經歷的講述,很接地氣,離我們每天的生活非常近,很有生活感、畫面感。在這些主角的描述中,我們非常容易產生共情,可以更好地理解情緒給他們帶來的幫助或者困惑,以及他們是怎么應對的,這對我們識別、管理情緒也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
情緒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不光人有情緒,動物也有。只不過人在億萬年的群居生活中,在人與人的互動中,進化出了更加豐富的情緒,每個種情緒還進化出了固定的面部表情,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識別出這些情緒。從生物學上看,情緒其實是外界的刺激(也可以是內在的自我思考)投射到我們大腦上,引起某種化學物質的分泌,導致我們的身體產生的一些列變化和動作(也可以是內心的思考),這些變化和動作可以緩解(主動應對)這些刺激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所以,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看,這些情緒在億萬年的進化中保留了下來,說明它們都是有正向價值的。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會思考我平時的所做所為、經驗和經歷,跟我自己的情緒做對照。從中也發現了很多自己處理不好但是沒有意識到的細節,讀完之后至少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識了。我也不奢望讀完這本書,我自己就可以很好地處理這些情緒,但是至少不會那么無知,好歹知道了各種情緒產生的場景、它們優缺點和它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下面我就來說說自己對這些情緒的一些個人的理解、思考和感悟。下面我逐段逐個按照憤怒、羨慕、喜悅、悲傷、羞恥、嫉妒、恐懼的順序來說說我對它們的理解。
憤怒雖然是一種偏負面的情緒,但是適當的憤怒是有價值的,可以起到威懾作用。每個人在適當的時候一定要憤怒。否則,如果別人欺負你,你不反抗、不發泄出你的憤怒,你就更容易受到別人的欺負。發泄憤怒的一個原則是:如果別人對你造成心理、身體不適或者傷害了,不管他是誰,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憤怒,對你的傷害越大,憤怒就要越強烈。很多女生就是由于各種原因不敢表達自己的憤怒,最后被不懷好意的導師、領導欺負,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憤怒雖然有威懾作用,但是過度憤怒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抗甚至是攻擊。特別是當自己處于不利形勢或者自己屬于弱勢一方時,是需要注意憤怒的度的。前面說到的女生被導師、領導欺負,其實可能并不是女生不表達憤怒,而是她們處于弱勢地位,有所顧忌(導師會拿不給畢業作為威脅、領導會拿工資、晉升或者辭退作為威脅)。如果是我們自己處于強勢一方,也需要適當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因為我們的憤怒可能會對處于弱勢的一方造成傷害。如果我們不能適當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過大,年邁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可能會由于我們的憤怒造成內心的傷害。這一點,我覺得我自己做的不夠好,經常會由于教育小孩而生氣。
羨慕是對別人具備而自己沒有的、自己又特別想要的東西(可以是物質的、可以是精神的特質、可以是人際關系)所表達出來的一種渴求的情緒。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也是一種非常積極向上的情緒。最好的羨慕狀態是:因為羨慕給了自己更多的動力,讓自己更加努力變得更好。但是現實中很多人可能過了,因為羨慕而導致心情不好、唉聲嘆氣、郁郁寡歡。更極端的情況是為了得到自己羨慕的東西,不惜做壞事、做違法的事情,甚至是傷害自己的身體,出賣自己的靈魂。我們要注意到,每個人由于出身、成長環境、文化氛圍不一樣,由于骨子里的基因不一樣,導致每個人外在的表現不一樣,人是生而不同的。我們所擁有的可能我們太習以為常,不覺得是什么優勢,但是這些可能正是別人所羨慕的。可以這么說,每個人都有值得別人羨慕的地方,就看我們會不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了。太羨慕別人的人往往更容易迷失自己?,F在很多年輕人瘋狂追星,其實這也算一種病態的羨慕之情。不羨慕可能是我自認為做得非常好的,我自己有內在的驅動力,也看淡了很多東西,所以從來不羨慕別人。
喜悅可能是我們最期待的一種情緒了。什么事情能讓我們喜悅呢?一般來說,能夠滿足人類生物本能的事情都是能夠引起我們喜悅的 。比如好吃的食物、安全舒適的住所、跟自己愛的人在一起等等。人不光是一種動物,更是一種進化了數百萬年、有著自我意識、自我追求的智慧物種,因此,人也會有自我完善、自我價值實現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這些精神追求會帶來持久而深遠的快樂。人不管怎么進化,不管進化到什么階段,人的動物屬性鐫刻在基因里,我們無法擺脫我們的動物屬性,我們能做的就是怎么更好地平衡動物性的快樂和精神層面的快樂。追求精神層次的快樂可能是更值得人類去努力的方向,也是更難達到的一種狀態。我認為,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我們的動物性,我們就可以達到多高層次的精神快樂。
