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歷史背景
2017年12月,成都新筑股份與德國博格公司就新一代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統合作簽署了協議。
2018年03月,新筑股份公司與德國博格國際歐洲公司在德國森根塔爾簽訂了《關于博格磁浮交通系統的技術許可協議》。通過合作,新筑將全面掌握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系列化中低速磁浮交通全系統的核心技術,包括磁浮車輛、軌道和道岔及運控系統,并實現100%的自主化和零部件生產的本土化。
2018年06月,新筑股份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建設中低速磁浮綜合試驗線項目的議案》,同意投資 6.8 億元建設一條4.5公里長內嵌式中低速磁浮綜合試驗線及相關配套附屬設施。
注:據悉,德國博格集團曾參與德國埃姆斯蘭的磁懸浮列車試驗線路的建設,但由于2006年發生嚴重事故,線路被關閉,也標志著德國磁懸浮技術的終結。
2008年,博格集團公司決定獨立研發新的磁懸浮列車系統。
目前,中鐵工業旗下中鐵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研制的時速200公里“新時代號”中低速磁浮列車樣車進入動態調試階段尾聲,預計年底可實現工程化列車。
“新時代號”磁浮列車利用常導電磁鐵產生電磁吸力使車輛懸浮,依靠車載直線電機實現驅動運行,具有適應能力強、安全性能高、運行速度高、工程造價低、運維成本低、低碳綠色環保等優勢。
2003年,四川成都青山磁懸浮列車線完工,磁懸浮試驗軌道長420米,主要針對觀光游客。
2005年9月,中國成都飛機公司開始研制CM1型“海豚”高速磁懸浮列車,最高時速500公里,原本預計會于2006年7月在上海試行。然而,由于技術難題,西南交大放棄研制,轉交國防科大繼續研制成功。
2010年4月,由成都飛機公司制造的中國首輛高速磁懸浮國產化樣車在成都實現交付,標志著成飛已具備磁懸浮車輛國產化設計、整車集成和制造能力。