悲傷可能是大家都不愿意有的心理狀態了。悲傷來源于我們失去了我們珍視的東西,我們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人在悲傷時一般會流淚,伴隨著流淚,我們的身體肯定是有一些化學物質分泌的,這些分泌的化學物質具備治愈悲傷的力量。所以當我們遇到很難過的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痛哭過,流干了眼淚,我們的悲傷多少會緩解一些。其實哭還可以讓我們得到幫助、引起別人的同情和愛護,這可能是哭的正面意義了。為什么嬰兒愛哭,就是因為他們太弱小了,他們通過哭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得到父母的擁抱和照顧。悲傷的另外一個正面作用是自我警示,當我們失去了我們珍視的東西時,這些失去的可能我們原來一點都不珍惜,等我們失去了我們才發現對我們多么重要。我們的身體通過悲傷讓我們記住,以后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當我們付出極大的努力而沒有得到回報時,悲傷可以讓我們冷靜下來思考,這些東西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是不是我們的方法不對呢?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承擔了太多的壓力,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是好像我們真的很少哭了。我們表面裝著堅強,實際上內心很脆弱。我們內心承擔了太多的心理壓力不敢發泄。如果我們的悲傷沒有發泄的渠道,對我們的身體是很不好的。其實,這也不能怪我們,我們從小的教育和文化背景就讓我們學會堅強,”男兒有淚不輕彈“這類的成語罄竹難書。當我們悲傷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哭,如果怕別人看到,我們可以一個人偷偷哭。小孩可以哭,女人可以哭,男人也可以。男人可能承擔了更大的壓力,男人更應該哭。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當你傷心的時候一定要流淚。
羞恥之情是我們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可能讓我們自己、讓別人很尷尬、下不了臺而產生的一種很內疚的情緒狀態。一般來說,這件事情是違背倫理道德或者正義的價值觀的。一般產生羞恥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這件事情是在主流的價值觀中是不好的事情,至少是在你產生羞恥之情的對方角度看,是不好的事情;二是自己做完后會感覺狀態不好,認為自己做錯了。比如有些人作為第三者插足別人婚姻,雖然從公序良德上看這是不好的事情,但是這個第三者可能不覺得不好,這時他/她就不會有羞恥之情。動物界估計也只有人類才具有羞恥之情,因為羞恥之情是在一定的道德框架下才有的心理狀態,只有人類才有道德觀。羞恥之情對我們的好處就體現在它讓我們遵循主流的道德價值觀,這樣人類社會才能更加和諧穩定,更有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繁衍。
嫉妒是一種對別人擁有的而自己沒有的東西(可以是物質、可以是精神、可以是身體、可以是社會關系等等)的一種強烈的不滿情緒,在這種情緒的驅使下,你恨不得別人失去,甚至可能會主動創造條件,讓別人失去讓你嫉妒的東西。嫉妒可以說是羨慕的負面升級版。嫉妒一般也會引起人的憤怒情緒。嫉妒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可能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嫉妒是一種比較負面的情緒,這種情緒之所以在人類億萬年的進化歷程中保留了下來, 說明它是有一定的正向作用的。這里舉個例子:如果你跟你男朋友一起去參加一個聚會,聚會上,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很有氣質的女生跟你男朋友有說有笑,非常開心的聊天,這時候你一般就會嫉妒,進而會生氣,你的氣憤會寫在臉上,你男朋友只要是情商正常就一定知道你為啥生氣,他要是真愛你肯定就不會再跟別人聊了,他會回到你身邊,這其實就是嫉妒的警告作用。反之亦然,對于男人也一樣。一般來說,我們對某個東西越渴望,它在我們心目中越重要,而我們恰恰不具備,就越容易引發嫉妒之情。特別是那種具備很強獨占性的事物,更容易引發我們的嫉妒,比如愛情。大家經常聽到的”羨慕嫉妒恨“,相信大家很容易體會到其中的情感的依次遞進關系。
最后一個要提到的情緒就是恐懼了??謶挚赡苁侨祟愖罹邉游锉灸艿囊环N情緒了 。當我們面對未知、面對可能讓我們受傷或者有失去生命風險的情形時,我們都會產生恐懼的反應,比如遇到壞人、遇到猛獸、登上非常高但是沒有防護欄的地方,在這些場景中,我們都會產生恐懼情緒。恐懼情緒讓我們遠離、躲開、逃避這些危險的境地,讓我們得到安全,從而增加生存概率,這是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一種自我防御機制。雖然目前人類非常強大,但是我們隨時可能會遇到危險,我們要對恐懼有敬畏之心,否則很容易受傷、甚至丟掉生命。前一段時間上海野生動物園出現的熊襲擊人事件就是缺乏恐懼的意識,自我不設防導致的悲慘教訓。在如此發達的當代社會,絕大多數危險是由人造成的。比如每年汽車造成的傷亡非常多,但是我們很少對汽車恐懼,我們過馬路還看手機。還有各種網絡上的詐騙,也讓我們防不勝防。為什么我們沒有對人類自身制造的”看起來不像恐懼但是實際上可能會對我們造成很大概率傷害的事情“產生恐懼心理呢?這可能是我們的基因進化的速度跟不上科技發展的速度造成的。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下的是,目前人類處在地球上的絕對主宰地位 ,現在最有可能給我們造成傷害的是人類自己,所以我們要學會對人類的行為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
上面對7種情緒的講解,是我結合書上的觀點及個人的思考感悟的簡單總結和梳理,由于篇幅所限,也只是簡單地梳理了一下我的一些想法,未來或許我可以將每一種情緒擴展為一篇文章,更好地表達出我對每種情緒的理解和思考。
我的觀點只是管中窺豹,書中作者的觀點會更加全面、系統、科學,書中的案例也更加詳實,內容更加豐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買來讀讀。這本書對我啟發還是很大的,總之,這是一本非常值得讀的書,我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